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去淚痕,續道:“玄德有事相求,望先生成全。”
司馬徽搖頭微笑:“將軍勿需客氣,請起。
有何事,但說無妨。”
劉備起身,長歎:“漢室頹敗,奸臣當道,我心如刀割,欲除逆賊,重振漢室,卻勢單力薄,流離失所。”
“懇請先生出山,助我興複漢室,還天下太平。”
司馬徽微怔,目光玩味,擺手:“將軍言重了,我年老體衰,恐難從命。”
劉備哀傷之色凝於臉上,難以置信地望著司馬徽。
我如此落魄,你豈能旁觀?
“我雖無力相助,卻能薦幾人於你。”
司馬徽嘴角含笑。
劉備失落轉喜,急問:“是哪幾位?是否有先生之才?”
司馬徽大笑:“他們之才遠勝於我。
將軍得其一二,漢室複興可期。”
劉備精神大振,坐姿端正,肅然注視司馬徽。
“我門下弟子雖眾,真傳者僅四人。”
“其中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若無此二人,得元直,亦可得半壁江山。”
咦?
四人何以隻提三人?
劉備滿心疑惑。
司馬徽是否有所隱瞞?
司馬徽見劉備麵露疑惑,笑而搖頭:“論及我的第四位弟子,雖稱得上聰慧,但與前三位相較,略顯平庸。
且因其惰性被逐出山莊,故而未曾提及。”
劉備好奇追問:“這是何故?”
司馬徽解釋道:“此人平日懶散,授課時還算專注,然課餘之時,不是酣睡便是耕作垂釣。
年終考核,前三名皆為甲等,唯獨他勉強得乙等,故而令其離莊自謀生路。”
劉備聞言點頭,對此弟子不再掛懷。
被司馬徽逐出,足見此弟子天賦不及前三。
劉備所求,乃能助其成就霸業的棟梁,非此類懶散之輩。
“前輩,那三人現今何在?”劉備急切詢問。
司馬徽搖頭:“去年他們學成下山,遊曆四方,具體行蹤不明。”
劉備麵露失落,心中暗誓,歸後必遣人探尋其蹤。
此時,草堂門扉輕啟,徐庶身著灰衣,抖落草屑步入。
司馬徽見狀笑道:“元直,你歸來得巧,這位乃皇叔、左將軍劉備。”
“將軍,此人便是吾所言之才。”
劉備聞言眼前一亮,連忙行禮:“劉備拜見先生。”
徐庶謙遜回禮:“將軍不必客氣。”
司馬徽旁問:“元直,今日為何突歸?”
劉備亦凝神傾聽。
徐庶答:“聞甯宇投曹,特歸告之。”
司馬徽微笑不語。
劉備麵色微沉,搖頭歎道:“曹操一統北方,勢力龐大,此人雖無真才,卻善鑽營。”
他心中既羨且恨。
憶往昔,曹操酸棗會盟時,謀士寥寥,武將不過數人,兵馬亦不過數千,與自己相仿。
數年間,兩人命運已大相徑庭。
他屢敗於曹操,狼狽逃竄。
更令他惱恨的是,他苦尋賢才而不可得,反觀曹操,足不出戶,每日皆有智士投誠。
此情此景,著實氣人。
但劉備擅長情緒管理,迅速平複心境,笑言:“乃我之失,請勿介意。”
道歉畢,他麵色凝重,向徐庶深深鞠躬:“當前曹賊肆虐,天下危急,望元直先生出山相助,共謀漢室複興。”
其言辭懇切,誠意滿滿。
時下,天下大半歸於曹操,餘者歸於江東孫家,劉備之地盤所剩無幾。
欲重整旗鼓,宜早不宜遲。
徐庶連忙扶起劉備,心中猶豫不決。
見其謙卑求賢,實難拒絕。
然又不願即刻應允。
此時,司馬徽勸道:“元直,劉皇叔仁愛無雙,正是你心中理想的君主。輔佐於他,方能施展才華,避免埋沒。”
徐庶皺眉思索。
曹操兵強馬壯,投之或默默無聞。
孫權年幼,他頗不以為然。
其餘諸侯,皆碌碌無為,不值一提。
唯有劉備,雖兵少將寡,僅據新野小城,卻是難得的明主。
況且,正值劉備崛起之際,輔佐於他,方能儘顯其才。
思及此,徐庶點頭:“既老師如此說,徐庶願從命。”
“好!好!好!”
劉備激動不已,連聲叫好。
緊握徐庶之手:“有先生相助,漢室複興有望。”
徐庶笑言:“主公,若將來與甯宇對陣,望能手下留情,畢竟同門學藝,我不願相傷。”
劉備慨然應允:“此乃當然,我豈會坐視同門相殘?若元直能勸其歸順,我必重用之。”
他認為,儘管蘇晨難以擔當重任,但作為水鏡先生的弟子,終歸有些本事。
況且,若能將蘇晨納入麾下,讓曹操心生不快,倒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劉備心中暗自盤算,頗為得意。
……
“咳咳……”
許昌,一座平凡宅邸之中。
蘇晨躺在椅上曬太陽,突然連咳幾聲。
他摸了摸喉嚨,又摸了摸額頭,心中疑惑。
並未生病啊。
“公子,可是著涼了?”
甄宓停下剝葡萄的手,關切地問道。
“沒事。”
蘇晨擺手,甄宓便遞上一顆剝好的葡萄。
這樣的日子,已持續了近半年。
自冀州歸來,曹操賜予他這座宅邸。
宅邸雖小,卻環境雅致,位置極佳。
蘇晨頗為滿意。
他安排甄宓在許昌經營酒生意,將二鍋頭分為三等,供應給各大酒樓。
半年間,二鍋頭在許昌名聲大噪,吸引外州商販訂購,遠銷各地。
與曹操五五分賬後,有曹操撐腰,無人敢仿冒或私售。
二鍋頭的聲譽日盛,成為世家宴請賓客的象征。
在許昌,稍有地位的人家宴請,若無二鍋頭,便顯得失了體麵。
短短半年,蘇晨的財富驚人增長。
錢財由甄宓打理,他不過問。
但心中明了,這些錢足夠曹操組建一支三千人的虎豹騎。
有錢好辦事。
蘇晨聘請門客俠士,照看酒莊,保護他與甄宓的安全,同時掩藏身份。
為避免麻煩,多數門客處於待命狀態,蘇晨輕易不動用他們。
此時,敲門聲響起。
甄宓放下手中活計,前去開門。
門外,曹操與許褚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