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花姿西施(1 / 1)

推荐阅读:

[]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作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可謂是人儘皆知。

她的美貌不必多說,在溪邊便可讓魚自愧不如,一顰一簇便能讓東施效仿。

西施最大的幸運莫過於越國成功的擊敗了吳國,成為戰爭的勝利者。

“她是四大美女的顏值頂峰,是春秋最美臥底。”

“憑一己之力改變曆史趨勢,是訓練有素的最強間諜。”

“西施,本名施夷光。”

“公元前506年,春秋末期,西施出生於越國苧羅村。”

“苧羅有東村和西村,西施家住西村,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

“西施生活在浣紗溪畔,父親賣柴,母親浣紗。”

“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沉魚落雁中的沉魚,說的就是西施。”

“西施在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裡的魚見到她太漂亮了,害羞的潛入江底。”

“唐代詩人宋之問《浣紗篇贈陸上人》裡的一句,就用了西施沉魚的典故。”

“鳥驚入鬆蘿,魚尾沉荷花。”

“形容西施美貌的詩歌有很多,比如李白的《西施》。”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更是道出了西施是美的化身。”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晴天裡的波光粼粼,煙雨中的山巒蒼茫,西施就給人這樣的感覺。”

“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常常因為不舒服捂著胸口,皺著眉頭。”

“西施隔壁村的一個醜女就摹仿西施,也捂著自己的心口,皺著自己的眉頭。”

“結果嚇得大家都跑得遠遠的,這就是成語東施效顰的來源。”

“在西村安靜做一位美少女的西施,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在曆史上留下如此濃磨重彩的一筆。”

“有關西施完整的故事情節,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的兩本著作中。”

“一部為東漢史學袁康創作的《越絕書》,一部為東漢學者趙曄撰寫的《吳越春秋》。”

“在西施的故事裡,有三個曆史名人,範蠡,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吳越兩國關係很差,吳王夫差的父親吳王闔閭,就是在和越國打仗的時候戰死的。”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闔閭死後,夫差發憤圖強,開始為一舉掃平越國做準備。”

“公元前494年,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迫向吳國求和。”

“吳國大仇得報還俘虜了勾踐,勾踐就遭罪了,冤冤相報何時了。”

“兩國的矛盾更大了,越國這邊也開始尋思如何報仇。”

蘇軾:我眼中的西施,遠走高飛,遠離權力之爭,才是最快意之事。

在吳國滅亡之後,西施就追隨自己當初的愛人,滅亡吳國的第一功臣範蠡。

兩人攜手歸隱,泛舟五湖,過上了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應該說,這種結局很美好,也很浪漫。

當年範蠡受命在越國尋訪美女,好送去吳國,迷惑吳王。

結果發現了西施,兩人雙雙墜入愛河。

可是,二人為了越國的複國大計,中止了這段愛情。

西施去了吳國,範蠡繼續為勾踐效命。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吳國終於滅亡了。

範蠡了解越王勾踐的性格,可共患難而不可共富貴。

同時,範蠡心中也深深眷戀著心上人西施。

於是在吳宮被攻破時,帶走西施,從此消失不見。

這種浪漫的結局,是他所喜歡的,也是他所渴望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本來就美,而有了西施,西湖就更美了。

他喜歡把西湖和西施牽連到一起,並且總是在宣揚範蠡功成身退,攜美女西施歸隱的美好結局。

之所以如此,這和他的生平經曆,心路曆程有一定關聯。

他少年成名,不到二十歲就名滿天下。

之後考中科舉,年紀輕輕就走上仕途。

但是在四十來歲時,遭遇了人生一次重大挫折,那就是烏台詩案。

一些新黨人士彆有用心的挑出他詩文中的詞句,曲解為誹謗皇帝,諷刺新法。

他被下獄,差一點死去,後來被貶黃州,一去就是五年。

這五六年,他沉默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早年的理想漸漸的消退了。

他一方麵依然渴望報效朝廷造福百姓,但是另一方麵對權力的爭鬥有了深深的厭惡。

當宋神宗去世,他再次被起用,被任命為杭州知州。

在杭州的幾年,他一方麵大修水利,造福一方。

但另一方也渴望像曆史上的名臣範蠡一樣,急流勇退。

在功成名就之後,攜手紅顏知己,泛舟湖海。

了此一生,確實是人生一大樂事。

“公元前490年,越國大夫文種製定了滅吳九策,要一雪前恥,其中為吳王夫差量身定製了一條美人計。”

“但是文種翻遍了越國後宮,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這個選美的任務就交給了大夫範蠡。”

“有一天,範蠡來到浣紗江畔,見到了正在河邊洗衣服的西施。”

“範蠡看到西施的美麗身姿,一下就愛上了她。”

“年輕時候的範蠡也是相貌堂堂,西施見了範蠡也是怦然心動。”

“兩個小年輕人就情投意合,談起了戀愛。”

“清代詩人宋湘還寫下《範蠡載西施圖歌》,其一就描述了當時的畫麵。”

“白紵衣邊浣紗淚,烏棲台側采蓮歌。”

“不過文種這時候出來棒打鴛鴦了,他覺得西施是美人計的最佳人選。”

“於是要拿西施去當臥底,強行就拆散了這對小情侶。”

“範蠡沒辦法,事業和愛情之間選擇了事業,放棄了和西施的愛情。”

“命運就是如此奇妙,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就像某個瞬間的選擇,從此就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

“公元前487年,西施正式加入了吳國臥底計劃。”

“和西施一起入選臥底計劃的,還有另一個叫做鄭旦的名字。”

“她倆進宮之後就開始了一係列的臥底培訓,越國勢必把她倆培養成能唱能跳能彈琴會繪畫的全能臥底。”

“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後,範蠡去了一趟吳國,把西施和鄭旦當做禮物獻給了夫差。”

“夫差一見兩個大美人,高興的不行,連忙誇獎勾踐,氣的伍子胥橫眉冷對。”

“西施到了吳國之後,就開始了自己的間諜生涯。”

“西施很快就進入角色,把自己在越國培訓學到的全使了出來。”

“吳王夫差被迷的七葷八素,從此不上朝了。”

“吳王夫差整天與西施尋歡作樂,徹底荒廢了國政。”

“導致吳國國力衰退,君臣不和。”

“而另一邊的勾踐回國之後就開始偷偷努力了,開始臥薪嘗膽,勵精圖治。”

“經過艱苦的奮鬥,越國做好了進攻吳國的準備。”

“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吳越戰火再起。”

“在一係列的計謀部署之下,吳國戰敗。”

“夫差羞愧自殺,西施勝利的完成了臥底任務。”

“公元前473年,在西施的助攻下,勾踐終於雪恥滅掉吳國。”

李隆基:勾踐臥薪嘗膽固然勵誌,但吳王夫差沉溺美色亡國更值得警醒。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勾踐作為戰俘被送去服侍吳王。

其實,在被送到吳國去服侍吳王之前,勾踐已經在開始布局報仇雪恨的事情了。

在那個年代,要讓一個國家滅亡。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個國家的君王不理朝政,好色享樂。

所以勾踐趕緊派人到民間去尋找美女,也就在這種情況下找到了西施。

範蠡首先找到了西施,但是因為西施長得太美,自己喜歡上了。

於是,範蠡就和西施發生了愛情故事。

本來範蠡沒有想把西施獻出去,想重新找一個。

可是由於時間太緊,勾踐因此又派文種趕緊再去辦理這個事。

於是,文種就發現了西施。

這樣,範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就不得不草草收場。

後來,西施就被獻給了吳王。

同時,範蠡陪著勾踐到達吳國去服侍吳王。

至於文種,則被留在越國管理老百姓。

範蠡之所以陪著勾踐去服侍吳王,一種說法是範蠡腦袋特彆聰明。

範蠡知道隻有一直跟隨勾踐,才不會被勾踐猜忌。

文種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最終勾踐回國後殺掉了文種。

範蠡之所以跟著勾踐去吳國,另一種說法是因為西施的原因。

自己的戀人被送到吳宮之中,範蠡如果還繼續留在越國,心裡肯定十分難受。

所以哪怕當奴隸,過非人的生活,隻要能多看西施一眼,他都會跟著去。

勾踐去了吳國以後,對吳王服侍得很周到。

每次吳王要上馬車,勾踐都會蹲在地上,給吳王當凳子。

後來,吳王生了病,勾踐為了討好吳王。

甚至親口品嘗吳王的糞便,以此來判斷吳王的病情。

勾踐所做的這一切,使得吳王很感動。

雖然伍子胥極力反對,但是吳王最終還是把勾踐放回去了。

勾踐回去以後,經過臥薪嘗膽,勵精圖治,越國變得強大起來。

後來,越國趁吳國北上和晉國爭霸的機會,在後麵捅了吳國一刀,把吳國給滅了。

“然而超額完成臥底任務的美女西施,人生的結局卻走向了一個謎。”

“關於西施的結局,後世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東漢人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國後複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

“文學戲劇作品差不多也是這麼寫的,給了西施和範蠡一個圓滿的結局。”

“西施回到了範蠡身邊,他倆坐船離開,消失在煙波浩瀚之中。”

“蘇東坡曾經寫到,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除了大團圓結局之外,還有另一個沉江說。”

“有關這個說法的典籍記載的比較早,傳說越王勾踐認為吳國滅亡是因為夫差沉迷於西施的美色。”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

“意思是說西施是紅顏禍水,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殃及越國,勾踐最後讓西施沉江而死。”

“《東周列國誌》上的說法又有一點不同,傳說越國滅吳後,勾踐想把西施收進後宮。”

“然而越後嫉妒西施,謠言西施是禍國之女,就令手下將其沉入江底。”

“而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所說,明確的指出西施是因其美貌被沉江而死的。”

“比乾之殪,其抗也。”

“孟賁之殺,其勇也。”

“西施之沉,其美也。”

“吳起之裂,其事也。”

“最後西施的結局到底如何,如今也不得而知了。”

“但世人自然希望西施能擁有一個美麗且浪漫的落幕,在太湖旁和範蠡攜手,菱歌泛夜。”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

“在那個戰亂頻仍的年代,女性往往會因為為了緩和兩國關係,實現國家戰略,被當做物品互相贈送。”

“女性的權利與男性相比,是徹頭徹尾的不平等。”

“西施就是如此,無論多美麗多有才,都無權決定自己的未來。”

“因此從一開始,她們的命運裡就有著濃厚的悲劇底色。”

“而後世很多人把一國之亡單純歸結到一個女子身上,更是不公平,也是汙蔑。”

“正如唐朝詩人羅隱所寫,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李世民:自古紅顏多薄命,不許人間見白頭,西施成為了越王勾踐複仇吳國的工具。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儘之後,美女西施的結局有各種各樣的傳說。

其一,愧疚自縊。

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後,一方麵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另一方麵也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

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後自縊身亡。

其二,被範蠡帶走。

西施,亡吳後複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

吳國滅亡的當天,範蠡做了兩件事。

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

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台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舊日情人西施。

兩人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

其三,被範蠡沉湖。

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

但是範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

範蠡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船上。

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於太湖之中了。

這種說法,是建立在男權基礎上的。

也就是說,範蠡之所以做出這樣的事情,就是因為範蠡最早是喜歡西施的。

但由於西施被送到吳宮之中,和夫差朝夕相處了那麼長時間。

作為一個男人,範蠡受不了,心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範蠡覺得西施比較臟,因此才把西施推到湖裡,目的是把西施洗乾淨。

其四,被吳人沉江。

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

吳人用錦緞將西施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中。

唐代詩人所言,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西施被吳人沉江,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其五,被勾踐沉江。

越王勾踐曾言,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

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

勾踐恩將仇報,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賜西施沉江而死。

其六,被越後沉江。

越國滅吳後,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後宮。

越後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越國,就令手下將西施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這種說法因符合君王好色、王後妒嫉的心理,也比較流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