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妹妹。”
“我們回去吧。”
探春看著周圍的人都回府了,隻剩下三春和林黛玉站在榮國府大門口,詢問了聲。
“哥哥。”
然而,小惜春依舊目不轉睛的盯著賈琰離去的方向,一動不動。
“四妹妹。”
迎春同樣勸說道:“二哥哥已經走了。”
“嗚嗚。”
惜春後知後覺的哭出了聲,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來,聲音哽咽。
見狀,林黛玉牽起她的手,安慰道:“他說了,他會回來,他一定會回來的,因為他是賈琰,他是你的親哥哥。”
“嗯嗯。”
小惜春這才止住了眼淚,任憑林黛玉牽著回到了榮國府。
‘???’
迎春、探春看著走遠的兩女,全都露出了不解之色,明明她們才是惜春的阿姊,自幼一同長大,怎麼看著來了賈府不足半月的林黛玉與惜春關係更親近。
紫禁城,大明宮。
天色還暗著,隻有啟明星出現在東方,含元殿內燭火長明,太上皇倚坐在龍椅上,俯瞰剛剛進來的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權:“走了?”
“太上皇。”
戴權恭敬的回稟道:“虎賁校尉已經拔營,前往德勝門。”
‘德勝門!’
一席明黃綾羅圓領窄袖繡龍袍,頭戴九龍白玉冠,上插羊脂玉簪固定發髻的順康帝走下了帝座高台,背負雙手,一步一步走到大殿門外,注視著北方,渾濁的老眼變得澄澈通明。
神京分內、外,紫禁城更在內城中央,內城九座城門各有規製,正陽門為皇帝專用,每逢祭天、耕田出入,崇文門負責酒類稅收,宣武門為囚車出入,朝陽門專運糧食,阜成門運送煤炭,東直門為木材、建材運輸,民間車輛通行的主要城門。西直門是禦用水車專用通道,崇文門是稅關,通宵守衛。
德勝門和安定門是軍隊進出的大門,前者位於北方,玄武星宿象征刀兵,供軍隊出征,後者往往是軍隊還朝的收兵之門。
“太上皇。”
“清晨寒露重,小心身子。”
戴權亦步亦趨的跟了過去,小心翼翼的勸諫。
“賈家人不可能這麼規規矩矩。”
“既是提前出征,說明他們對這八百人有彆的安排。”
“隱龍衛一點都不知情嗎?”
順康帝的目光彷佛透過清晨的霧霾,看到了遠方的草原,幽幽道。
“稟太上皇。”
戴權趕緊彙報道:“據悉,寧國府從去歲開始就已經在尋找前往草原的向導,命人製作肉鬆、奶粉。”
“咳咳。”
順康帝咳嗽了幾聲,滿是皺紋的老臉上浮現不正常的紅潤,開口道:“像是他的作風。”
“賈家黑雲都是初代寧國公所建,最初應用在北方作戰上,正因為黑雲都的存在,開國之初,寧、榮二公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南北,一統天下。”
“這支力量本該從代化兄長傳至賈敷,怎料賈敷早夭,這才落在了賈敬手中。”
“賈敬執黑雲都,為太子耳目,籌謀劃策,賈赦掌東宮六率,為王前驅,一直壓製著老八。”
“要是沒有那一夜,賈敬、賈赦當是朝堂肱骨,位列文、武之首。”
“太上皇。”
戴權臉上滿是擔憂之色,沒人比他更了解順康帝。
元從一役,國朝死了很多人,勳貴幾乎大換血,開國一脈凋零,二代寧國府主事人賈代化陣亡,二代榮國府賈代善身受重傷,班師回京之後沒過多久就過世了。
親臨陣前的順康帝一樣受了傷,能活到現在,這已經是太醫勉勵維持的結果,太醫院給出的診斷:哪怕太上皇休養生息,最多能活不超過五年。
“天數有時,不必擔心。”
擺了擺手,順康帝坦然道:“去歲就開始準備,賈家對塞北的關注很不一樣。”
“蒙古人經曆了這麼多次白災,隻有這一次南下,且輕而易舉的攻破了平安州。”
“平安州節度使以下,沒有一個官員、將領活下來。”
“太上皇,你是說”
聞言,戴權臉色微變,露出了凝重表情。
“嗯。”
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順康帝沉聲道:“賈家一定有什麼事藏著掖著。”
“否則,賈敬沉寂了這麼長時間,又怎麼為了幼子鋪開道路,從而挑唆蒙古人南下。”
“平安州,歸化城的陷落,這裡麵一定有黑雲都的手筆。”
“你命人抽絲剝繭,找出原因。”
“是。”
戴權瞳孔狠狠一縮,應聲道。
“朕倒是小瞧了賈敬,八百騎兵攜帶向導、肉鬆、奶粉,這是打算長途奔襲。”
“他的心確實夠狠,不惜讓幼子深入漠北。”
“這孩子倒也有種,不像勳貴家裡那些個廢物,除了欺壓百姓,整日就知道遛狗鬥雞、狎妓飲酒。”
“賈家幾代人的運勢都扛在了他身上,十五歲啊,他才十五歲。”
提及此,順康帝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吐出一句話:“你說,朕是不是太冷血了。”
“太上皇。”
這話嚇得戴權直接五體投地,壓根不敢搭茬。
“滿朝文武都以為老四心性涼薄,手段酷烈。”
“可沒有人知道,朕之所以選他繼位,便是如此,因為他在諸多皇子中,像極了朕。”
“順康二十年,後金舉三十萬清軍入寇山海關,薊鎮危急,準噶爾汗國、和碩特部威脅甘肅,喀爾喀蒙古各部聚兵三十萬兵臨平安州,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急,四麵楚歌。”
“朕禦駕親征後金,二十萬大軍由代善統領,於山海關禦敵,最為危險的並非是遼東,而是平安州。”
“寧國公一等神威將軍賈代化統兵十萬,馳援塞北,那一仗打得蒙古韃子數十年不敢南下,國朝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賈家一百多名兒郎連同代化兄長都死在了平安州。”
“以代化兄長的功勳,其子承襲寧國公爵位理所應當,又是朕命人上表以國朝世爵必得軍功承襲為由,駁回了由賈敬承襲寧國公爵位,甚至隻給了賈敬一個二等將軍,目的就是為了從根子上削弱開國一脈勢力。”
“朕這個皇帝對得起天下人,唯獨對不起賈家,對不起代化兄長、對不起代善。”
順康帝久違的露出了情緒失措的一麵,曾經的記憶不斷湧上心頭。
當初,寧、榮二公協助大乾太祖平定天下,收複兩京一十三省,皇室與賈家關係最為密切。
順康帝自幼與賈代化、賈代善交好,他之所以能夠順利登上皇位,寧、榮二府及開國一脈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元從一役,被他視為兄長、手足的賈代化、賈代善攜賈家兒郎浴血沙場。
哪怕賈家人近乎死絕,他這個皇帝在得勝回朝的第一時間並不是恩賞賈家,而是趁機削弱賈家,打壓開國一脈,甚至一度扶持起了元從勳貴,藏在皇帝骨子裡的刻薄寡恩展現的淋漓儘致。
‘太上皇。’
戴權已經後背發涼,根本不敢大聲喘息一下。
伴君如伴虎,順康帝現在看似後悔,實則他真的後悔嗎?隻怕不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