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西京,西直門前,車馬喧囂。初春的風卷著殘雪掠過青石板,將飄揚的 “唐” 字大旗吹得獵獵作響。城樓上,禁軍將士手持長槍,目光如炬地注視著遠方。
此時,一隊身著皮裘、腰佩彎刀的騎士自北方疾馳而來,馬蹄踏碎殘冰,揚起陣陣塵土。為首之人,正是東遼使者耶律聲。他身披玄色貂裘,頭戴鑲金邊的皮帽,腰間懸掛著一柄寒光閃閃的彎刀,刀鞘上雕刻著精美的海東青圖騰。耶律聲麵容冷峻,眼神深邃如鷹,高挺的鼻梁和輪廓分明的臉龐,儘顯草原男子的豪邁與威嚴。
城門口的守衛見狀,立刻如臨大敵,長槍齊刷刷地對準了來者。“來者何人?止步!” 守衛大聲喝道。
耶律聲勒住韁繩,抬手示意身後的隨從停下。他不慌不忙地從懷中掏出一枚刻有東遼皇室印記的令牌,高聲說道:“東遼使者耶律聲,奉我大遼皇帝之命,前來盛唐議和!”
守衛們聽聞,臉色微微一變。東遼與盛唐多年來戰事不斷,邊境衝突頻發,此次東遼突然派使者前來議和,著實令人意外。一名守衛接過令牌,仔細查驗後,匆匆進城稟報。
不多時,城門緩緩打開。一位身著緋袍的官員快步走出,身後跟著一群隨從。他正是負責接待外邦使者的鴻臚寺卿李風齊。李風齊臉上堆滿笑容,卻難掩眼中的警惕:“耶律使者遠道而來,本官在此恭候多時。請隨我進城,皇上已在宮中設宴,為使者接風洗塵。”
耶律聲微微點頭,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他策馬入城,目光在西京的街道上掃視。街道兩旁,商鋪林立,人來人往,熱鬨非凡。酒肆中飄出陣陣酒香,勾欄瓦舍裡傳來悠揚的樂聲,這繁華景象與東遼草原的粗獷截然不同,卻也讓耶律聲心中暗暗稱奇。
皇宮內,唐新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神色凝重。下方文武百官分列兩旁,議論紛紛。“陛下,東遼突然遣使議和,其中恐怕有詐。” 樞密使韓琦率先開口,“東遼向來野心勃勃,怎會輕易罷兵?”
唐新帝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韓愛卿所言有理。但如今邊境戰事吃緊,百姓苦不堪言,若能借此機會議和,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且先看看這耶律聲究竟有何目的。”
正說著,李風齊引領著耶律聲步入大殿。耶律聲不卑不亢,走到殿中,微微拱手,卻並未行跪拜之禮。這一舉動,頓時引得殿中文武百官一陣嘩然。
“大膽!見了我盛唐皇帝,為何不跪?” 禦史中丞範西哲厲聲喝道。
耶律聲神色淡然,掃視了一圈眾人,緩緩說道:“我東遼乃草原雄鷹,向來隻跪天地與祖宗。況且此次我奉我大遼皇帝之命前來議和,並非俯首稱臣,為何要行跪拜之禮?”
唐新帝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目光落在耶律聲身上:“耶律使者,既為議和而來,不知貴國可有誠意?”
耶律聲嘴角上揚,從懷中取出一卷羊皮文書,遞與身旁隨從。隨從捧著文書上前,呈給唐新帝。“此乃我大遼皇帝擬定的議和條款,還請陛下過目。” 耶律聲說道。
唐新帝展開文書,目光在上麵一掃,臉色瞬間陰沉下來。條款中,東遼不僅要求盛唐每年進貢大量金銀、絲綢、茶葉,還妄圖割讓邊境三州之地。“貴國這是議和還是脅迫?” 唐新帝怒聲說道,“如此條款,絕無可能!”
耶律聲卻不慌不忙:“陛下莫急。我大遼皇帝說了,這些條款可商議。不過,若想議和成功,盛唐總得拿出些誠意。”
大殿內氣氛劍拔弩張,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此拉開帷幕……
議和之事陷入僵局,耶律聲被安排在驛館休息。夜幕降臨,驛館內燈火通明。耶律聲獨自坐在房中,望著窗外的明月,思緒萬千。此次出使盛唐,看似是為議和,實則肩負著更為重要的使命 —— 摸清盛唐的虛實,為東遼下一步的行動做準備。
突然,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傳來。耶律聲警惕地握住腰間彎刀,沉聲道:“誰?”
“耶律使者,是我。” 門外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耶律聲打開房門,隻見一個身著黑衣、蒙著麵的人站在門口。此人正是東遼皇帝派來的密探。
黑衣人閃身進屋,從懷中掏出一封密信,遞給耶律聲:“這是皇上的密令。皇上說,若議和不成,便設法挑起盛唐朝廷內亂。”
耶律聲接過密信,展開一看,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信中詳細闡述了如何利用盛唐內部的黨派之爭,離間朝中大臣,削弱盛唐的實力。“我明白了。” 耶律聲將密信收好,“你先回去,有消息我會派人通知你。”
黑衣人離開後,耶律聲在房中來回踱步。他深知,要想完成使命,必須先在西京站穩腳跟,結交一些有用之人。思來想去,他將目標鎖定在了一個人身上 —— 宰相呂夷簡。
呂夷簡在朝中位高權重,且與範西哲等清流一派矛盾頗深。若能拉攏呂夷簡,或許能為自己的計劃打開突破口。主意已定,耶律聲決定次日便登門拜訪。
與此同時,皇宮內,唐新帝也在為議和之事愁眉不展。“陛下,東遼狼子野心,絕不能答應他們的無理要求。” 範西哲再次進諫,“我盛唐兵強馬壯,豈會怕他東遼?”
唐新帝歎了口氣:“範愛卿,朕也不願妥協。但連年征戰,國庫空虛,百姓疲憊不堪。若能議和,換得邊境安寧,也不失為良策。隻是,東遼的條件實在太過苛刻。”
樞密使韓琦說道:“陛下,依臣之見,可先拖延時間,暗中整軍備戰。同時,派人前往東遼,探查他們的虛實,再做定奪。”
唐新帝點頭:“韓愛卿所言極是。此事就交由你去辦。”
第二天,耶律聲帶著豐厚的禮物,來到了呂夷簡的相府。呂夷簡得知東遼使者來訪,心中雖有疑慮,但還是將耶律聲迎進了府中。
“久聞呂相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耶律聲滿臉笑意,將禮物呈上,“這點薄禮,還望呂相笑納。”
呂夷簡看著麵前的奇珍異寶,眼中閃過一絲貪婪,但很快恢複如常:“使者客氣了。不知使者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耶律聲故作神秘地一笑:“實不相瞞,在下此次前來,一是為議和,二是仰慕呂相的才華,想與呂相交個朋友。”
呂夷簡心中一動,表麵卻不動聲色:“哦?使者過獎了。隻是這議和之事,關乎兩國大事,恐怕不是你我二人能決定的。”
耶律聲湊近一步,壓低聲音說道:“呂相有所不知,我在我大遼皇帝麵前也能說得上話。隻要呂相能在朝中為議和之事美言幾句,促成此事,日後我東遼必定不會忘了呂相的恩情。”
呂夷簡沉思片刻,心中已有盤算。若能促成議和,自己不僅能在皇上麵前立下大功,還能從東遼得到好處。況且,若能借此打壓範西哲等人,更是一舉多得。“好說,好說。” 呂夷簡笑道,“此事我會儘力。”
兩人相視而笑,一場陰謀,在這看似友好的交談中悄然醞釀……
耶律聲與呂夷簡暗中勾結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範西哲等人耳中。範西哲心急如焚,立刻進宮麵見唐新帝。
“陛下,臣聽聞東遼使者與呂相來往密切,其中必有蹊蹺。” 範西哲神色嚴峻,“東遼此次議和本就居心叵測,呂相若與他們勾結,恐將壞了大事。”
唐新帝眉頭緊皺:“範愛卿可有證據?”
範西哲無奈地搖頭:“臣目前尚無確鑿證據,但此事絕非空穴來風。還望陛下明察。”
唐新帝歎了口氣:“朕會留意此事。隻是議和之事迫在眉睫,若此時貿然懷疑呂相,恐會引起朝中動蕩。”
範西哲心中焦急,卻也明白唐新帝的顧慮。離開皇宮後,範西哲決定親自調查此事,找出耶律聲和呂夷簡勾結的證據。
與此同時,耶律聲在西京的活動愈發頻繁。他不僅頻繁出入呂夷簡的相府,還與一些朝廷中的投機分子暗中往來。他散布謠言,稱範西哲等清流一派故意阻撓議和,是不顧百姓死活,妄圖挑起戰爭。
這些謠言在西京迅速傳播開來,百姓們不明真相,紛紛指責範西哲等人。朝堂之上,支持議和與反對議和的兩派大臣也爭論得愈發激烈。
一日,耶律聲在酒樓宴請幾位朝中大臣。酒過三巡,眾人漸漸放鬆了警惕。耶律聲趁機說道:“諸位可知,我大遼皇帝此次議和,實乃真心誠意。隻是貴國朝中有些大臣,為了一己私利,故意阻撓,實在是讓人心寒。”
“是啊,我們也深知議和對百姓有益,奈何那些人頑固不化。” 一位大臣醉醺醺地說道。
耶律聲心中暗喜,繼續煽風點火:“依在下之見,貴國若想長治久安,必須整頓朝綱,將那些叛亂害民之徒鏟除。”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耶律聲見時機成熟,便將話題引到了呂夷簡身上:“呂相乃貴國棟梁之材,若能得呂相全力支持,議和之事必定能成。到時候,諸位也都是有功之臣。”
眾人聽聞,眼中露出貪婪之色。耶律聲見狀,知道自己的計劃正在一步步得逞。
然而,耶律聲的一舉一動,都被一個人看在眼裡。此人正是韓琦派來監視他的暗衛。暗衛將耶律聲的所作所為詳細記錄下來,及時稟報給了韓琦。
韓琦得知後,立刻進宮向唐新帝稟報:“陛下,耶律聲果然在暗中搞鬼。他與呂相勾結,散布謠言,妄圖挑起朝中內亂。” 說著,韓琦將暗衛收集到的證據呈上。
唐新帝看著證據,臉色陰沉得可怕:“沒想到耶律聲竟敢如此大膽!傳朕旨意,即刻將耶律聲扣押,暫停議和!”
“陛下且慢!” 韓琦連忙勸阻,“若此時扣押耶律聲,東遼必定會以此為借口,再次挑起戰爭。不如將計就計,看看耶律聲還有什麼陰謀,然後一網打儘。”
唐新帝沉思片刻,點頭道:“韓愛卿所言極是。此事就交由你全權負責,一定要小心行事。”
韓琦領命而去。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逼近……
耶律聲得知自己的行動已被盛唐察覺,卻並未驚慌。他深知,越是關鍵時刻,越要保持冷靜。他一麵派人向遼國皇帝稟報情況,一麵加緊與呂夷簡的謀劃,準備實施下一步計劃。
呂夷簡在得知消息後,心中也有些慌亂。但他不甘心就這樣功虧一簣,在耶律聲的勸說下,決定冒險一搏。兩人商議後,決定利用即將到來的元宵節,在西京製造混亂,趁亂救出被暗中監視的耶律聲,並嫁禍給範西哲等人。
元宵節當天,西京張燈結彩,熱鬨非凡。大街小巷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遊人如織,歡聲笑語不斷。然而,在這繁華熱鬨的表象下,一場危機正悄然降臨。
夜幕降臨,耶律聲的隨從們混在人群中,按照計劃在城中多處點燃了火藥。頓時,爆炸聲此起彼伏,火光衝天。百姓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城中陷入一片混亂。
與此同時,呂夷簡的黨羽在朝中散布謠言,稱這一切都是範西哲等人所為,他們是為了破壞議和,故意製造混亂。唐新帝得知消息後,勃然大怒。
“立刻將範西哲等人拿下!” 唐新帝怒聲喝道。
就在官兵前往抓捕範西哲時,韓琦及時趕到。他向唐新帝稟明了耶律聲和呂夷簡的陰謀,並呈上了新收集到的證據。唐新帝這才如夢初醒,立刻下令停止抓捕範西哲,並派人前去平息城中的混亂,捉拿耶律聲和呂夷簡。
此時的耶律聲,正趁著混亂準備逃出西京。他帶著幾名親信,喬裝打扮,混在人群中向城門走去。然而,當他們來到城門時,卻發現城門已經緊閉,城樓上站滿了禁軍將士。
“耶律聲,你已無路可逃,速速束手就擒!” 韓琦的聲音從城樓上響起。
耶律聲臉色一變,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失敗了。但他不甘心就這樣被擒,拔出彎刀,大喊一聲:“殺出去!”
一場激烈的戰鬥在城門處展開。耶律聲和他的親信們勇猛異常,但終究寡不敵眾。經過一番血戰,耶律聲的親信們死傷殆儘,他自己也身受重傷,最終被禁軍將士製服。
另一邊,呂夷簡也未能逃脫。他在府中被官兵包圍,無路可走,隻能束手就擒。
這場由耶律聲挑起的陰謀,終於被徹底粉碎。唐新帝念及呂夷簡曾有功勞,免去了他的死罪,將其貶為庶人。而耶律聲,則被關押在大牢中,等待他的將是盛唐律法的審判。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東遼皇帝得知耶律聲失敗的消息後,勃然大怒,立刻整頓軍隊,準備再次攻打盛唐。一場更大的戰爭,似乎已不可避免……
大牢中,耶律聲被鐵鏈鎖在冰冷的牆壁上。昏暗的燈光下,他的臉上滿是疲憊與不甘。回想起自己此次出使盛唐的經曆,仿佛一場荒誕的夢。他沒想到,自己精心策劃的陰謀,竟會如此輕易地被識破。
“耶律聲,你可知罪?” 一個聲音突然響起。耶律聲抬頭一看,是韓琦。韓琦走進牢房,目光如炬地盯著耶律聲。
耶律聲冷笑一聲:“成王敗寇,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韓琦搖了搖頭:“我並非來殺你。我隻是想告訴你,戰爭隻會帶來傷痛和死亡,無論對盛唐還是東遼,都沒有好處。”
耶律聲沉默不語,眼神中閃過一絲動搖。他想起了東遼草原上那些因戰爭而失去親人的百姓,想起了自己年幼的妹妹,心中不禁一陣刺痛。
韓琦繼續說道:“如今你失敗了,東遼若執意開戰,隻會讓更多人陷入痛苦之中。你若能說服東遼皇帝,再次議和,或許還能避免一場災難。”
耶律聲抬起頭,看著韓琦:“你為何要如此做?你就不怕我再次使詐?”
韓琦堅定地說:“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隻要你真心為兩國百姓著想,就不會再做出傷害他們的事。”
耶律聲陷入了沉思。許久,他終於開口:“好,我答應你。但我有一個條件,我要麵見唐新帝。”
韓琦答應了耶律聲的請求。在韓琦的安排下,耶律聲見到了唐新帝。朝堂之上,耶律聲一改往日的傲慢,誠懇地說道:“陛下,之前是我鬼迷心竅,妄圖挑起事端。如今我已悔悟。戰爭隻會讓兩國百姓受苦,還望陛下能再給東遼一次議和的機會。”
唐新帝看著耶律聲,心中也有些猶豫。範西哲站出來說道:“陛下,耶律聲反複無常,不可輕信。”
耶律聲急切地說:“我願意以我的性命擔保!我會寫信給我大遼皇帝,勸他放棄戰爭,誠心議和。”
經過一番商議,唐新帝決定再給東遼一次機會。耶律聲立刻寫信給東遼皇帝,在信中,他詳細闡述了戰爭的弊端,以及議和的好處。他還表示,自己願意留在盛唐作為人質,以表誠意。
東遼皇帝收到信後,陷入了長時間的思考。他深知,連年征戰,東遼的國力也受到了極大的損耗。若能議和,休養生息,對東遼來說或許是更好的選擇。最終,東遼皇帝決定派新的使者前往盛唐,重新商議議和之事。
這一次,議和進行得十分順利。雙方摒棄前嫌,經過多日的談判,終於達成了和平協議。盛唐不再向東遼進貢,而是以平等的方式進行貿易往來。邊境設立互市,兩國百姓可以自由交易,互通有無。
耶律聲因為促成議和有功,被免去了罪行。他選擇留在盛唐,成為了一名促進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他時常往來於盛唐和東遼之間,將盛唐的詩詞、書畫、醫術等文化帶到東遼,也將東遼的草原文化、騎射技藝介紹給盛唐。
時光流轉,歲月如梭。在耶律聲的努力下,盛唐與東遼的關係越來越好。曾經的戰火紛飛之地,如今一片祥和。百姓們安居樂業,兩國的文化也在交流中相互融合,綻放出絢麗的光彩。而耶律聲,也成為了兩國百姓心中的和平使者,他的故事,被人們傳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