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願與前輩為敵,放下武器,可保平安。”趙雲冷然麵對黃忠。
他對弱小從無欺淩之心。
“哈哈,趙將軍竟輕視老夫?”
“那便讓黃某領教一番。”
黃忠大笑,揮刀猛攻趙雲。
刀光如山傾瀉。
鐺!
趙雲舉槍抵擋,掌心震顫,驚愕望向黃忠。
力量驚人。
“是我小覷了前輩。”
“再來!”
趙雲全神貫注,挺槍猛刺,全力以赴。
“來得正好!”
黃忠大喜,與趙雲激戰。
其餘劉備士兵,趁機欲奪回北門。
無奈。
城門狹窄,通行受限。
劉備軍雖眾,入城者寥寥。
三百家兵雖苦守,卻頑強抵禦。
咚咚咚!
突地,地麵微震。
眾人失色。
這是騎兵疾行的聲響。
騎兵逼近。
趙雲急退,推開黃忠,望向城外。
夜色中,
一支黑甲騎兵如洪流奔騰,席卷而來。
人馬皆披重鎧。
曹操的虎豹騎,重裝出擊!
虎豹騎至,夏侯惇大軍亦不遠。
退路已無。
趙雲望著虎豹騎,搖頭輕歎。
北門已失,無法奪回。
所能為者,唯阻曹軍入城。
正欲再戰黃忠,背後忽聞呼喚:“子龍!”
“主公?”趙雲轉身,見劉備率軍馳援。
“主公,夏侯惇大軍將至,此地凶險,請速離!”趙雲焦急道。
“我來與你共斷後。”
劉備下馬,拍趙雲肩,目光溫柔,含淚輕語:“辛苦了,子龍。”
趙雲道:“為臣分內之事,不言辛苦。” 憂愁儘散,恭敬以對。
劉備冷哼一聲:“子龍,隨我於此共抗夏侯惇。” 揮手間,兵馬迅速列陣,兩千弓箭手弧形布防,北門被封鎖得水泄不通。
此兩千人足以阻夏侯惇大軍前行,更有兩萬步兵列陣其後。其餘兵力則分駐東西兩門,因兩門尚存,無需重兵。
夏侯惇既占北門,本應直取城中,無需他顧。
城外,虎豹騎止步,軍陣如半月,辟道供步兵前行。城中地勢,騎兵受限。
不久,夏侯惇與於禁至江陵城下。火光中,城門洞開,弓箭手蓄勢待發,二人麵色皆變。
夏侯惇馬上歎道:“劉備反應迅速,吾小覷之矣。” 隱約察覺弓箭手後另有步兵嚴陣。
即便突破箭雨,亦難逃敵軍重圍。敵方以逸待勞,需兩倍兵力方保不敗。若要強攻,恐需四五萬人。
再望城頭,數千守軍嚴陣,攀城不易。且劉備之軍城外待命,隨時增援。
北門雖失,但破劉備防線尚需時日。強行衝鋒,代價沉重。
唯有依靠城內世家製造混亂,削弱劉備之力。
於是,雙方隔護城河與北門對峙。
於禁馳至夏侯惇旁,低聲道:“將軍,消息傳來,江陵南門大開,劉備軍正撤離,似有家眷同行,張飛亦在其中。”
夏侯惇問:“人數幾何?”
於禁答:“萬餘人,皆為精銳,裝備與留守之軍迥異。”
夏侯惇頓悟:“原來如此,劉備乃虛張聲勢。”
劉備意在舍小保大,打算撤走那一萬多精兵,至於其餘的,能逃脫多少便算多少。
“大人,讓我率軍追擊吧。”
另一邊,虎豹騎首領曹純主動請求。
“好,你帶五千騎兵追擊,但切記,不得攻擊劉備軍,隻需在後麵驅趕,迫使他們全部上船。”
夏侯惇下令。
曹純不解地望著夏侯惇:“將軍,既不許進攻,何必追擊?”
他本想借斬殺劉備軍精銳立功,但若不能攻擊,那又有何意義?
“我軍隻追不攻,劉備軍的步兵便會專心逃跑,為了加速撤離,定會舍棄輜重。”
“若你率軍衝鋒,張飛雖勇猛,卻不愚鈍,定會列陣迎戰。
前方道路泥濘,騎兵容易陷入泥中而戰力大減,難以發揮優勢,即便是虎豹騎也未必能勝過張飛。”
“而且,我隻是要迫使他們丟棄輜重。”
“待他們上了船,進入長江,補給困難,再由毛階率領的荊襄水軍攔截,才能真正困住劉備軍。”
夏侯惇解釋道。
這正是之前的計劃。
他的目的,隻是平穩占領江陵城,至於消滅劉備、阻擋劉備軍隊,早已按曹操的策略部署妥當。
不必急於一時。
“我明白了。”
曹純點頭,帶領五千騎兵,追擊張飛而去。
曹純率軍出發後不久,劉備便得知了消息。
他臉色大變:“出動了多少人馬?”
“從陣勢看,大約有五千。”
傳令兵回答。
劉備稍感寬慰。
騎兵數量不多。
且道路泥濘,騎兵難以施展,有三弟在,應該無大礙。
但這也讓他警覺。
夏侯惇完全可以包圍四門,圍而不攻,耗儘他們的糧草。
畢竟他們的糧草,在之前的世家之亂中已損失不少。
支撐不了太久。
“再堅持一會兒,等翼德率軍趕到船隻處便好。”
“子龍,速派信使通知全軍,有序從南門撤退,這裡隻留兩千弓箭手和五千步兵便可。”
顯然,
劉備已決定撤離此地。
麵對夏侯惇十萬大軍的圍困,逃脫的代價高昂得令人窒息。
“明白。”趙雲正欲部署,一名傳令兵疾步而至,急報:“主公,西門已陷落。”
劉備聞言,怒不可遏:“西門怎會失守?”
傳令兵顫抖回答:“西門副將叛變,殺害統領,我軍因此大亂,被一支僅八百人的家丁隊伍乘虛而入。”
劉備身形踉蹌,趙雲連忙攙扶。
“郭永!”劉備咬牙切齒,“世家之輩,忘恩負義!”
西門失守,意味著夏侯惇可長驅直入,若曹軍前後夾擊,劉備必將陷入絕境。
“撤退,子龍,立即行動,能救多少是多少。”劉備下令,隨即向趙雲深深鞠躬,“子龍,此刻危機四伏,雲長、翼德又不在側,我隻能依靠你了。與我並肩,殺出重圍。”
言罷,劉備拔劍,示意旗手發令,大軍除留下部分人馬外,其餘全部向南門疾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