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立刻遵命離去。
張飛也無異議,提著丈八蛇矛走出營帳。
很快,中軍大帳內隻剩劉備與諸葛亮。
劉備回到椅上坐下,長歎:“孫策遺孤失蹤多年,怎會突然出現在我軍帳外?”
他年幼無知,若尋親,應去吳侯府才是,軍師,這是何意?”
劉備滿心疑惑。
“主公,這恐怕是曹操的奸計。”
諸葛亮沉思後說道。
“又是曹操的詭計!”
劉備咬牙切齒。
一路上,他屢遭曹操算計。
江陵被世家出賣,城門大開,夏侯惇大軍輕取江陵。
逃至江東,又遭曹軍埋伏,險些喪命。
如今又來這一手。
這些手段如繩索般束縛著他,讓他感覺難以掙脫。
令人窒息。
劉備正苦悶,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光芒,道:“而且,我認為這一連串針對主公的計謀,皆出自同一人之手。”
“論謀略,此計狠辣,對人心的掌控極為精妙,非一般智者所能構思。”
“即便是曹操身邊的程昱、荀彧等頂尖謀士,恐怕也難以企及,且二人性情亦不似能設此毒計。”
諸葛亮說道。
即便他,麵對這些計謀亦如芒刺在背,因其往往出人意料,難以防範。
此番,誰能預想孫策遺孤孫紹會主動投奔?
更不說當下這特殊時刻。
此乃攻心之策!
“難道,又是曹操身邊那位神秘謀士所為?”
劉備沉思道。
“定是他,唯他行事才如此詭秘多變,冷酷無情。”
諸葛亮斷言。
“軍師可有應對之策?”
劉備心驚,急問。
劉備對這位神秘謀士早已心懷不安。
凡聞其計謀,便知此事絕不簡單。
必須速作對策,否則難以心安。
“化解此計,極為艱難!”
“攻心之計處處危機,稍有不慎便有殺身之禍。”
“主公想想荊州之事便知。”
諸葛亮麵色凝重。
此計陰毒至極。
奪位之爭向來殘酷。
荊州之事便是前車之鑒。
劉表一去,
劉琦被迫離襄陽,逃至江陵才得以幸免。
江東之主看似穩固,但老臣中仍有不少忠於孫策者,
如周瑜便是。
周瑜與孫策情同手足。
若周瑜知孫紹歸江東,將如何選擇?
是繼續擁孫權,還是立孫紹?
對周瑜而言,此乃艱難抉擇。
即便周瑜最終選孫權,孫權又能真心信他?
必不能。
如今,孫權對周瑜已存疑慮,更何況孫紹尚存。
此計看似針對他們,實則江東文武皆被卷入。
如何應對,皆是絕境。
狠毒!
實在狠毒!
且布局之深、謀劃之久,諸葛亮前所未見。
對此,諸葛亮亦感無力。
“此人究竟是誰,竟如此厲害。”
“難道我諸葛孔明,真不及此人?”
諸葛亮的自信有所動搖。
屢次敗於此人,他惱怒且不甘,但每次欲反擊,皆被對方計謀所困,無力還手。
“不對,我諸葛亮天賦卓越,豈能敗於這隱形之敵。”
“假以時日,我必勝他。”
然而,諸葛亮畢竟是諸葛亮,迅速重拾信心,恢複冷靜。
他的神色也逐漸恢複如初。
“軍師,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劉備麵露迷茫。
此計若不成,必須另尋對策。
拖延越久,風險越大。
劉備倍感無奈。
……
本是絕佳時機,卻遭遇此等困境。
諸葛亮沉思片刻,緩緩吐出四字:
“坦誠相待。”
這或許是目前最佳策略。
不論對方何種計謀,他們已受騙。
此時任何應對,皆可能加劇不利。
不如直接揭露陰謀,讓一切公開。
雖仍有風險,但至少能最大程度降低危險。
“軍師之意,是要我向孫權坦白孫紹之事?”
劉備遲疑後問。
“正是。”
諸葛亮點頭答道:“此舉有兩大利處,一是向孫權示誠,表明我們不乾涉江東事務;二是將我們與江東的矛盾轉為江東內部矛盾,即便孫權因此記恨我們,待擊敗曹操後,主公離開江東,我們也不必再懼孫權。”
至於江東未來,在我看來,愈亂對主公愈有利。
諸葛亮眼神閃爍,似有深意。
他有意讓孫紹成為江東的隱患。
屆時,煩惱的將是孫權。
如何處理孫紹,對孫權而言都是難題。
“此乃嫁禍之計。”
劉備眼前一亮。
妙哉!此舉雖會得罪孫權,使我們在江東難立足,卻能讓江東動蕩一時。
而我正可借此機會增強實力。
關於孫權未來是否會成為我的敵人,需另做計劃。
目前,正如軍師所言,這是最安全的做法。
“時不待人,我即刻前往柴桑拜訪孫權。”
“軍師,孫紹之事就拜托你妥善處理,我離開期間,務必保密。”
劉備吩咐道。
“主公請放心。”
孔明回應。
緊接著,
劉備即刻率領隨從,策馬疾馳向柴桑。
從營地到柴桑,快馬隻需片刻。
正午,劉備抵達柴桑,隨即去拜見孫權。
與此同時,
幾封信件被送往周瑜、程普等老臣的府邸。
轉眼至第八十四幕。
劉營內,
孫權與劉備隱蔽行蹤,匆匆而來,不料與周瑜、黃蓋等老將不期而遇。
瞬間,氣氛變得緊張。
孫權望向身旁的劉備,眼神充滿疑惑。
劉備同樣感到不解。
臨行前,他不是反複叮囑軍師不得泄露消息嗎?為何周瑜他們比自己還早到?
哦,對了,軍師此刻又在哪裡?
若周瑜他們有意進營,軍師為何沒有出現?
劉備心中疑惑重重,卻不敢發問。
隻能勉強笑道:“吳侯莫急,這定是曹操的奸計。”
孫權點頭,微笑,走向周瑜等人。
“公瑾,原來各位都已到了,我正想派人通知。”
“主公。”
“主公。”
黃蓋等幾位老將急忙上前,恭敬行禮。
周瑜也壓下怒氣,微笑,向孫權拱手:“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