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聞樓的手指還停在距離茶碗半寸的地方,掃了眼大咧咧靠在椅子上的傅淩風,語氣涼涼道:“你來做什麼?”
傅淩風這才坐直身體,有幾分正色,“你之前讓我老爹摸流寇的底,摸到了。”
原來作亂的水匪不是普通流寇,有組織有紀律,帶頭人曾是雲揚帶兵校尉。
此人有幾分本事,但是好賭博愛色,私信克扣士兵餉銀。
後來還因為私下打死士兵被關,要被處死之際,竟然私逃出來。
再出來露麵就成了幾方水匪的頭子,擴張速度迅速。
傅淩風沒有細說,而是暗示道:“此人帶兵手法有點眼熟。”
施聞樓抬眸,兩人相對一眼,心裡都有了數。
“哎,剛才那個你還沒回答我是誰做的?該不會是剛出去的那個頗有姿色的丫鬟吧。”
傅淩風的話鋒突然一轉,摸了摸下巴,頗有幾分回味的架勢。
施聞樓隻是冷眼看著他,沒有回答是,也沒有回答不是。
傅淩風想著謝玉蘭剛走過去的那副清冷勾人的姿態,心裡一片發癢,乾脆道:“嘖不如你把這個丫鬟給我吧,反正你也不近女色,讓這麼漂亮的小姑娘跟了你,今後在這宅子裡豈不是一點盼頭都沒了?多可惜。”
施聞樓淡淡掃了眼傅淩風,終於開口,麵不改色道:“你那個妾不鬨了?”
傅淩風的笑容一下就沒了:“打住打住,快彆說了。”
說起這件事,傅淩風就大呼頭疼。
前段時間,他好心收了一個罪臣之女做妾,幫她免了充官妓的責罰。
結果那女子剛烈不肯從,還將他痛揍一頓,害他淪為京城笑柄。
也就施聞樓敢當他的麵,拿這事打趣他。
施聞樓看著傅淩風痛苦不堪的模樣,才悠悠收了視線。
……
翌日,桂嬤嬤找到了謝玉蘭,還帶著個馬夫。
“你看這個怎麼樣?”
桂嬤嬤睨了眼謝玉蘭,有些自得。
謝玉蘭抬眸,看向馬夫,倒是健壯憨厚,人也長得周正,就是皮膚黝黑。
桂嬤嬤說他叫張虎,“放心,看著老實,人機靈著呢,辦事也靠譜著呢,你想要什麼東西,都跟他說,讓他幫你帶。”
謝玉蘭點了點頭,將自己需要研磨香粉的藥材細細交代給他:“白附子、茯苓、白檀各一兩,零陵香、丁香、藿香各二兩……粉英六升。”
說完,她又將寫的方子遞給張虎,囑咐張虎從“濟世坊”購買藥材,報她的名字,掌櫃的還能便宜些。
交代完,謝玉蘭正要走,轉頭碰見了先前發生過齟齬的沈嬤嬤。
沈嬤嬤站在那兒,那張尖酸刻薄的臉隱沒在暗處,整個人跟陰魂不散似的。
她離得老遠看到謝玉蘭跟桂嬤嬤還有馬夫接頭,眼睛一直往這邊瞟。
上次吃了虧,她非要從謝玉蘭身上討回來。
謝玉蘭裝作沒看見,直接回院裡。
等她一走,沈嬤嬤就按耐不住,立刻湊到張虎跟前,逼問:“那小賤蹄子跟你說了些什麼?”
張虎憨厚一笑,裝傻:“玉蘭姑娘說,三爺的院子裡要花藥,讓我帶些給她。”
府裡雖然有大采買,但私下裡各院的主子都會再另外找人從外麵買東西回來。
不過走的就是私庫,而不是公賬了。
沈嬤嬤對張虎的這套說辭半信半疑,但是她又沒有證據,也套不住話,隻能心不甘情不願走了。
這廂,謝玉蘭回到房間,剛要推開門,聽見一陣輕哼愉快的小曲兒。
她不由側目,隻見雲柔也剛從外麵回來。
雲柔手裡神神秘秘的捧著一個被蒙著的托盤,白皙的臉頰紅光滿麵,還帶著可疑的緋紅。
“看什麼看,還不給我開門。”
雲柔一看到謝玉蘭,高昂起脖子,像個開屏孔雀似的炫耀:“要是我心情好,等我做了姨娘主子,還能提拔提拔你,讓你做個一等丫鬟。”
謝玉蘭沒想到雲柔經過這麼幾次,對施聞樓還不死心。
簡直跟打不死的小強一樣。
她難道看不出來,施聞樓完全就是在捉弄她們這幫丫鬟嗎?
不主動,不拒絕。
給這些一心攀高枝的丫鬟希望,又看她們希望破碎。
哪怕她不喜歡雲柔,可同為打工人,她還是覺得老板更可惡至極。
“你這什麼眼神?”
雲柔最看不慣謝玉蘭那副清高的樣子,氣得牙癢癢,幺三嗬六道:“我告訴你,老夫人信任我,要安排個機會讓我向三爺獻身呢。到時候,我就是板上釘釘的姨娘主子,還不給我開門!”
原來是有老夫人撐腰,難怪雲柔這麼有底氣。
還沒當上姨娘,就擺起主子的架子。
不過,謝玉蘭想到施聞樓,嘖……
她實在不覺得男人會因為老夫人就低頭。
但秉承著多一事少一事,謝玉蘭隨手將麵前的門一推。
雲柔的心情更好。
她迫不及待地回屋,掀開蒙著托盤的黑布。
謝玉蘭瞥了眼,是件嶄新的衣裳,但布料似乎少得可憐。
雲柔察覺到謝玉蘭的視線,警惕地擋了擋衣服,對謝玉蘭道:“我告訴你,老夫人挑中的是我,你彆想跟我搶。”
謝玉蘭還真沒這個心思,但說了,雲柔也不會信。
再說了,兩個人就在一個屋子裡,雲柔做什麼動作,她想不看也沒辦法。
“阿嚏!”
突然一股濃烈的香味鑽入謝玉蘭的鼻孔,她沒忍住打了個噴嚏,看向肇事者——雲柔。
隻見她拿著前兩日捎人從府外買回來的香粉,不要錢似的往衣服上撒,嘴裡又哼起愉悅的小曲兒。
“你能不能少撒點。”謝玉蘭忍不住道。
“哎呀,有的人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沒有主子的命,還想擺主子的譜兒。”雲柔白了眼謝玉蘭,撒粉撒得更多了。
謝玉蘭:“……”
她無奈打開窗戶通風,再這麼下去她大概是要被熏死了。
心中也沒由來的有些同情施聞樓。
她好心提醒雲柔道:“秀春囑咐過,三爺不喜歡木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