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皇甫嵩(1 / 1)

推荐阅读:

皇甫嵩出身於將門世家,祖父皇甫旗曾擔任東漢扶風郡都尉,父親皇甫節曾擔任東漢雁門郡太守,叔父皇甫規曾擔任東漢度遼將軍。

皇甫嵩年輕時有大誌,文武雙全,喜歡閱讀《詩》《書》,擅長弓箭騎術;

他最初先後被州郡舉薦為孝廉、茂才,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都曾先後征召他為幕僚,他都沒有就任。

漢靈帝劉宏以公車之禮征召皇甫嵩為議郎,不久又升任北地郡太守。

中平元年,黃巾軍叛亂,黃巾軍首領張角、張寶等人聚眾數十萬人,劫掠州郡,殘殺官吏,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州、豫州等州郡的百姓紛紛響應,朝野震動。

朝廷詔命各州郡修築城池,整頓器械,以防備黃巾軍進攻。

同年三月,漢靈帝劉宏主持朝議,皇甫嵩建議解除黨禁,拿出宮中藏有的錢財及西園中豢養的馬匹,以賞賜將士,激勵軍心。

“劉宏聽從,又詔命征召天下兵馬,選拔將領,任命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持有節仗,與右中郎將朱儁等人一起討伐黃巾軍。”

“同年四月,皇甫嵩、朱儁各自統率一支軍隊,共計兵馬四萬人,前往征討潁川郡內的黃巾軍。”

“朱儁率領前軍與叛軍將領波才交戰,戰敗,皇甫嵩進兵據守長社城。”

“叛軍將領波才率兵圍城,皇甫嵩兵力不足,將士恐懼,皇甫嵩於是召集將士,表示用兵變化不在於士兵人數的多少,如今叛軍依草結營,可以采用火攻;”

“如果在夜裡發動襲擊,縱火焚燒敵營,叛軍必然大亂,到時再出兵攻擊,四麵合圍,就能取勝。”

“傍晚時分,皇甫嵩借助大風,下令全軍士兵都攜帶雜草等候出城,又命令精銳士兵率先出城潛入敵營外圍,縱火焚燒敵營,與城中的士兵舉火為號。”

“皇甫嵩趁勢擊打戰鼓,率軍進攻,叛軍受到驚擾大亂,紛紛四散奔逃。”

“同年五月,恰逢劉宏派遣騎都尉出城率軍前來,皇甫嵩與曹操、朱儁合兵一處,繼續對叛軍發動進攻,大破黃巾軍,斬殺敵軍首級數萬。”

“戰後,皇甫嵩因功封為都鄉侯。”

“皇甫嵩、朱儁乘勝追擊,繼續率軍進討汝南郡、陳國兩地境內的黃巾軍,追擊叛軍將領波才抵達陽翟縣,又在西華縣擊敗叛軍將領彭脫,黃巾軍殘部或投降,或潰逃,潁川郡、汝南郡及陳國境內的黃巾軍都被平定。”

“同年八月,皇甫嵩率軍在倉亭擊敗另一支黃巾軍,俘獲叛軍將領卜巳,斬殺七千餘敵軍首級。”

“當時,北中郎將盧植及東中郎將董卓率軍討伐河北境內黃巾軍首領張角,無功而返,劉宏於是詔命皇甫嵩進兵討伐河北境內的黃巾軍。”

“同年十月,皇甫嵩與張角之弟張梁在廣宗交戰,叛軍驍勇精銳,皇甫嵩不能取勝。”

“次日,皇甫嵩關閉營門免戰,以觀察敵人動靜,等到叛軍鬆懈之時,皇甫嵩連夜調兵發動攻擊,大破敵軍,斬殺張梁,斬獲敵軍首級三萬餘,被河水淹死的敵軍五萬餘人。”

“皇甫嵩又下令焚毀叛軍輜重車輛,俘虜叛軍家屬及部眾;”

“此時張角已經病死,皇甫嵩將其剖棺戮屍,並將首級傳示京師。”

“同年十一月,皇甫嵩又與巨鹿郡太守、右馮翊郭典合兵攻擊駐紮在下曲陽縣的黃巾軍,斬殺黃巾軍首領張寶,斬獲敵軍首級十萬。”

“皇甫嵩因功升任左車騎將軍,兼任冀州牧,晉爵為槐裡侯,封邑八千戶。”

“黃巾軍平定後,漢靈帝劉宏改年號為中平。”

“皇甫嵩又上奏,請求減免冀州地區百姓一年田地賦稅,以賑濟饑民。”

“劉宏采納,冀州百姓感激皇甫嵩,作歌謠以稱讚其仁德。”

“皇甫嵩討平黃巾之亂,名聲傳揚天下,而東漢末年,朝政廢弛,綱紀混亂,漢陽郡人閻忠以漢初名將韓信功高震主,最終被誅殺的事跡作為案例,奉勸皇甫嵩在冀州舉兵反叛,僭越稱帝。”

“皇甫嵩聽了深感恐懼,表示黃巾軍叛逆剛剛被剿滅,如果妄自居功自傲,舉兵反叛,必然走向滅亡;”

“自己恪守臣下的本份,忠於漢室,就算死了也能留下忠義的名節,傳於後世。”

“皇甫嵩拒用閻忠的計謀,閻忠逃走。”

“先前,湟中義從胡首領北宮伯玉與先零羌叛亂,以金城郡人邊章、韓遂為統帥,舉兵攻殺護羌校尉伶征、金城郡太守陳懿。”

“中平二年三月,北宮伯玉與邊章等人率領叛軍進攻三輔地區,朝廷下詔皇甫嵩移兵鎮守長安,討伐叛軍,以保衛漢朝皇室陵墓。”

“當初皇甫嵩率軍討伐黃巾軍首領張角時,經過鄴城,偶然看到中常侍趙忠的宅邸房屋僭越禮製,於是上奏朝廷,導致趙忠的宅邸被沒收。”

李白:皇甫嵩出身於赫赫有名的望族,其父皇甫節,曾任雁門太守,叔皇甫規,為一代名將。

對於將門子弟而言,弓馬嫻熟是其必修課和必備素質,而皇甫嵩在弓馬嫻熟的同時,還好《詩》《書》,這就是安定皇甫氏特彆的家族傳統,即兼善文武。

而且,這樣的出身也必然賦予皇甫嵩極高的功名期許和人格期待,這也是他以後成長為名將的重要原因。

成年後,皇甫嵩舉孝廉,任議郎,接著出任北地太守。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河北、中原一帶遍地烽煙。

作為“天下之中”的洛陽人心惶惶。漢靈帝召集軍事會議,安排洛陽防衛。

皇甫嵩這時也已被調至洛陽,參與會議。

會上,他建議解禁黨錮,拿出宮內錢財、西園禦馬,以獎勵和充實軍隊。

漢靈帝采納了皇甫嵩的建議,並且將精銳的北軍近衛軍、三河騎士4萬餘人整編為兩軍,前往潁川,鎮壓黃巾軍。

左中郎將、持節皇甫嵩統帥其中一軍。

在潁川郡治長社縣,皇甫嵩被黃巾軍包圍。

這已經是另一支漢軍朱儁戰敗之後的事,漢軍情勢非常不利。

危難之際,皇甫嵩臨危不亂的大將之才顯現得淋漓儘致。

他安撫部下說:“兵有奇變,不在眾寡。”

然後設奇計惑亂對方,趁夜出擊,大獲全勝。

這是皇甫嵩對黃巾軍的第一戰,潁川、汝南等地得以平定。

接著,皇甫嵩率軍東進,在倉亭,擒斬黃巾軍將領卜已。

此時,董卓等剛吃完敗仗,是皇甫嵩力挽狂瀾,繼續進攻,擊敗了張梁,徹底扭轉了不利局麵。

然後,皇甫嵩率軍北上常山,擊敗張寶,摧毀了黃巾軍最後一支主力部隊。

烽火燎原的黃巾起義至此告終。其間戰功,皇甫嵩穩居第一。

“又有一次,中常侍張讓曾私下找到皇甫嵩,公開索要五千萬錢,皇甫嵩沒有答應。”

“趙忠、張讓兩人於是懷恨,在皇甫嵩討伐邊章等人時,趁機向漢靈帝劉宏進讒言,詆毀皇甫嵩征戰無功,耗費巨大。”

“同年七月,劉宏聽信讒言,征召皇甫嵩入朝,將其貶職降爵,收回其左車騎將軍印綬,又削減其封邑六千戶。”

“中平五年十一月,涼州人王國叛亂,舉兵圍攻陳倉,漢靈帝劉宏重新啟用皇甫嵩,任命他為左將軍,指揮前將軍董卓,各自率領兩萬人前往征討叛軍。”

“董卓建議快速進兵陳倉,解除叛軍的包圍,皇甫嵩沒有聽從,認為陳倉城雖然小,但是城池堅固,王國雖然兵勢強盛,難以攻破;”

“隻要敵人不能攻克陳倉,自己以逸待勞,不用調兵遣將就能取得勝利。”

“王國率眾圍困陳倉城,從冬天一直到次年春天,持續了八十多天,因為城池堅固,始終不能攻克。”

“中平六年二月,王國的叛軍疲憊不堪,果然自行撤退。”

“皇甫嵩率軍追擊,董卓認為窮寇勿追,困獸猶鬥,追擊王國的軍隊不能取勝。”

“皇甫嵩卻認為王國的軍隊已經喪失鬥誌,自己以精兵對陣疲憊之敵,定能大獲全勝。”

“皇甫嵩於是獨自率軍在前追擊,命令董卓率部作為後援。”

“皇甫嵩擊敗叛軍,取得大勝,斬獲敵軍首級上萬,王國逃亡被殺。”

“董卓羞愧不已,因此對皇甫嵩暗中忌恨。”

“中平六年,朝廷征召董卓入朝擔任少府,董卓沒有就職。”

“朝廷不能牽製董卓,加之漢靈帝病重,於是任命董卓為並州牧,其部下兵馬歸屬皇甫嵩統領。””

“董卓上奏,不願交出兵權。”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當時在軍中,他認為董卓心懷篡逆,包藏奸心,而且其人凶狠暴戾,將士都不歸附於他;”

“皇甫酈勸諫皇甫嵩起兵討伐董卓,以彰顯忠義,鏟除禍患。”

“皇甫嵩認為董卓固然有罪,但是討伐也需要得到皇帝的詔命,應該上奏朝廷裁決此事。”

“皇甫嵩於是上疏漢靈帝劉宏,董卓遭到劉宏斥責,因此更加怨恨皇甫嵩。”

“同年四月,漢靈帝劉宏去世,少帝劉辯繼位;”

“同年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

“初平元年,董卓專權,把持朝政;”

“當時皇甫嵩率兵三萬駐紮在扶風郡,與京兆尹蓋勳密謀討伐董卓。”

“恰逢董卓征召皇甫嵩入朝擔任城門校尉,打算趁機殺掉他;”

“皇甫嵩部下長史梁衍認為董卓妄自廢立皇帝,如今征召皇甫嵩入朝,必然加害於他;”

“梁衍勸諫皇甫嵩舉兵討伐董卓,迎接漢獻帝前往長安,同時與舉兵討伐董卓的袁紹等人的義軍東西呼應,必然能夠擊敗董卓。”

“皇甫嵩沒有聽從,於是前往京城。”

“皇甫嵩到達京城,果然被逮捕下獄,即將被誅。”

“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與董卓交好,他從長安逃到洛陽,歸附董卓,董卓設宴款待;”

“皇甫堅壽搶步向前,當眾與董卓爭辯,叩頭流淚,希望董卓能赦免父親皇甫嵩;”

“在座的人都受到感動,紛紛起身離席,幫助皇甫嵩求情。”

“董卓於是起身,拉著皇甫堅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又下令釋放皇甫嵩,並任命他為議郎,後又升任禦史中丞。”

“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書仆射士孫瑞等人誅殺董卓;”

“朝廷任命皇甫嵩為征西將軍,不久又升任車騎將軍。”

“同年六月,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舉兵攻陷長安,殺死王允等人。”

“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同年八月,皇甫嵩升任太尉。”

“同年十二月,皇甫嵩被罷免太尉之職,改任光祿大夫,不久升任太常。”

“興平二年,李傕、郭汜作亂,舉兵互相攻擊;”

“不久,皇甫嵩病逝,皇甫嵩死後,漢獻帝劉協下詔追授其驃騎將軍印綬。”

蘇軾:當皇甫嵩戰功威震天下的時候,漢陽人閻忠建議皇甫嵩自號稱王、奪取天下。

可皇甫嵩卻堅定地說要“委忠本朝,守其臣節”,拒絕了閻忠的建議。

理性來看,在當時的昏暗政局下,宦官專權,誹謗潮生,皇甫嵩統帥強勁的漢軍精銳,為將在外,更易招致猜忌,所以,閻忠建議不無道理。

但皇甫嵩還是堅守初心,即便橫遭非議,也無怨無悔。這是高風亮節的忠貞本色。

東邊的黃巾軍剛剛平定,西邊甘青一帶的羌人又起事了。

金城人邊章、韓遂帶領羌人,攻打三輔地區。

漢靈帝遂調皇甫嵩回鎮長安,保衛皇陵。

皇甫嵩率軍與涼州羌軍作戰,擊敗羌軍統帥王國,徹底平定了羌亂。

可是,此時的東漢政局翻雲覆雨,波譎雲詭。

漢靈帝駕崩,何進謀誅宦官,何太後不肯下詔,於是何進召董卓進京。

其間誅殺宦官、董卓把持朝政的過程,是史上少有的宮廷內亂。

而董卓嫉妒皇甫嵩,且兩人本有過節,所以,董卓準備對皇甫嵩下手,逮捕了皇甫嵩。

但由於皇甫嵩威望極高,且賴各種力量的救援,他才得免死,被任為禦史中丞。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