【三峽大壩除了水利發電的收入以外,還有著旅遊和通船的收入。】
……
明朝。
“嗯?怎麼還有通船收入?難道說這三峽大壩還能通船不成?”
朱棣一臉不解。
身旁,朱高熾同樣如此。
旅遊收入他們能理解。
畢竟這麼宏偉的建築能夠吸引來外地的遊客觀看很正常。
可這通航收入怎麼說?
船從這麼高的地方開下去,不得摔個稀巴爛?
朱高熾撓了撓臉上的肥肉:“難道說這後世的船會飛?”
……
【據2024年三峽大壩旅遊區的遊客數量統計,已達321萬。】
【平均每個遊覽的遊客會在遊覽三峽水庫時花費兩到三百元。】
【粗略算下來,三峽大壩一年的旅遊收入大概為9億元。】
【至於航運收入,也許你會好奇這些船隻是怎麼通過大壩的。】
【它的秘密就在於大壩左側的五道閘門。】
視頻放出了一段船隻通過閘口,上升下降的畫麵。
【我們像視頻中所看到的,當船隻到達第五道閘門時,五號閘門就會落下,恢複關閉狀態。】
【然後底部這裡有個管道,它連接著4號和5號閘。】
【當管道中的閘門打開之後,由於兩者之間存在水位差,更高的5號閘中的水就會湧入4號閘,直至水位齊平。】
【而船隻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這個時候4號閘門就會打開,船隻就能進入4號閘。
同理,船隻隻需要按照剛才的流程再走一遍,就能依次通過3號閘、2號閘、1號閘、進入下遊河道了。
而船隻想要從下遊到達上遊,原理和上麵所說的一樣,隻不過順序顛倒一下,此方法也是我們物理中所學到的連通器原理。】
【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三小時。】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方法還有一個方法可以通過三峽大壩。】
【那就是在大壩的右側,那裡還有著一個能載重15,000噸重量的超級電梯。】
又是一個3d示範動畫。
視頻中一艘船在開進了電梯的水槽之後,緩緩上升。
【超級電梯的上方是與載重量相對應的配重塊。
配重的數量可以根據船舶的噸位隨時增加,每個配重1000噸,共16個。
由滑輪驅動它的升降。
滑輪的另一頭連接到下麵的大水槽,電梯啟動以後隨著16個配重緩緩下降。
船舶和水槽就被緩緩升起,最後升到大巴113米高的頂部時,僅需35分鐘。】
【三峽大壩就是通過這兩種方法,將水位海拔高達113米的河流連通起來,進行兩地航運的。
每年航運載重量平均超過1億1千萬噸。
而今年的三峽樞紐運行通過量,更是達到了16億噸。
為三峽大壩額外提供了200多億效益。】
……
「去過兩次三峽大壩,坐過兩次升船機,真的感覺好震撼,這麼大的船連船帶人帶水直接拉高了100多米高度。」
「發明三峽大壩的真是個天才!」
「投資2,500億的工程,卻能做到每年收益500億。
這三峽大壩的工程建造簡直不要太賺啊!比任何投資的效益都高!」
「三峽大壩的收益可並不單單指我們表麵上看到的錢。
2500億的投資實際上隻有1800億是建造費用的,還有700億作為工資進入了上下遊幾十個相關行業千千萬萬的工作人員手裡。
這個工程你不建,那2500億也隻是作為數字存在投資者賬戶裡貶值。
組成現在三峽大壩的礦石依然安靜地待在地裡;
而那代人的勞動力卻已經老去白白浪費掉;
正是因為投資了三峽工程,投資者的錢獲得了利息,埋在土裡的礦石變成鋼筋混凝土提現了價值,參與工程建設的幾十上百萬人員獲得了養家糊口的收入,這個項目建設過程本身產生的經濟價值就何止2500億?
更何況工程完工後,我國還獲得了一個造福百年的大型水利設施,每年都產生源源不斷的財富。」
「不但掙錢還省錢了呢。據記載,華夏距今2000多年的時間裡共發生過214次特大洪災,平均每10年一次。
距離最近的一次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導致29個省接連受災,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高達1600億。
可自從三峽大壩建好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洪水災害了。」
「三峽大壩的使用壽命是多久啊?」
「100年。不過這100年是無人維護情況下的使用壽命,如果有人維護的話三峽大壩保守估計用個百年不成問題。」
「這下知道恒大的負債是個什麼概念了……八座三峽水庫。」
……
看完三峽大壩的建造過程與使用。
曆朝曆代的古代工匠,無不驚駭佩服。
陷入了集體的沉默。
從此以後,在這些工匠的交流圈中就流傳下了這麼一段話:那一日陽光明媚,萬裡無雲,我站在黑色的天幕下看著眼前的三峽大壩,我突然感覺自己已經變得一文不值。我曾經設計的圖紙,曾經領導的工程,曾經堆積如山的財富和每一個光鮮無比的稱號,在那座大壩麵前轟然崩塌,我望著曾經自己完成的水利工程,充滿自豪,覺得自己是個英雄,但現在我寧願自己隻是這些真正建築師身後一個最普通的勞工,隻願能打造真正能傳及萬世、造福萬民的水壩。
……
秦朝。
嬴政:“這就是後世的超級水壩嗎……恐怕比我秦國建造的都江堰都厲害,無論是澆灌、抗洪還是營收都沒有一項功能是能夠超越三峽大壩的!”
如果這三峽大壩是建設在他們秦朝,其功之大,不但能夠被封聖人,甚至連嬴政的皇位,都有可能被禪讓出去!
……
清朝。
乾隆梗咽了一口口水。
當他知道這水壩能夠靠著發電量,每年賺到250億的財政收入,僅需10年就能還完所有花出去的錢時震撼不已。
而更令他想不到的是這三峽大壩竟然還有旅遊和通船的收入!
加上這些收入。
豈不是意味著這三峽水庫每年都能賺到450億?
450億,僅需6年就能夠還完建設三峽水庫的所有資金!
這錢賺的。
乾隆都看羨慕了。
特彆是在知道這三峽水庫的使用年限還能夠達到500多年後,更羨慕了。
畢竟他大清在曆史上可是洪澇災害最多的朝代。
明朝約500次,宋朝約400次,唐朝約160次,而他們清朝足足1200次!!!
超越了三朝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