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天幕放映:現代生活震撼古人! > 第21章 衛星地圖的震撼。

第21章 衛星地圖的震撼。(1 / 1)

推荐阅读:

新疆?水稻大省?

看著評論的古人突然被這一句搞懵了。

“剛剛不是還說新疆鹽堿地太多無法種植作物嗎?

怎麼這會又說水稻能夠在新疆種植了?”

“會不會是因為新疆有了人工海來的關係,水源充足了,所以能夠用來灌溉稻田了?”

“拜托,那可是海水,海水能用來養海魚就已經不錯了,哪能用來灌田呀。”

不單單是他們懵,就算是在新疆本地的古人也懵了。

作為深居內陸的西域人,他們這裡氣候乾旱,缺少雨水,主要種植的都是小麥、葡萄這種比較耐旱的農作物,平時吃的也是羊奶、馬奶、囊餅之類的食物。

水稻,那是隻存在於傳說中,東方漢人的食物,跟他們西域有什麼關係?

……

「你說的是新疆海水稻吧?那個我知道,雜交水稻之父袁先生他老人家生前的最後一項研究就是鹽堿地的海水稻!

記得那是2018年,袁老帶領團隊在新疆嶽普湖縣進行了海水稻的種植試驗,通過不斷的監測、改良和適應才有了最初的80畝試驗地。

我就是當初研究團隊的人員之一。

現在6年過去了,當時的80畝試驗田已經變成了萬畝良田,如果你想直接觀看,可以用衛星地圖搜索‘喀什市帕哈太克裡鄉’、‘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等地就能夠從高空之中觀察到延綿萬裡的高產海水稻了。」

「那個海水稻我今天在超市就看見了,聽超市的導購員說產量挺高的有650公斤,遠遠高於全國水稻平均畝產的470公斤。

紅色的挺漂亮,也買了,價格挺貴,東北大米才三塊錢一斤,可他的新疆海水稻卻要5塊錢一斤。而且味道還不好吃,感覺虧了。」

「不好吃也沒關係,可以拿來當飼料,再不齊也可以拿來釀酒、做醋,可彆小看了我大吃貨帝國的智慧和行動力。」

「海水稻也隻是初始,將來我們還會有沙漠稻,沼澤稻,高原稻,月球稻!」

看了評論區,劉斌自己也對那海水稻產生了好奇,退出視頻軟件。

點進一款衛星地圖——奧維地圖。

搜索了網友給出的地名。

不一會,地圖畫麵就直接跳到了新疆省份!

在阿瓦提鄉附近左右滑動。

果然很快就找到了海水稻的稻田,點開街景圖

——一片360°無死角的的稻田圖出現在屏幕上。

……

萬朝百姓的眼眸中都閃爍出了震撼。

實驗田裡的每一顆稻穀都是高高立起,重重垂下,沉甸甸的,顆粒飽滿!

幾個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呆住了好一會兒。

談論起這從來沒有見過的海水稻:

“好多的稻穗……每株起碼有300多顆!比我平常種的稻穀還要多好幾倍!”

“戈壁裡麵養海鮮,荒漠裡麵種水稻……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而是彆人告訴我的話,我一定會認為他腦子有病。”

“這種海水稻好像是那個叫什麼雜交水稻之父的人研製出來的,他可真是一位神人啊。”

“能畝產650公斤的水稻……要是他能夠生在我們的時代就好了,那樣子的話我們也不愁飯吃了。”

“後人居然還嫌海水稻難吃?有能畝產650多公斤的水稻誰管他好不好吃啊。饑荒之年有的吃就不錯了,難道這海水稻還能比樹皮、草根、米糠這些東西還要難吃嗎?”

老農用著一種像是看待沒吃過苦的富家少爺的態度評判著後人。

也就隻有他們這樣生活在富裕時代的人們才會忽略食物的產量,去討論好不好吃的問題了。

……

明朝。

朱元璋對一條評論很是在意:

“……嘶,這後人的腦洞還真是天馬行空啊,種出了海水稻之後還不滿足,還想種出沼澤稻,沙漠稻,高原稻,甚至還要種月球稻!月球?是月亮嗎?月亮上還能種水稻?”

朱元璋抬頭望天,但現在卻是個大晴天,太陽刺得他生疼。

……

農民百姓在震撼海水稻的產量。

而各朝將領,他們更在意的則是那份衛星地圖。

劉斌在奧維地圖上的每一步操作都深深的震撼著他們。

一個小小的四方形盒子,竟然能把整個華夏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全部都被標注在上麵,隻需要在那個搜索欄上搜索地名,就能夠迅速找到地址。

並給出最佳行走路線。

如此神物要是能夠給他們,那麼對於戰爭偷襲、行軍預測豈不是輕而易舉?

李廣:“要是我有這東西,哪裡還需要擔心迷路?”

……

此時的天幕上,劉斌在看完海水稻稻田後又點擊了手機左上角汽車的圖標。

衛星地圖立刻縮小,一個最佳的汽車航行路線圖出現在手機上!

——距離406323公裡,需要耗時45個小時。

“!!!”

簡短的一句話,給出的震撼卻絲毫不亞於泰山崩於前,嚇得各朝皇帝瞳孔驟縮。

從溫暖潮濕的江南地區到乾旱少雨的西域,竟然隻需要不到兩天的時間!?

清朝,康熙帝差點沒把自己的眼睛瞪出來。

想當年,他為了吃上一條鰣魚,彰顯皇權的至高無上,而特意命人八百裡加急日夜兼程,接力運送,沿途動用的人力物力數不勝數!

甚至有百姓因躲避不及而被驛馬撞死,在這種挑戰馬匹速度極限的情況下,才堪堪做到了在三天之內將鰣魚從江南地區送到了北京城。

而這名為汽車的物件,卻做到了疾行4000公裡,不用兩天的時間!?

“如此神物,究竟是怎麼製造的?”

康熙不認識汽車是什麼東西。

但是他的六世孫光緒卻知道。

光緒在看到汽車的航行速度時,也是被震驚到了。

汽車這種東西他曾經見過,是德國人發明的,袁總督曾經為了討好姨母而特意進貢過一輛汽車給她。

不過那輛汽車的體積並不大,隻能乘坐兩三個人,跑的還不快,比馬匹要慢得多。

而現在看來,汽車在後世已經替代了馬車的作用。

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就是不知道後世的華夏有沒有能力生產出這玩意?

和德國、美國那樣成為工業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