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刀妖噬主”的恐怖傳說,如同長了翅膀的瘟疫,一夜之間席卷了整個外門雜役區。劉胖子聲淚俱下的控訴,以及他濕透的褲襠,為這個傳說增添了無比可信的細節。雜役弟子們談刀色變,甚至有人去膳堂打飯都自帶木勺,生怕那裡的刀叉突然活過來給自己一下。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淩墨,其“瘟神”、“掃把星”、“移動天災”的惡名,也徹底坐實,並伴隨著“能引刀兵成精”的詭異新標簽,榮登雜役區“最不受歡迎人物”榜首。丁字柒叁貳號石屋的門洞釘得更嚴實了,但王二狗等人看他的眼神,已經從恐懼疏離,進化到了看某種不可名狀之物的敬畏。連趙鐵柱的悲憤,都在這種集體性的敬畏麵前顯得微不足道了。
黃組長和劉胖子聯名上報,堅決要求將淩墨調離一切“涉及工具、建築、乃至可能產生不穩定能量”的崗位。管事堂的執事捏著鼻子看完報告,再想想淨房塌掉的半堵牆和膳堂房梁上那個醒目的刀孔,大手一揮,批了兩個字:“閒置”。
於是,淩墨獲得了一份史無前例的“美差”——沒有固定任務。美其名曰:休養調整,靜思己過。
這對淩墨來說,簡直是天籟之音。他終於可以暫時擺脫那些能引發災難性連鎖反應的具體勞作,安心地縮回他那濕氣未散、依舊漏風、但至少暫時安全的牆角。
時間,成了他最充裕的資源。代價是,月例靈石被象征性地扣掉了一塊,隻剩下兩塊“泥蛋”。這讓他本就艱難的“舔磚”修煉,雪上加霜。
夜涼如水,月光艱難地擠過門板上新釘的破木板的縫隙,在冰冷的地麵上投下幾道慘白的光斑。石屋內鼾聲起伏,錢多多偶爾在夢中啜泣兩聲,趙鐵柱則發出沉悶的磨牙聲,像是在啃噬著失去的靈石。
淩墨盤膝坐在自己那片最陰暗、最潮濕的角落,努力將自己蜷縮得更小。他攤開那卷早已被他摩挲得邊緣起毛、字跡模糊的《忘了嗎神功》殘卷,目光死死鎖在“引氣篇”之後,那幾行更加晦澀、筆畫扭曲如同鬼畫符的文字上——斂息篇。
“氣若遊絲,神歸混沌…形如頑石,意同朽木…七竅閉塞,百骸歸寂…存乎一隙,忘乎己身…”
這些字句他早已倒背如流,之前也嘗試過無數次,但收效甚微。頂多是在靜止不動時,氣息能微弱一些,像個安靜的背景板。但“頑石”級的存在感,顯然無法應對日益凶險的災厄環境——一塊石頭太顯眼,太容易被路過的人不小心踢到,從而引發山崩。
他需要更深層次的“消失”。
他拿起一塊冰冷的“泥蛋”靈石,猶豫了一下,伸出舌頭,極其緩慢、極其珍惜地舔舐著那粗糙泥殼的表麵。微弱的靈氣帶著頑固的土腥味,艱難地滲入乾涸的經脈。丹田內,煉氣三層的靈力如同將熄的燭火,微弱地搖曳著。
他一邊汲取著這點可憐的“養分”,一邊在腦海中反複咀嚼著“斂息篇”的要義。
“形如頑石,意同朽木…” 頑石…朽木…太死寂,太刻意。刻意去模仿石頭木頭,反而會留下“模仿”的痕跡,就像一塊試圖偽裝成石頭的木頭,在行家眼裡破綻百出。
“存乎一隙,忘乎己身…” 忘…忘掉自己?怎麼忘?
他的目光無意識地掃過牆角。那裡,不知是哪個前任雜役留下的遺物,一盆早已枯死、隻剩下幾根乾癟扭曲枝椏的盆栽,落滿了灰塵,歪斜地靠在冰冷的石壁上。它就在那裡,無聲無息,如同屋子裡一件毫無意義的擺設。沒人會多看它一眼,沒人會在意它是死是活,它隻是…存在著,卻又被所有人習慣性地忽略著。
淩墨的瞳孔猛地收縮了一下!
一道靈光,如同劃破濃霧的閃電,瞬間劈開了他腦海中的混沌!
不是頑石!不是朽木!
是盆栽!
一盆普普通通、隨處可見、毫無威脅、毫無價值、甚至已經死掉的盆栽!
它就在那裡,但它不“在”。它不發出聲音,不散發特殊氣味,不引起任何情緒波動(喜愛或厭惡),它隻是環境的一部分,如同空氣,如同灰塵!人們看到它,目光會自然地滑過,不會停留,不會思考,潛意識裡就將其歸類為“無需關注之物”!
這就是“忘乎己身”的真諦!不是強行抹去,而是讓自己變得如此普通、如此無害、如此融入背景,以至於彆人的感知會自動將其過濾掉!
“氣若遊絲…七竅閉塞…百骸歸寂…” 淩墨福至心靈!他不再刻意地去壓製氣息、收斂精神,而是嘗試著引導體內那微弱的氣息,模擬一種…“植物”的狀態!
微弱,緩慢,如同枯枝內殘存的一絲水汽在極其緩慢地蒸騰。
內斂,沉寂,將所有的精神波動、情緒起伏,都如同落葉歸根般,沉入意識最深處那片“土壤”。
身體放鬆,姿態自然,卻帶著一種植物特有的、與環境融為一體的“固定感”。
他緩緩調整呼吸,極其悠長,極其細微,如同枯葉在風中最後一絲幾乎聽不見的顫動。他將那點可憐的靈力不再用於強化自身存在,而是均勻地、如同植物輸送養分般,彌散到四肢百骸最細微的末梢,維持著一種最低限度的、如同植物光合作用般的“生機循環”。
他整個人,從緊繃的狀態,慢慢鬆弛下來,如同那盆枯死的盆栽旁,又多了一盆不起眼的、灰撲撲的“植物”。
月光移動,屋內光影變幻。
淩墨維持著這種奇異的狀態,一邊緩慢地舔舐著泥靈石,一邊沉浸在這種“盆栽觀想”之中。疲憊感如潮水般褪去,心神進入一種前所未有的空明寧靜。他甚至能“聽”到牆角那盆真盆栽裡,乾枯木質纖維在極其緩慢地崩解時發出的、幾乎不存在的細微。
時間失去了意義。
當他舔完最後一點泥殼,感受著那塊靈石徹底化為齏粉從指間滑落時,一股微弱卻異常精純的暖流,從丹田深處悄然滋生,自然而然地流遍全身。
煉氣三層巔峰的壁壘,如同被春雨浸潤的枯木表皮,無聲無息地軟化、突破!
煉氣四層!
沒有驚天動地的異象,沒有氣息的劇烈波動。他就如同牆角那盆枯死的盆栽,在無人知曉的夜裡,極其自然地完成了一次微不足道的“抽芽”。
淩墨緩緩睜開眼。世界似乎有了一絲微妙的不同。空氣的流動,塵埃的飄落,甚至遠處其他石屋傳來的模糊人聲,都變得更加清晰,卻又帶著一種奇異的“距離感”。他低頭看了看自己布滿汙跡的灰衣,又看了看旁邊那盆真正的枯枝盆栽。
一種前所未有的“透明”感,包裹著他。
翌日清晨,外門傳功坪。
這是一片開闊的青石廣場,位於雜役區與正式弟子居住區交界處。平日裡是雜役弟子們演練粗淺拳腳的地方。每逢初一、十五,則會有傳功師兄前來,為所有未入內門的雜役弟子講解最基礎的引氣法門和修行常識,這是雜役弟子們為數不多能接觸“仙道”的機會。
今日正是十五。天剛蒙蒙亮,青石坪上已經密密麻麻坐滿了灰衣雜役,足有數百人。人頭攢動,低聲交談,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雜著汗味、塵土味和渴望的躁動氣息。
傳功師兄姓李,是個麵容嚴肅、身形挺拔的青年,穿著代表內門弟子身份的青色道袍,站在青石坪前方一個稍高的石台上。他目光銳利,如同鷹隼般掃視著下方黑壓壓的人群,帶著一種天然的居高臨下和淡淡的不耐煩。
“肅靜!”李師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壓過了所有嘈雜,帶著一股無形的威壓,“引氣入體,乃仙道根基!爾等雜役,根骨駁雜,靈竅未開,更需勤勉不輟,以勤補拙!今日,再講《青雲引氣訣》第一重關隘…”
他的聲音刻板而冰冷,如同在宣讀某種規章。下方的雜役弟子們屏息凝神,努力捕捉著每一個字眼,生怕錯過一絲機緣。也有不少心思活絡的,偷偷打量著李師兄,眼神裡充滿了敬畏和一絲不易察覺的嫉妒。
淩墨也來了。
他縮在廣場最邊緣、最不起眼的一個角落。這裡靠近一片半人高的荒草,遠離人群中心。他選了一塊被陰影覆蓋、還沾著露水的冰涼青石坐下,努力運轉著昨夜新悟的“盆栽級”《忘了嗎神功》。
氣息微弱悠長,如同荒草在晨風中自然的呼吸。
精神內斂沉寂,如同腳下這塊冰冷無言的石頭。
姿態放鬆自然,微微佝僂著背,像一株被風雨吹打得有些蔫頭耷腦的野草。
他把自己想象成傳功坪邊緣無數雜草中的一員,一塊青石旁毫不起眼的苔蘚,甚至是石台邊角處一道無關緊要的裂紋。
李師兄的聲音清晰地傳入耳中,每一個字都如同清泉,滋潤著他乾渴的修行認知。淩墨貪婪地吸收著,與自己摸索的《忘了嗎神功》相互印證。
“氣感生於丹田,遊走於經脈…需心神空明,雜念不生…”李師兄講解著,目光習慣性地掃視全場,維持秩序,也帶著審視。
他的目光如同探照燈,掃過前排那些坐得筆直、眼神熱切的弟子,掃過中間交頭接耳被他一瞪立刻噤若寒蟬的幾人,掃過幾個昏昏欲睡被他冷哼驚醒的家夥…
目光掠過邊緣地帶。
掠過那片荒草。
掠過荒草旁那塊青石。
掠過青石邊那個灰撲撲、縮成一團的身影…
沒有停留。
如同掠過一陣微風,一片落葉,一粒塵埃。
李師兄的目光沒有絲毫波動,甚至沒有聚焦在那個方向哪怕一瞬,就自然而然地移開了,繼續投向人群更密集的區域。仿佛那裡隻有荒草、石頭和空氣,根本不存在一個名叫淩墨的雜役弟子。
一次。
兩次。
三次。
李師兄的目光在維持秩序和講解間隙,數次掃過那片區域,每一次都如同最精密的探測法術掠過一片真正的真空地帶,毫無反應。
淩墨的心,在胸腔裡劇烈地跳動起來!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和狂喜!
成功了!
“盆栽級”斂息!
他真的像那盆枯死的盆栽一樣,被徹底“忽略”了!
他不再是那個引人注目的“頑石”,他成了背景板的一部分,成了環境本身!傳功師兄那煉氣後期、帶著審視意味的目光,竟然真的“忘記”了他的存在!
這種“透明”帶來的安全感,比突破煉氣四層更讓他振奮!
他如同沙漠中即將渴死的旅人,貪婪地汲取著李師兄講解的每一個字句,關於靈力運轉的細微控製,關於心神收束的技巧,關於如何更有效地感應天地間稀薄的靈氣…這些最基礎的知識,對他而言,卻是無價之寶。以往他隻能靠自己瞎琢磨,現在,他終於能“合法”地偷師了!
“……引氣之道,貴在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切忌心浮氣躁,更不可行差踏錯,否則根基受損,悔之晚矣。”李師兄結束了今日的講解,語氣依舊平淡無波,“散了吧。”
他袍袖一揮,不再看下方如蒙大赦又帶著意猶未儘的雜役弟子們,轉身飄然而去,青色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通往內門的山道儘頭。
雜役弟子們紛紛起身,活動著坐麻的腿腳,三三兩兩地議論著剛才聽到的內容,臉上帶著或興奮、或迷茫、或沮喪的表情,慢慢散去。
淩墨依舊坐在那塊冰冷的青石上,一動不動,如同一尊真正的石像。
直到廣場上的人幾乎走光了,隻剩下幾個步履蹣跚的老雜役,他才緩緩地、極其輕微地吐出一口悠長的濁氣。
他站起身,動作帶著一種刻意的、模仿植物舒展枝葉般的緩慢和自然。晨光落在他灰撲撲的雜役服上,卻仿佛穿透了一層無形的薄膜,並未在他身上投下清晰的影子。
他低頭,看著自己布滿汙跡和老繭的雙手,感受著丹田內那比昨日凝實、活躍了許多的煉氣四層靈力。
再抬眼,望向傳功坪儘頭,那雲霧繚繞、象征著更高境界和地位的內門山峰。
淩墨的嘴角,極其輕微地向上彎了一下,形成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弧度。
盆栽又如何?
雜草又如何?
至少,他暫時安全了。
至少,他“聽”到了通往更高處的路。
他攏了攏破舊的衣襟,像一個真正的、無人注意的影子,悄無聲息地融入了散場人群最邊緣的陰影裡,朝著丁字柒叁貳號石屋的方向,慢慢走去。步伐很輕,卻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名為“希望”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