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完墨家的事情,李平康總算是能鬆了一口氣,得到了這麼一個大的助力李平康認為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不過是一個曲轅犁而已,他手裡的殺手鐧太富餘了。
平康樓和王府的改建工程是同步進行的,隻是王府的工程非常的複雜,地下的工坊是王府的重中之重,所以這些天他幾乎都在王府的工地這邊,至於平康樓那不過就是一個賣貨談買賣的地方,有少府監負責他不認為會出什麼問題。
不過昨天下午他就突然接到了一份旨意,是他那個便宜老爹要求他為今年的曲江詩會貢獻八十斤貞觀醉的旨意,曲江詩會是九月的最後一天舉行,距離現在還有七八天的時間,這可就讓李平康動起了心思。
雖然說平康樓還在改建中,但是如果能借助曲江詩會把平康樓的名字打響那才是物超所值啊,隻是他並不知道在一些有心人的作用下平康樓和那首《秋詞》已經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坊間現在都說一個一身銅臭味的皇子焉能做出這麼好的詩句,康王一定是在抄襲他人的詩句。
東邊天才泛起蟹殼青,李平康就踩著露水闖進西跨院。他靴尖踢飛幾塊西域琉璃碎片,那些靛藍色渣子“叮叮當當“蹦到牆角,驚得兩隻麻雀撲棱棱飛上塌了半邊的飛簷。
“瞅瞅這些番邦破爛!“他抓起塊殘片對著晨光晃悠,“渾得像騾馬市泔水桶,也敢腆著臉賣十貫錢?“殘片“啪“地砸在青石板上,裂成三瓣。
墨巨提著盞豁嘴油燈湊過來,燈油“吧嗒“滴在窯爐草圖上:“波斯匠人就會往琉璃裡摻寶石粉,燒出來花花綠綠唬外行“
“所以咱們要燒出能照見曲江遊魚的寶貝!“李平康踹開腳邊波斯琉璃酒壺,壺身鑲嵌的綠鬆石“當啷“滾進煤堆,“等這琉璃盞在詩會亮相,平康樓今冬三成進項就指著它!“
八個赤膊工匠喊著號子拉動風箱,牛皮繩勒得木杆“吱呀“亂響。墨潔拎著早膳食盒跨進院門,腰間那串西域琉璃佩飾叮叮當當。“殿下嘗嘗新蒸的玉尖麵!“她順手扯下枚孔雀石掛墜扔進火口。
“轟“地爆響,鎏金銅框遇熱瞬間扭曲,鑲嵌的孔雀石“劈啪“炸成碎渣。李平康咬著包子含糊道:“瞧見沒?番邦貨色連八百度的火候都扛不住!“他抄起青銅測溫尺捅進窺孔,尺麵星鬥紋被映得血紅,“記準這火色!待會燒出的琉璃盞,定叫西域匠人羞得跳曲江!“
突然東牆根傳來“哢嚓“裂響,借來的青岡木柴堆竄起三尺火苗——原是火星子濺過去引燃了乾草。
日頭曬得人後頸發燙時,第一窯廢料出爐。墨巨掰開灰白疙瘩直搖頭:“石英砂摻多了兩分,渾得跟胡商眼珠子似的!“
李平康抹了把黑灰臉,月白袍子早成了灰布衫。他抓起把廢料渣子:“瞧瞧這渾湯樣!西域商人就賣這種醃臢貨?“碎渣“嘩啦“撒進煤堆,驚得老鼠“吱溜“鑽進牆縫。
墨潔蹲在窯口扒拉出塊變形琉璃:“這厚度能當鎮紙用!“她順手砸向波斯琉璃馬俑,鑲金馬眼“當啷“崩飛,“聽聽這聲兒,比番邦貨脆生!“
第三窯開爐時,李平康後槽牙都快咬碎了。他盯著窯膛裡半融的琉璃漿:“再加三斤硼砂!老子就不信“話音未落,北牆根水缸“哢嚓“裂開細紋,硝石汽化的白霧“嗤嗤“往外冒。
墨巨枯手拍在滾燙窯壁上:“火候過了!快壓風!“八個工匠臂膀肌肉虯結,風箱杆壓得彎成弓形。李平康突然抄起井水桶潑向窺孔,蒸騰的白霧裡傳出琉璃炸裂的脆響。
“廢了!“墨潔用火鉗夾出坨扭曲的琉璃團,“這模樣給狗當食盆都嫌醜!“
最後一縷晚霞染紅窯口時,李平康癱坐在煤渣堆裡。他舉起終於成型的流霞盞,盞壁薄得能透見指紋:“瞧瞧這透亮勁!番邦那些醃臢貨色“盞子“叮“地撞上波斯酒壺,壺身應聲裂成八瓣。
墨巨老臉笑成菊花:“這品相的詩會一亮相,五姓七望還不得搶破頭?“
“錯!“李平康彈了彈盞沿,“精品要吊著賣,殘次品鍍金邊——等詩會後胡商自會捧著錢袋上門求購!“他踹了腳西域琉璃馬俑,“這些破爛正好擺在平康樓門口,讓番邦商人知道什麼叫雲泥之彆!“
經過了一夜的鏖戰,終於三十隻完美無瑕的流霞盞碼進檀木箱。李平康望著冒煙的窯爐,對張甫比劃道:“這次詩會這些流霞盞一定會大放異彩的——平康樓今冬的進項,就從這火裡燒出來!對了你去準備點綢子裁成這麼大的長條,在上麵寫上,曲江詩會由平康樓提供讚助,等詩會那天的早上就去給掛到曲江園子麼口兩旁的路邊上,兩邊要各掛出半裡地去。“
李平康撫摸著最後一隻琉璃盞的鎏金邊沿,盞底陰隼扣暗紋在晨光裡泛著青輝。墨巨正指揮工匠往地窖搬運成品,忽然被張羊皮圖紙拍在背上——圖紙上畫著個雙層鐵皮圓筒,內壁布滿魚鱗狀凸起。
“三天內打五十套這個。“李平康踹開腳邊煤渣,炭灰在晨霧裡騰起黑雲,“爐膛要能塞進三寸寬煤餅,煙道得拐三個彎。“
墨潔湊過來,發梢還粘著琉璃碎屑:“這鐵疙瘩比陰隼扣還怪“
“這叫回風爐。“李平康撿起塊煤渣在牆上畫圈,“外壁夾層填蛭石粉,燒一夜隻用五塊煤餅。“炭灰簌簌落在墨巨肩頭,老匠首盯著煙道拐角處的分灰板,渾濁老眼突然發亮。
墨巨枯指劃過圖紙上的魚鱗紋:“這不就是鍛鐵爐的聚熱法?“
“聰明!“李平康甩出枚銅錢卡在圖紙邊角,“但得改成陶土內膽,窮戶用得起。“他突然掀開地窖蓋板,指著碼成小山的煤塊,“張甫和平康坊三家煤鋪已談妥,這玩意兒賣十貫一套,整個長安的冬天都是咱們的!“
工匠們哄笑著圍過來。有人摸著圖紙上的通風口嘀咕:“這不就是煆燒琉璃剩下的煤渣“
“閉嘴!“墨巨突然暴喝,枯手抖得像風中秋葉,“殿下這爐子暗合《考工記》的風火相濟,煙道三折能存七分熱!“他抓起炭條在牆上狂草數行算式,煤灰撲簌簌蓋住昨夜燒窯的焦痕。
李平康嘴角微翹。墨家到底識貨——這改良煤爐正是後世夾層爐雛形,特意去掉鑄鐵裝飾,煙道用煆燒琉璃的邊角料就能造。他掏出個陶製小爐模型:“先打二十套鑄鐵的賣給富戶,三十套陶土的散給西市,就說能省七成柴錢。“
墨離突然用遊標卡尺量了量模型壁厚:“誤差不過半根蛛絲,但燒煤的臭味“
“配個鐵皮煙囪通到窗外。“李平康踢了踢牆角堆的鍍鋅鐵皮,“告訴他們不裝這個煙囪會中毒的,煙囪的連接處需要密封好,五姓七望那幫怕死的準搶著裝,這東西的好處就是乾淨比炭盆暖和為生,還可以一直燒著熱水,其實咱們院子裡用的這套就是這個東西的放大改進版“
日上三竿時,西跨院已分作兩撥。一撥工匠搶修燒塌的主殿飛簷,一撥圍著新砌的煤爐模子打轉。墨巨蹲在煤渣堆裡驗算熱效,突然抓起塊鐵皮狂笑:“妙啊!這魚鱗紋能聚火三刻不散!“
李平康站在冒煙的窯爐殘骸前,聽著身後叮當打鐵聲與主殿的夯土聲交織。他摸出懷表瞄了眼——距詩會還剩幾天的時間,足夠墨家把第一爐鑄鐵件澆鑄成型。寒風卷著初雪灌進領口時,他仿佛已看見平康樓裡銀絲炭在鐵爐裡燒得通紅,映著琉璃盞中的貞觀醉泛起琥珀光。
“老墨今天試著看看能不能燒出幾個裝酒的酒壺來,不能隻有流霞盞是不是,流霞盞怎麼也得配個飛霞壺不是?”不過此時李平康的腦子裡在設計的是另一樣東西,為了能打響平康樓的名號他也算是豁出去了,畢竟他現在缺錢缺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