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末將明白。大帥請放心,我等必定拚死維持治安,絕對不給叛軍可乘之機。”徐世績神情堅毅地說道。
旁邊的劉汝楫笑嘻嘻地問道:“恭喜大帥旗開得勝啊!”
徐世績也附和道:“對呀,大帥,你是怎麼料敵先機,提早預測到那夥反賊今天會襲擊濟州城呢?”
楊淩嗬嗬地笑道:“很簡單,這是兵法上的常識,隻要是稍微讀過兵書的都懂。”
“呃,原來如此。”徐世績和劉汝楫相視苦笑,感覺楊淩的解釋有點敷衍,不過也不敢追問太深,免得引起楊淩的不快。
“對啦,大帥,聽說你在戰鬥中受傷,現在傷勢怎麼樣?”
“沒什麼大礙,隻要休息幾天便好。”
楊淩和徐世績閒聊幾句,隨後吩咐道:“走吧,咱們進城再慢慢說話。”
眾人走進濟南府衙,立即有士卒抬來椅子,楊淩在主位上落座,眾人跟著坐下。
這時劉汝楫才向楊淩彙報濟州的情況:“大帥,目前濟州共有青壯四萬餘人,其中男丁三萬六千人,女眷有五千多人,不過有不少人逃散出城躲避災難去,現在城裡還有不少人。”
楊淩聽完後,心裡鬆弛下來,幸好濟州府的人口並未減少多少,否則麻煩就大囉。
楊淩又詢問道:“那些青壯和婦孺的情況如何?”
“目前還比較穩定,那些老弱病殘倒還能乾活,那些年輕力壯的基本都逃光啦,有不少青壯和婦孺已經投奔其它郡縣去,估計是害怕被抓壯丁去送死吧。”
楊淩暗歎口氣,這些百姓都是普通的百姓,不像他的部下,訓練有素,不用擔心被逼迫參加北伐。所以楊淩才讓手底下的士卒帶著他們撤離,畢竟誰都不知道叛賊的目標是什麼,帶上那些累贅的青壯實際是拖累,搞不好還會遭到他們的反噬,到時就麻煩大嘍。
“現在官員的情況怎麼樣?”楊淩沉吟片刻問道。
劉汝楫答道:“官府的官員倒還好,都是按照大帥你的命令,從各地抽調的官吏。這些人倒是比較老實,沒有鬨騰什麼幺蛾子。隻不過這些人都是地方上挑選出來的,恐怕不是什麼良善之輩,要不咱們換幾批人?”
“不必!”楊淩擺手拒絕道。
劉汝楫和徐世績對望兩眼,均露出疑惑的神態,既然楊淩已經決定要用那些官員,為何卻又不肯改變初衷?
楊淩看出兩人心裡的疑慮,便解釋道:“我現在手上有四千餘兵馬,如果把官府的那些人換掉,那這支部隊就群龍無首,我們要控製局勢恐怕就不容易,甚至有覆滅的危險。”
徐世績和劉汝楫恍然醒悟,楊淩所言有理,若是把那些官吏換掉,那麼這支部隊必然會大亂,到時候要鎮壓就困難重重,所以楊淩寧願繼續用這些官吏,以期借助官員的威信來管束部隊。
劉汝楫思忖片刻道:“那該怎麼處理那些官吏?”
“這件事交給你辦,你找幾個伶俐的,把這幾個月來濟州府發生的事情詳細寫成奏疏,上報朝廷,就說濟州城裡出現大股匪患,濟州府的官府不堪重負,最後隻能棄城保命。同時,你要派人秘密聯絡其他地方的州縣,讓他們儘量抽調青壯組織軍隊勤王。”
劉汝楫聽罷立即應諾,然後轉身去安排具體措施。
楊淩看著劉汝楫離去的背影,想到剛才劉汝楫問他的話,忍不住摸著鼻頭暗歎道:這種政治運作手段還真的挺複雜的,不愧是古代的權術家。
楊淩等人來到濟州府,消息迅速傳遍全州各鄉。很多人在驚慌失措之後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紛紛趕來拜見這位拯救濟州的英雄。
楊淩見到濟州府的官紳百姓,倒也頗為高興,畢竟這幫人都是大明朝的忠臣良將,如果能夠為己所用,對抗清軍是極有幫助的。
楊淩對待官紳百姓也比較友善,除非是那些刺頭,他會直接拿下關押,然後交由徐世績和李岩等人審判,至於那些沒有犯案的,他會酌情給與獎勵。
楊淩在濟州待的這段時間裡,濟州的局勢漸漸穩定下來,不僅有徐世績和劉汝楫等人的幫忙,濟州本地居民的團結協作也是功不可沒。
在這種情況下,楊淩也顧不得許多,把濟州城的青壯全都集中起來編入部隊中,以保證部隊能夠有效地維護治安和剿殺匪寇。
在這種情況下,濟州的官場氛圍越來越緊張,每天都能收到不少彈劾楊淩的折子,當然更多的是罵名。不過楊淩卻是樂得清靜,每天悠閒自在,過得愜意無比。
這天,楊淩正陪伴愛妾沈冰怡吃晚飯,忽然外麵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門簾掀開,周衛國風塵仆仆地跑進來。
楊淩見狀連忙迎上前去,熱切地說道:“衛國兄弟,你可算回來。”
周衛國拱手行禮道:“卑職拜見大帥(楊淩),卑職奉命率領麾下將士平亂歸來!”
楊淩拉起周衛國的手說道:“衛國兄弟,歡迎回來!”
“謝大帥關懷!”周衛國說道。
接著周衛國指著自己身後的幾個親兵介紹道:“大帥,這是卑職麾下的副將郭東海、朱武、黃德祥、吳俊、趙秉鈞,他們這次平亂立下大功。特彆是郭副將,據說在平陽之戰中立下首功,因為他在攻打平陽時帶著部隊突圍,因此逃脫升天,後來僥幸活下來的士卒便推舉他為副總兵。”
楊淩聞言不禁仔細觀察起郭東海,隻見他約莫二十七八歲,長相端正,身材魁梧強健,渾身肌肉虯結,顯得孔武有力。
看完郭東海的資料後,楊淩滿意地點點頭,讚賞道:“好小子,你叫什麼名字?”
“啟稟大帥,卑職叫做郭東海!”
“哦,原來你叫東海,不錯,不錯,好名字。”
隨後楊淩扭頭對著周衛國笑道:“衛國兄弟,這次能順利取勝你功勞最大,不過我這個做大哥的可不能厚薄分明啊。這樣吧,這個郭東海暫且留任你的部隊,你先替他向你的頂頭上司陳新甲請示,等你請示好陳新甲後,再讓他過來報到。”
周衛國聞言微微躬身應道:“末將遵命!”
說完,周衛國對郭東海吩咐道:“還不快過來拜見你大帥?”
“是!”
當即郭東海走上前來跪地叩首道:“卑職郭東海拜見大帥,祝大帥聖壽無疆!”
楊淩哈哈笑著將郭東海扶起來,然後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不必客氣,你能被衛國提拔為副總兵,說明你有勇有謀,日後定能建功立業。”
“卑職誓死追隨大帥,肝腦塗地在所不惜!”郭東海朗聲說道。
“嗯,好好乾!”楊淩說完,然後對著楊鶴說道:“老楊,這些年辛苦你啦!”
“哪裡哪裡,都是下屬應該做的!”楊鶴謙遜地答道。
楊淩又對周衛國說道:“衛國,今天咱們哥倆喝點兒酒,慶賀下東海晉級為副總兵。”
“是,謹遵大帥號令!”
楊淩隨後便命人擺宴款待周衛國和郭東海等人。
席間觥籌交錯,眾人邊吃邊聊,從濟州府目前的情況談及未來的展。
楊淩沉吟片刻後說道:“目前我們在濟州已經站穩跟腳,雖說還沒有徹底掌握濟州府的軍政大權,但是整個濟州府已經落入我們的手中,隻需要慢慢地肅清內鬼,鞏固實際控製權便可以將濟州變為大明朝的郡縣,到時候我便封你為濟州知府兼廣東巡撫。”
聽到楊淩的話,郭東海頓時激動萬分地說道:“大帥,您這是要委以我重任啊,卑職何德何能啊!”
“嗬嗬,你小子有膽有識,是個難得的將才。我之所以封你做濟州知府是覺得你能獨擋千軍,能鎮守住濟州,所以我準備將濟北、昌黎和臨沂三縣劃撥給你治理,你可有信心擔負起這份責任?”
“大帥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絕不辜負您和大家對末將的期望。”郭東海堅毅地說道。
楊淩點頭稱讚道:“有誌者事竟成,有野心的人才是我輩中人。”
“大帥謬讚!”
“行,既然你同意擔任廣東巡撫,那就抓緊時間熟悉地方吧,等過幾天我派船送你去廣州,那邊會有人接待你,具體怎麼做你就和廣東巡撫商量去吧。”
接著楊淩繼續說道:“你剛到這裡肯定還不熟悉,不妨先回去休息兩天,等適應下環境,然後再考慮如何處置那四萬流民,儘早讓他們融入這座新生的城池。”
“遵命,卑職告辭!”
說罷郭東海便離開濟州府衙,前往駐紮在附近的旅順港休整去。
送走郭東海後,周衛國便和楊淩繼續議論起眼下的形式。
楊淩問道:“衛國兄弟,你對於目前的局勢怎麼看?”
周衛國略作思索後說道:“依照卑職的意見,現階段主要任務是招兵買馬。至於其餘的,暫時不用太在意!”
“嗯,你說得對,我們現在根基尚淺,沒必要和那幫土匪發生衝突,畢竟那幫土匪現在隻是疥癬之疾,解決掉他們並不麻煩,但若是將其逼反,那就得不償失。不如等咱們真的站穩腳跟之後再說!”楊淩道。
“我也是這麼想的,隻是不知道咱們該招募多少兵員?”
“我看這樣吧,這些天我抽空去各鄉各村調查下情況,弄清楚本地的具體情況。等弄清楚之後,再征集合格的青壯男子。”
“行,就按照大哥的辦法辦,不過我估計這事兒很難辦,除非咱們能拿出足夠誘惑人的條件,否則的話這事兒很難辦妥。畢竟誰不願意多吃口飯呢?”
“這倒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管是窮人還是富戶都喜歡占便宜。更何況咱們現在是在救濟災民,要是沒有點兒好處人家憑啥拚死拚活賣命呀。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是沒有這麼豐厚的條件恐怕也吸引不來百姓!”
“是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行,那就依大哥所言,你抽空跑腿兒去,把情況搞清楚之後咱們再做打算!”
“沒問題!”
就這樣,楊淩率領著濟州府的官員開始在四府征糧征兵,同時在城外開設粥棚賑濟災民。
與此同時,楊淩還命人通知各縣城和州縣的縣衙和各大族,凡是願意捐獻糧食或者物品的全都優先錄用,不過價格比較高,每戶繳納10石糧食和五匹布料即可。
對於楊淩的舉措,濟州府的那些豪門大戶自然是紛紛響應,因為他們家裡都缺錢。
雖說他們平時花銷大,但是家裡有錢,不愁餓肚子。更重要的是,楊淩許諾他們每人可以免除五稅二的苛捐雜稅,隻需要支付10斤穀子或者是2石棉布就可以,這樣的好事兒簡直是打著燈籠都找不著。
不僅僅是那些大戶人家踴躍捐贈糧草物資,其他貧寒百姓也不例外,紛紛捐助糧米糧油。甚至於連那些山賊水匪都有所表示,他們的糧食不要錢,直接送給楊淩。
楊淩自然是不會拒絕的,收購這些糧食也是為自己增加財政收入,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嘛。
不到半月功夫,濟州府周圍的**個鄉鎮便被濟州府征召來的數萬災民填滿。
當然啦,濟州府周圍**個鄉鎮可不單單隻有災民,還有無數逃荒的災民。他們大多是附近的村莊遭受洪水洗劫之後逃難到這裡的,由於沿途沒有補給點,隻能向東逃竄。
在路過濟府時,更是有數以萬計的災民湧進去,最後隻剩下不足千人,可以說這是近幾年來災區逃難最嚴重的時候。
災民到達後,立即被安排到各處修建房屋,並且在附近設立粥場和各種義倉,以確保災民的溫飽。
在糧倉修好後,濟州城裡的官吏也組織災民在城外搭建窩棚,供災民居住。同時楊淩也從各處抽調人手到濟州城,協助這些災民修築房屋。
在這次募兵的過程中,楊淩也親自帶隊參加募兵,不過他沒有急著拉攏這些災民,反倒是讓這些災民自己選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