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火器的突破(1 / 1)

推荐阅读:

糧食在古代,實在太重要了。

朱元璋還親身經曆過,元末那一段饑荒歲月,沒有誰比他更清楚糧食的重要性。

他得到錦衣衛的消息,在西洋、大海很遠的地方,有一種叫做拔塔塔的東西,即使貧地都能畝產四五石之多。

老朱的心,按耐不住要激動起來。

不敢相信,真有如此高產的作物。

如果真的有那麼高產,在大明肥沃的土地上種植,隨便都能有畝產七八石,天下間再也沒有餓死的百姓了。

這可是活人無數的糧食。

問及紅薯,朱元璋的眼眸裡有光。

那是希望的光芒,希望都是真的。

錦衣衛也把朱允熥,改名了紅薯的消息,帶回來了。

“回皇爺爺,真的!”

朱允熥點頭道:“孫兒把紅薯帶回來了,再從李景隆那裡拿了一塊地,先讓張文保種植試一試,是與不是看幾個月後的結果即可。”

“好,做得好!”

朱元璋肯定道:“咱要告訴李景隆,這種紅薯,咱親自來種,親自找張文保學習怎麼種植,如果真的能成功,咱封張文保為番禺侯!”

朱允熥還沒提出要封侯,他就主動同意了。

如此高產的糧食,若是能種植出來,張文保當得起這個侯爵,也不會有人敢反對。

朱元璋語重心長道:“允熥你生在宮中,沒體會過餓死人的痛苦,沒真切看到過糧食有多重要。”

朱允熥說道:“孫兒是沒體會過,但也知道糧食的重要性,所以才把張文保帶回來,以後有了紅薯,大明百姓,再也不會挨餓了。”

朱元璋甚是欣慰,滿足道:“你能這樣想,咱把大明江山交給你,也能放心多了!在海外的世界,居然真的有那麼高產的糧食,看來你出海的想法是對的,咱固步自封了。”

朱允熥搖頭道:“皇爺爺不是固步自封,隻是和孫兒的想法,不太一樣。”

老朱應該問的,至此也問得差不多。

最重要的,還是紅薯。

隻要能種植出來,紅薯還可以改變大明。

朱允熥離開乾清宮之前,朱元璋讓他傳李景隆進來,好好商量怎麼種植紅薯,甚至還想見一見張文保。

回京的路上,朱允熥把張文保,交給李景隆接待,負責張文保在京的一切。

等到李景隆進來,朱允熥先離開了。

回去東宮,看一看姐姐妹妹們。

這段時間裡麵,他還是挺想她們。

朱允熥回來了,但還不能放鬆。

老朱說要親自學習怎麼種植紅薯,這就說明接下來所有政務,將要回到自己手上。

又需要,忙個不停了。

剛回來沒多久,解縉他們就進來,彙報最近錢莊、商稅和大明日報的情況。

還好沒什麼大的問題,一切都在朱允熥規劃的軌道上,正常發展,就算有問題了,他們也有能力適當調整。

朱允熥把抄家翁家得來的,剩下那些財物,全部交給他們拿去變現,再送去給陶誌學他們做科研、造船,或者用來養海軍。

翁家那些豪族,富得流油。

抄家一次,直接賺翻了。

朱允熥把這些事情,處理得差不多了,再關注海上的情況,發現倭國還沒來。

不過三十艘戰船,確實在朱壽那裡。

朱允熥讓朱壽繼續擴招海軍,儘可能用上那些船,到時候還要和倭國乾一架。

回來的事情,終於處理得差不多。

這天裡麵,朱允熥得到陶誌學的通知,說是火器有了新的突破,邀請朱允熥前去看看。

聽到有了新的突破,朱允熥政務都不處理,趕緊出門到了火器工坊。

“殿下。”

陶誌學他們正要行禮。

朱允熥打斷道:“免禮,新突破的火器呢?快給我看看。”

有了足夠的資金投入,現在的火器工坊,規模特彆大,分為好幾個部分,都設置在城外。

鍛造的廠子,不在火藥廠子那裡。

不過會放在組裝廠,一起組裝。

鍛造方麵,也是朱允熥出錢激勵,改造鍛造技術,再從工部挖人來鍛造。

工部尚書是楊伯成,朱允熥想在工部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我們根據殿下給的方向,做出了前裝槍。”

陶誌學興奮地,把一把很長的槍拿出來。

槍的形狀,和朱允熥穿越前看到常見的不一樣。

但不管形狀如何,能用就行了。

這個槍依舊有槍管、槍托,還有彈夾等東西。

朱允熥發現他們連彈簧也做出來了,這是大明材料學的一個偉大進步。

有了彈簧,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

朱允熥快速看了看槍,問:“子彈呢?”

“在這!”

陶誌學搬來一箱子的子彈,又道:“我們根據殿下的方向,要求生產的東西,全部是標準化,無論大小形狀重量等,全部一模一樣,不僅子彈,槍也是。”

那些子彈,和朱允熥穿越前看到的相差不大。

把火藥和彈頭,組裝在彈殼上,所有子彈的大小都是一樣,可見他們的標準化基本是完成了。

又是一件,偉大的創舉。

朱允熥再看槍管裡,完整的結構,真的被他們做出來了。

然而還可以看到,槍管裡麵,居然有膛線。

“這些膛線,你們是如何拉出來的?”朱允熥驚訝地問。

“這個比較麻煩。”

陶誌學拿出一根,表麵有彎曲線條的鐵棍,大小正好比槍管小一點,道:“臣是把這鐵棍,塞到槍管裡麵,通過用力敲擊,使得鐵棍在槍管裡過一遍,上麵凸起的線條,正好能把膛線刻出來。”

這個方法是有些笨拙,但不否認,是現在的工業水平裡,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有了膛線,子彈就能穩定射出,不會亂飛,有效射程和精準度大大加強。

朱允熥讚賞道:“好,做得好!所有工匠,重重有賞!”

抄家帶回來的錢,這就能發揮作用,拿出來賞給他們。

陶誌學激動道:“多謝殿下。”

朱允熥又道:“試一試,我要看看效果如何,大妞你去找一塊在鎧甲裡常見的護心鏡過來。”

楊大妞很快,找來了一塊護心鏡。

朱允熥讓人將其固定在箭靶上,陶誌學找來一個,專門測試槍械的工人,站在大概三百步之外,熟練地把子彈,按在槍膛內,瞄準護心鏡。

砰……

槍響。

比起普通的火銃,聲音還要響亮,箭靶上的護心鏡,當場被打飛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