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西望洋山東南麓,坐落著一個名為燒灰爐的小漁村。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過去居住在這個村落的疍民除了以捕魚為生,還會采集貝殼,用火爐燒製石灰出售。
時至今日,小漁村雜亂無章的茅寮和石灰爐都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規劃有序的磚房。這裡就是在後世大名鼎鼎的卜加勞鑄炮廠,明人稱之為萬奴行。
其實卜加勞鑄炮廠也好,萬奴行也罷,都不過是民間的俗稱。這家炮廠的正式名稱叫澳門王家鑄炮場,始建於天啟三年,屬於葡萄牙王室機構,但業主卻是由澳門葡人自行選舉的議事會。
在接見完澳門兵頭唐·費利佩·羅博的第二天早晨,林海又在葡人理事官和公沙的陪同下來到了萬奴行,這家炮廠還欠著會友公司上百門火炮沒有交付。
天啟五年底,石壁和米格爾奉林海之命到濠鏡買船買炮,當時一次性在萬奴行訂購了100多門火炮。
但最後因為被果阿副王的訂單插隊,僅僅按期交付了十餘門。會友公司成立後,林海一直活動於閩浙海域,至今沒有派人去濠鏡取炮,如今正好用於構築榆林港的防禦體係。
萬奴行離提調司也就三裡路,林海坐上議事會的豪華四輪馬車,一盞茶功夫就抵達了目的地。實際上早在天啟五年出海之前,他就和米格爾來過一次,為了給博望號買回旋炮。
下車後,林海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一片的變化很大——西望洋山上的小教堂和燒灰爐炮台還是老樣子,但山下的炮廠卻擴大了好幾倍還不止。
炮廠的負責人萬奴·卜加勞昨晚就得到了議事會通知,一大早就親自在門前迎候。
看到林海從馬車上下來後,身著盛裝的萬奴連忙上前自報家門:“將軍閣下,歡迎歡迎,在下是王家鑄造師萬奴·卜加勞。”
所謂王家鑄造師並不是一種榮譽頭銜,而是王家鑄炮場負責人的正式職務,簡單說就是廠長。
公沙在林海的身旁向他翻譯道:“林將爺,這位就是炮行掌櫃的萬奴,他說你老人家大駕光臨,敝行蓬蓽生輝。”
“告訴他不必多禮,問問我那批火炮現在都造好了沒有?”林海仍是一如既往地開門見山。
第(1/3)頁
第(2/3)頁
他說著打量了一眼名垂後世的萬奴·卜加勞,隻見這位17世紀的火炮鑄造大師顴骨高聳,胡子濃密,大鷹鉤鼻十分醒目,竟然是一副典型的閃米特人麵孔。
林海不知道,萬奴·卜加勞其實是一名猶太人。不過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家好幾代以前就被迫改信了天主教。
得益於此,萬奴的爺爺弗朗西斯科·卜加勞以木匠身份隨葡萄牙船隊來到東方,不久後便進入果阿鑄炮廠,並在十餘年後升任鑄造師,也算是步入了果阿的上流社會。
四十年前,萬奴的父親伯多祿·卜加勞順利繼承了他爺爺的職位。作為伯多祿的次子,萬奴的家傳手藝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最後卻被果阿副王派到了澳門。
誰也不曾料想,在此後的二十年間,澳門的王家鑄炮廠竟完全壓倒了果阿,成為整個葡印帝國的火炮業扛把子。
除了葡萄牙在亞洲的各處殖民地之外,這個炮廠也是整個遠東絕大部分海洋勢力的主要火炮供應商,堪稱是一段傳奇。就連鄭芝龍都在崇禎上吊那年一口氣從萬奴行訂購了150門大口徑紅夷炮,十餘年後國姓爺正是用這批重炮轟垮了荷蘭人的烏德勒支堡。
林海這次之所以親自來此,主要也是想看看萬奴·卜加勞究竟是怎麼化腐朽為神奇的。畢竟他三年前看到的炮廠雖然規模也不小,但管理卻很混亂,火炮質量也乏善可陳。
當時他還覺得很奇怪,問了一下米格爾才知道負責人是一名不太懂行的西班牙人。但僅僅一年多以後,米格爾再次從濠鏡回來,就對這家炮廠讚不絕口,萬奴正是在這期間來到澳門的。
“將軍閣下,您三年前訂購的那批火炮早就造好了。很抱歉沒能按時交付,為了表示歉意,您的尾款就不需要付了。”
卜加勞說著就帶林海去看那批火炮,炮廠專門設立了一個貯存火炮的廠房,裡麵除了林海那一百多門炮之外,還有另外一百多門尚未交付的成品火炮。
很顯然,萬奴行擁有不少海外客戶,積壓存貨是一件很尋常的事。這個廠房裡有專人負責存貨的維護,每一門炮都塗了油,炮口塞有帽塞,炮管上看不到任何鏽跡。
“將軍閣下,這個廠房我們做了特殊的防潮處理,火炮定期會清潔、換油,所以您的那一百多門炮還和新的一樣……”
萬奴在一旁介紹,林海聽得頻頻點頭,突然他在一尊長約5米的大口徑鑄鐵炮麵前停了下來,問道:“這炮是給誰造的?”
第(2/3)頁
第(3/3)頁
“抱歉,我們不會透露任何有關客戶的信息。”萬奴說完之後,公沙跟他掰扯了幾句,最終無奈隻得照實翻譯。
林海見狀也就沒再問了,他並不關心這是誰要的,隻不過是驚訝於萬奴行竟然能造出如此規模的鑄鐵炮。須知葡萄牙人在天啟三年前壓根就不會鑄造鐵炮,還是何良燾從佛山聘請的華人工匠教給他們的。
這門炮口徑目測有36磅,倍徑大概在30左右,炮重估計得六七千斤往上。會友公司火器局目前還從沒造過這麼大的炮,此前最大也就造過二十斤炮而已,相當於是後世的24磅炮。
“看來中西合璧的不止是我們一家啊……”林海在心中暗暗忖道,這個萬奴果然是有兩把刷子的,短短兩年時間,東方的鑄鐵技術和西方的大型鑄銅炮技術就在他手上融會貫通了。
“這麼大的炮賣多少銀子一門?”林海忽然來了興趣,畢竟海戰之中口徑就是真理,像定遠號這樣的千噸巡航艦,炮甲板上完全可以搭載更大口徑的火炮。
隻可惜,火器局沒有任何人有過鑄造24磅以上火炮的經驗。當鐵模鑄炮技術首次用於造艦炮時,項目組甚至一開始隻打算先試製十斤炮,等有了經驗後再開始搞十五斤炮和二十斤炮。
然而林海實在是等不及這麼按部就班的搞了,看到這個計劃後當即就給否了,力主三種口徑的艦炮同時上馬。
就算失敗也能獲得失敗的經驗,不過是多花點錢罷了,爺有錢!
不過三十斤炮他是確實沒敢想,畢竟之前用成熟的泥模技術都沒搞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