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都市言情 > 天刀耀世,俠義長存 > 第49章探秘王都市井中的江湖萬象

第49章探秘王都市井中的江湖萬象(1 / 1)

推荐阅读:

護城河寬達二十丈,河水終年冰冷刺骨,河底暗樁密布,便是最擅泅水的江湖高手,也難潛過三分之一。“他的手指劃過虛空,仿佛在描摹那森嚴的宮禁,“方圓三百步內,連飛鳥都不得擅自掠過。每逢朔望之日,禁軍甲胄映著月光連成銀帶,連風過此處都要繞道而行。“

見雲逸目露神往,譚管家的神色稍緩,抬手虛指窗外:“不過宮牆之外,卻是另一番天地。“他的指尖掃過廣場方向,眼中泛起笑意,“那漢白玉廣場比十個校場還寬闊,石縫間嵌著夜明珠,便是深夜也亮如白晝。春有百花節的千盞花燈,秋有閱兵式的鐵甲洪流。若趕上武林大會前夕,各地豪傑在此試演絕技——您見過隔空斷木的掌力嗎?見過踏雪無痕的輕功嗎?那些平日裡深藏不露的高手,都會在此展露三分真章,方圓百裡的百姓都趕來圍觀,場麵當真是萬人空巷。“

話音未落,他擊掌三聲,廊下暗影中立刻轉出一名勁裝青年。那人腰間長刀未出鞘,卻已透出凜冽鋒芒,眉眼間帶著曆經市井打磨的精明。“這是賈臨,在王都摸爬滾打十二年,“譚管家拍著青年肩膀,“哪家綢緞莊的雲錦摻了次絲,哪個茶樓的說書人新得了秘本,他都門兒清。往後少爺想淘些稀罕物件,或是尋個好去處,儘管吩咐。“

雲逸拱手致謝時,晨光正斜斜掠過他棱角分明的側臉,將眼中的好奇鍍上金邊。早飯後的日頭漸漸毒辣,兩人穿過垂花門的刹那,市井的喧囂如潮水般湧來。熱騰騰的霧氣裹著糖炒栗子的焦香撲麵而來,遠處傳來此起彼伏的吆喝。“賈臨側身擋住擁擠的人流,笑著指向街角:“少爺您聽,那鑼鼓聲是城西耍猴班!老猴子頂瓷碗的絕活,連王府的小世子都專程來看過。“

轉過兩個彎,空地上早已圍得水泄不通。灰毛猴子戴著褪色的紅纓帽,套著彩綢小褂,騎在山羊背上轉著圈。每經過一處,便拱手作揖,惹得人群爆發出陣陣哄笑。雲逸不自覺往前擠了兩步,忽覺腰間玉佩被人輕扯——賈臨眼疾手快按住他的胳膊:“當心扒手!“話音未落,便見一道黑影從人縫中竄出,卻被賈臨反手扣住手腕,行雲流水間便將小偷製住。周圍百姓見狀,紛紛喝彩。

正午的日頭懸在中天,街道愈發喧鬨。賣糖畫的老翁手腕輕抖,琥珀色的糖絲在石板上勾勒出騰雲駕霧的龍形;耍石鎖的壯漢赤膊上陣,兩百斤重的石鎖在他手中上下翻飛,震得地麵簌簌落土;說書人驚堂木一拍,《三俠五義》正說到展昭夜探衝霄樓,滿堂聽眾屏氣凝神。賈臨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時而指著雕梁畫棟的茶樓:“那是聽風閣,二樓雅間能俯瞰整條朱雀大街“,時而攔住陽光將兩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在青石板上拖出蜿蜒的軌跡。雲逸望著街邊蒸騰的熱氣,恍惚間覺得這熙熙攘攘的市井,比山中修行的歲月更讓人熱血沸騰。每一聲吆喝,每一次刀劍碰撞,都像是命運的鼓點,正為他的江湖之路奏響序章。

雲逸隨著人流轉過街角,忽有山呼海嘯般的喝彩聲撞入耳膜。抬眼望去,三丈高的木樁直插雲霄,頂端橫拉的繩索在烈日下泛著油亮的光。雜耍藝人赤足踩在碗口粗的麻繩上,青布短打被汗水浸透,手中的長杆卻穩如磐石。隻見他單腳點索,身形如陀螺般急速旋轉,麻繩在重壓下發出令人心驚的吱呀聲;忽而一個倒翻,頭下腳上倒掛,發絲幾乎要觸及地麵,圍觀百姓的驚呼與掌聲混著蟬鳴,將正午的暑氣都掀翻了幾分。

雲逸仰著脖頸,喉結隨著緊張的情緒上下滾動。他想起自己在山中修煉輕功時,從竹梢跌落摔得渾身青紫的模樣,此刻眼前藝人的每一個騰挪翻轉,都似在刀尖上起舞。正當他看得入神,賈臨已撥開人群擠到近前,手中鮮紅的西瓜還滴著冰水:“少爺,這是從冰鎮井裡現撈的,最能解這溽暑。“瓜汁順著少年的指縫滴落,在青石板上燙出小小的白煙。

廣場中央的喧鬨仍在繼續。滿臉絡腮胡的班主擂響銅鑼,古銅色的臂膀青筋暴起,每一聲“哐哐“都震得人耳膜發麻:“各位看官瞧仔細!真功夫不摻假,翻跟頭、吞寶劍,絕活管夠!不好看您當場啐我一臉!“話音未落,兩名紅衣女子如驚鴻般躍上木台,腰間的銀鈴隨著步伐叮當作響。她們手中的繡絹上下翻飛,時而拋向烈日化作流霞,時而纏繞指尖織成錦屏,其中一人竟在巴掌大的木凳上連轉二十餘圈,繡絹展開時,映得半空中都泛起了血色的光暈。

人群中爆發出雷鳴般的叫好聲,雲逸隻覺熱血直衝頭頂,不自覺地跟著跺腳打拍子。身旁的賈臨漲紅著臉,脖子上青筋凸起,連喊“好!好!“少年摸出懷中幾枚碎銀,逆著人潮奮力向前擠去。木箱在歡呼聲中叮當作響,他指尖殘留的西瓜甜意,此刻都化作了對江湖奇技的驚歎。

然而,當吞火者將三尺長的火把塞進喉嚨,藍紫色的火焰舔舐著他的下頜時,街角飄來的一縷墨香突然勾住了雲逸的腳步。穿過雕花木門,“文淵閣“匾額上的金漆在陽光下微微發燙。原以為能尋得武林秘籍的他,卻見滿架皆是《農桑輯要》《算學精義》。泛黃的紙頁間,前朝詩人的斷句如破碎的星辰:“醉裡挑燈看劍“墨跡未乾的殘句旁,不知誰用炭筆潦草地批注:“不如市井一雜耍“。雲逸撫過書架上的積灰,忽覺這滿室書香,竟比不過方才那驚心動魄的刀尖之舞。雲逸的去路:“少爺留步!這挑子上的瓷器是官窯次品,碰碎了可要賠十兩銀子。“

雲逸的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古樸的刀鞘,粗糙的皮革紋路與掌心的薄繭相互抵觸,仿佛在無聲訴說著往昔的磨礪。他立在槐樹下,斑駁的樹影在肩頭晃動,宛如流動的墨跡。眼前,吞火藝人正將赤紅的火焰吞入口中,喉間騰起的熱浪扭曲了空氣,映得圍觀人群的麵孔忽明忽暗。那熾熱的火焰與藝人淡然的神色形成詭異的反差,讓雲逸後頸的寒毛不自覺地豎起——這並非是被烈日炙烤的暑意,而是對市井奇人絕技從心底生出的敬畏。

記憶如潮水般湧來,他想起行山鎮那座破舊的戲台。每逢臘月,瘸腿的老瞎子總會背著三弦琴,敲著破鑼登台。寒風卷著雪粒灌進漏風的戲棚,老瞎子沙啞的嗓音唱著《穆桂英掛帥》,咿咿呀呀的腔調在空曠的場院裡顯得格外單薄。台下寥寥數人裹著補丁摞補丁的棉襖,時不時跺腳取暖。而此刻王都街頭的雜耍班子,卻似將整個江湖的奇絕技藝都彙聚於此:吞火、走鋼索、軟功縮骨,每一項絕技都引得看客們時而屏息凝神,時而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聲浪幾乎要掀翻街邊的屋簷。

拐過青石巷口時,雲逸的鼻尖突然捕捉到一縷若有若無的墨香。抬眼望去,一家掛著“墨韻齋”匾額的畫鋪映入眼簾。匾額上的金字被歲月磨去了棱角,卻反而添了幾分古樸韻味。畫鋪前圍滿了人,雲逸踮腳望去,隻見畫案前一位銀發老者正伏案揮毫。狼毫筆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蘸墨、落筆、飛白,動作一氣嗬成。遠處的山峰在皴染間層次分明,近處的鬆針根根挺立,就連溪澗中隨波漂流的落葉,都被勾勒得栩栩如生。圍觀的看客們發出陣陣讚歎,有人甚至當場解下腰間玉佩,想要換取這幅《秋山行旅圖》。

然而,雲逸的眉頭卻漸漸皺起。他的目光掠過畫中程式化的漁舟、千篇一律的樵夫,那些精巧的筆觸雖然技法嫻熟,卻總像是被無形的枷鎖束縛住了靈魂。就如同被困在金絲籠中的飛鳥,即便羽毛絢麗華美,卻失去了在天際自由翱翔的野性。他暗歎一聲,轉身離去,衣角不經意間掃過畫鋪懸掛的竹簾。竹簾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驚起滿室墨香,那香氣中仿佛還夾雜著未完成的遺憾與不甘。

就在他邁出畫鋪的刹那,一陣淩厲的筆鋒破空聲突然從後院傳來,宛如利劍出鞘,劃破了空氣中凝滯的暑氣。雲逸心中一動,隻見青石板上,一位白衣老者正以水為墨,揮毫潑墨。羊毫筆在他手中上下翻飛,宛若遊龍戲水。楷書如蒼鬆挺立,每一筆都力透石麵;行書似流水潺潺,一氣嗬成;而那鮮有人問津的狂草,更是在他筆下化作驚濤駭浪,飛濺的水花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暈。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