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帝並非質疑李旭,畢竟他不過是個剛滿十歲的孩童,任何人第一反應都不會認為這些詩是他獨立完成的。
然而,侯公公接下來的回答卻再次令他出乎意料。
“回稟陛下,奴婢已仔細核查,這些詩確無出處,也從未有擅長詩詞之人接近九皇子。而且,這些詩詞旁人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
侯公公並未直接下結論,因為慶帝隻想了解事實真相,無需他妄加評判。
慶帝聽完後興致大增,從龍椅上站起身來:“走,隨朕親自去見見小九!”
文華殿裡,剛吃完午飯的皇子公主們安靜地坐在那裡,等待著午間的授課。
韓文淵老先生年近七旬,滿頭銀發,是翰林院的大儒,學識淵博且治學嚴謹。他對每一位學生都要求嚴格,不論身份高低。
這些天之驕子早已被他管教得服服帖帖,沒人敢造次。但最近,陛下新送來了一位九皇子李旭。這是他第二次見到這位小皇子,發現對方總是心不在焉,偶爾還會露出傻乎乎的笑容。
李旭並非有意搗亂,也不是不懂規矩。隻是,自打昨晚起,他的耳邊就響起了係統悅耳的聲音,不斷傳來喜人的消息。
【你的作品廣為人知,聲望+10】
【聲望+10】
【聲望+30】
【聲望+20】
【聲望+30】
昨天晚上到現在,聲望值直線上升,昨天還有三千多點,現在快接近三千八百點了,馬上就要突破四千大關!
短短一天時間,聲望值幾乎追平過去三年的積累,這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
然而,他那心不在焉的模樣,再加上傻笑的表情,在正襟危坐的老學士眼中顯得格外刺眼。
“不學禮,無以立。九皇子,請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老學士雖然心裡不滿,但並未直接責備,而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
其他皇子公主聽得明白,這分明是在委婉提醒小九弟要注意禮儀。這話出自數百年前的一位大儒著作《論語》,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李旭卻完全沒理解其中深意,他還在享受著聲望提升帶來的愉悅,突然被點名,下意識站了起來,大腦飛速運轉,試圖回憶剛才的問題,最終脫口而出:
“我覺得是不學禮儀來尊敬我,否則我就讓他站不起來!”
他話一出口便後悔了,猛然記起這個解釋不過是前世網絡上的誤讀,真正的深意絕非如此。
然而覆水難收,若此刻推諉反會顯得居心叵測,索性一錯到底!
他極力睜大雙眸,擺出一副純真求知的模樣,注視著震驚不已的老學士。
“嘩——”不僅是老學士愣住了,周圍諸位皇子公主也被此等離譜之言震撼得不卿,終究按捺不住彼此低語的衝動。
頓時,文華殿內嗡聲四起。
“肅靜!”老學士回過神來,穩住秩序後,耐心開導道:“九殿下,此句之意乃強調,不習禮不守儀,則難以成人。此為律己而非責人,可否明了?”
李旭瞪大雙眼,竭力辯解:“可先生,孔聖身高九尺,人人稱奇,書上記載便是。”
老學士一怔,緩緩頷首:“確然。”
李旭繼而道:“孔聖左手握理,右手持禮,佩劍名為德,隨身寶刀號仁,親自率領三千弟子,周遊列國,方得禮遇。”
“若非孔聖武力超群,恐怕才講幾句便遭殺身之禍。”
老學士瞠目結舌:“孔聖素來以理服人,何曾這般……”
李旭嘴角微揚,徐徐解釋:“孔聖自然願以理服人,奈何彼時諸侯唯利是圖,怎會因幾句話便幡然悔悟?”
“若非孔聖身強體壯且兵多將廣,誰又會聽他一言!”
老學士三觀儘毀,勃然大怒:“九殿下謹言!如此至聖經典,豈容褻瀆!”
他反複欲言又止,李旭卻已豁出去,直言續道:
“正因孔聖強大無比,才能迫使他人遵從其禮教,若不肯學便打得對方站不起來,如此這般日後自然會乖乖就笵。”
老學士氣得連話都說不利索,情急之下伸出手指直指李旭不住顫動。
皇子公主們生怕這老學士被氣出個好歹,頓時有人上前安慰,有人怒視李旭,還有人慌忙派人請禦醫,文華殿裡一時亂成一團。
“皇上駕臨!”
恰逢此時,慶帝駕到,見此混亂情形不由一愣,急忙問清緣由。
老學士此時雖已平複氣息,但看向那副天真無邪的九皇子,心中仍是咯噔一下,趕忙移開視線,朝慶帝跪拜行禮:“陛下,臣有罪。”
慶帝豈會任這位德高望重的儒者真的下跪,忙道:“免禮,韓學士,你教導朕兒女甚是用心,朕都看在眼裡,為何突然請罪?”
老學士長歎一聲,老淚縱橫:“陛下,九殿下對經義誤解頗深,臣無能為力,無法將其引入正途。”
隨即,他將李旭方才所言駭人之語詳述一遍。
慶帝聽罷,震驚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小兒子對這些經典竟然有這般見解?
這些經義,慶帝自幼便研習,無論是記憶還是理解都堪稱一流。
所以他清楚得很,李旭這樣解釋肯定不合常規。
但作為 ,他當然明白李旭的理解,從某種角度來看也並非全錯。
原本隻是興致所致,想看看因詩文揚名京都的小兒子有何表現,卻沒料到碰上這等事。
這小兒子究竟是在哪裡學到的這些東西?
想到這兒,慶帝饒有興趣地望向李旭,問:“你說說,《論語》中‘君子不重不威’的意思?”
李旭毫不猶豫:“君子出手不狠,難以樹立威嚴!”
“轟!”
此言一出,引得皇子皇女們議論紛紛,連侯公公也好奇地瞥了九皇子一眼。
慶帝繼續追問:“那‘子不語怪力亂神’呢?”
李旭答得乾脆:“夫子不願言語,便把人打到糊塗。”
慶帝又問:“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李旭答得直白:“三十人才值得我起身動手,四十人時我會毫不猶豫地攻擊,五十人逼迫我展現天命,六十人圍攻我才會讓我消氣,七十人聯合起來對付我,我就隨意出擊,即使胡作非為也不算違背規矩!”
雖然世界不同,但文化演變軌跡應相差無幾,單憑詩歌便可見一斑。
這裡的《論語》和孔子,當作他們獨特發展的產物即可。
李旭的回答讓慶帝大吃一驚,可旁邊的老學士卻快被氣炸了。
“九皇子殿下!您怎能這般褻瀆先賢啊咳咳……”
韓文淵已過古稀之年,在朝野內外備受尊敬,就連慶帝也對他頗為客氣。
可今日麵對李旭,他真是怒不可遏!
自己畢生鑽研的知識,為何到了九皇子這兒就如此荒謬!
他越說越激動,到最後竟渾身發抖,連話都說不出來。
慶帝擔心老學士被小九氣壞,急忙招手示意剛到的太醫上前診視。
其餘皇子皇女們早已看傻了,他們雖身份高貴,從小受教養影響,即便內心再叛逆,見到這樣的老學士也會裝作彬彬有禮,以求留下良好形象。
沒承想這個新來的九弟一開口就把老學士給得罪慘了!
不過慶帝並不太生氣。
畢竟身為 ,處於權力頂峰,所有學問不過是鞏固自身地位的工具罷了。
所以他對眼前發生的一切感到十分好奇。
這些年來,小九一直表現得平平淡淡,即便慶帝因某種緣由在懷雅宮待的時間比其他妃嬪那兒都久,他也未曾顯露出與眾不同之處,與幼年的其他皇子無異。
誰曾想,剛滿十歲,竟直接去了青樓,隨後隨口吟出的詩詞便驚為天人。如今,就連《論語》這樣的經典,他也能解讀出如此新奇的觀點。
不得不說,他的見解雖然荒誕,卻獨樹一幟,讓人耳目一新。看來自己過去對他太過低估,今後得多留意這個小兒子。
慶帝神色平靜,旁人難以揣測他的真實想法。
此時,其他皇子皇女也反應過來,見皇帝並未動怒,不時偷偷打量這個九弟,再瞧瞧被太醫圍著搶救的老學士,心中各有震撼。
太子起初對這個新添的小弟並不在意,不過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罷了。但經此一事,尤其看到他對經典的獨特解讀,也不禁有所觸動,至少他自己從未有過類似的想法。
“這小子倒是挺有想法的,也不知道是自己悟出來的還是偷師於人。”
太子對李旭的表現頗為驚訝,暗中將這個弟弟銘記於心。
“咳咳……”
老學士終於緩了過來,在太醫的努力下漸漸恢複意識,長長舒了一口氣。
聽見老學士蘇醒,慶帝卿咳一聲,假意嗬斥道:“旭兒,你那些稀奇古怪的言論收斂些,往後要注意言行舉止!”
“你年紀卿卿不好好學習,初次出宮就跑去青樓,恐怕沒多久,你的事跡就會傳遍天下!”
“更彆提你把《論語》理解成了那樣!”
慶帝嚴厲地數落了幾句,李旭低頭乖乖聽著,臉上一副悔恨的模樣,其實內心毫無波瀾。
他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孩童,一聽語氣就知道這是說給彆人聽的,並非真責怪。
至於天下人都知道?
嘿嘿,這正是他所期待的。
要知道,此刻他腦海裡的聲望增加提示還在不斷閃爍,目前聲望值已突破四千。
也就是說,昨日青樓那一場詩詞展示,就讓他獲得了超千點聲望收益!
這僅僅是帝都內部傳播產生的效果,若是像慶帝所說,他的光輝事跡日後傳遍天下,聲望點豈不是會以數十倍、數百倍增長?
想到此處,李旭險些按捺不住那副悔恨的表情。
好在慶帝也沒太放在心上,一番雷聲大、雨點小的訓斥後,語氣漸漸緩和下來,隨即問道:“旭兒,實話告訴父皇,那些詩都是你自己寫的嗎?”
此言一出,所有皇子皇女都豎起耳朵仔細傾聽。
他們作為皇室子孫,自有一套消息網,李旭昨日在煙花之地的光輝表現,他們早已知曉。
雖覺十歲便涉足煙花之地稍顯早了些,可五皇子十五歲時也去過,相差幾年倒也不是什麼大事。
隻是能在青樓賦詩博得花魁青睞,這可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