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此路不通(上)(1 / 1)

推荐阅读:

朱慈炅神思不屬的從慈寧宮離開。

王坤貼著他耳朵說“含芳殿有人。”朱慈炅也一點不關心。

這也就是王坤,換做方正化或者李實,就一定會查清這個人是誰再說。

不過,朱慈炅也有些飄了。

單單新六衛就能控製大內,雖然發生的是一件不好的事,但他的新軍計劃初見成效。內外上下都必須重新研判皇帝的實力,給予小皇帝真正的尊重。

朝堂上乾掉三個尚書兩個閣老,小皇帝越來越向朝臣證明誰才能掌控朝局,至少外朝沒有多少人再敢將他當作無知孩童。

戶部和工部接到天工院開會的通知時,都做足了充分的準備,絕對沒有天啟朝的敷衍。

戶部三巨頭是郭允厚、孫居相、李侍問,尚書侍郎一個蘿卜一個坑,是團結的戶部,精乾的戶部,也是苦逼的戶部。

工部則是玩出花來了,大明從來沒有這種情況出現。工部尚書薛鳳翔,左侍郎劉廷元,左侍郎李邦華,右侍郎張九德,右侍郎李之藻。

薛鳳翔是老尚書,首輔力保的。張九德是首輔看好的要培養的薛鳳翔的接班人,但劉廷元才是大明體製下正二八經的尚書接班人,沒有交換,暫時趕不走,那就先留著。

至於李之藻,那是皇帝的政治任務,兼一個沒啥大不了的,叫進宮可以向皇帝表示他的吩咐下麵如期完成了的。

文震孟文天官大約覺得工部三侍郎一左二右不平衡,很快操作起複了曾暗搓搓得罪過天啟帝的李邦華。具體乾啥不知道,先來個工部左侍郎再說。

今天來參會,最尷尬的就是李邦華。

文震孟抱病連夜寫成的辭呈已經遞到通政司了,文家仆人一早就在收拾準備回家了。

李邦華作為被文天官起複的最後一位,不知道該去送還是不去送。好在今天工部有場重要的會議,自己完全可以因工作的原因缺席嘛,於是李侍郎主動要求工作了。

然後更尷尬,會議地點居然在皇宮,乾清宮天工院,這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了。

這八個人,隻有李之藻參加過天工院的會議,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跟太監要了茶,老實的坐下來準備摸魚。

“不是說陛下要來嗎?坐著開會?”劉廷元碰了碰李之藻,謙虛請教。

李之藻抿了口熱茶,眉頭微皺,最近的九真養生茶怎麼感覺口感不對,大內的也不對。他不慌不忙的望著劉廷元。

“坐吧,最多陛下來的時候行禮。士大夫坐而論道嘛。我看今天文檔挺多的,估計要記很多事。我去找下高公公,他那有硬筆。”

放下茶杯,往太監和中書堆裡找人,然後才驚聞噩耗。高公公被打殘了,沒一兩個月彆想下地。

像個老賬房的郭允厚也在跟一臉奸臣像的薛鳳翔交流,

“我先交個底,戶部沒錢。你們搞的這個啥防汛,我割不了多少肉。不過,如果一會你能幫我一起跟陛下說說這‘兵部弊案抄家’戶部多分兩成的話,我說不定可以多弄點。”

“萬輿兄,這也不是工部搞出來啊。那個張啥的……我都記不住名字,他是科道官,根本不是工部的。”薛鳳翔連連叫屈。

張九德擠進兩位尚書的對話,“大司空說的張啥的,不會是背地裡說我吧?”

薛鳳翔推推他,顯示著親切,“一邊去,不過水利你是專長,一會要多跟陛下說說。”

孫居相和李侍問隨手拿起天工院行走和宮中太監們擺放好的文書,翻看了幾頁。

一臉中正之氣的孫居相開口,“年年都有澇,陛下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了?就算崔呈秀那抄出來幾十萬,到處都差錢,這澇過了不就好了嗎。”

相對精乾瘦小的李侍問點頭,“戶部最多意思個幾萬。陛下要是願意開內庫,能多救些人總是好的。這京師的風吹得真快,才一天時間,袁督師都知道崔呈秀落馬了,來信讓優先補遼餉呢。”

李邦華跟這幫閹黨和實務官都沒啥交集,他到這陌生的天工院就和老鼠進了貓窩一樣,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不過,內閣很快也來,最先來的是畢自嚴和徐光啟,眾人皆上前閣老閣老的稱呼。耳朵不好,容易聽成喚雞叫的“咯咯咯”。

畢閣老加入了郭大司徒的圈子,徐閣老則很自然的和李之藻聊起家常。

內閣張瑞圖居然是唯一沒到過天工院的閣老,雖然這裡的一幫中書行走都是他曾經的下屬,但這些人很明顯對他有了點點疏離。

張瑞圖打量著內侍和官員的臉色,居然似乎沒有人受到大內昨夜變故的影響。

是的,最後掌控局麵的是皇帝,所以啥事沒有。要是換成太後,估計今天還得流血。

張瑞圖拉住曾經的下屬如今的天工院行走蔣德璟,“這裡有座位?老夫在哪?”

小蔣很鬱悶,還是努嘴,“閣老在陛下右手,張閣老應該在四、五位。”

小蔣的說法沒錯,算劉一燝,他第五,不算劉一燝,他第四。為了避免麻煩,他去了右邊第五位。

小蔣偷眼看著老張選位,內心狂喜,劉閣老今天坐左邊啊,他一會要和徐閣老衝突。

內閣三大佬幾乎是聯袂出現的,雖然孫承宗落後了半步,但還是在天工院入口追上了前兩位。內閣也是團結的,沒有人爭那些先後的虛名。

黃立極是這裡的老熟人,自然的坐到右邊首位。

“陛下午睡還要一會呢,大家都先坐吧,喝喝茶。咦,季晦去哪了?”

王鐸上前,恭敬回報:

“劉閣老去內書堂了。陛下說沒有打印雞那就人工打雞,意思就是讓內書堂幫忙抄寫文檔,下官也不知道這是啥典故。”

在坐都是大明進士,沒有人知道“打印雞”出自那本典籍。算了,估計是比較小眾的大內太監筆記之類,皇帝也是的,啥書都看。

劉一燝終於慢悠悠的出現了,身上也換了官服,還搖著折扇。他身後,倪元璐和翁鴻業一人抱著厚厚一疊文書,官帽都濕了。

“諸位,陛下的‘打印雞’太慢了,久等了。”看著起身的閣老尚書侍郎,大方擺擺手。“都坐吧,陛下應該快起床了。”

倪翁二人將手中文檔分發給眾人,厚厚的一疊讓所有人全都驚呆了。《大明兩京十三省水文資料》和《曆代治江治淮治河考證》。

劉一燝坐到左首,放下折扇,端起茶碗,輕抿一口——嗯,味道怎麼不一樣了?他狐疑的盯了眼譚進等人,沒有計較。依然對文官們微笑:

“諸位,這可是天工院諸中書加班加點的成果,還請詳細過目。這個叫張國維的小夥子這下可出名了,他一本上書被皇上注意到,可害苦了我們。他今天要是來了,老夫可不敢保證他的安全。”

眾官員對劉閣老的幽默均報以熱情回應,一陣歡聲笑語。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