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鐵釘先前的案例,老向強化了規矩意識,純潔了隊伍,改善了校風。我剛來學校時,就聽說這裡發生了兩起刑事案件,一是男教師與男生發生不當關係,二是男教師與女生關係。老向在教職工大會上提出要求,不準任何女生私自到男教師宿舍,當然不包括子女和親姐妹。他還在師生大會上強調了女生不準到男教師宿舍的校規,並請師生監督舉報,一經發現,直接停職調查。
這鐵的紀律一執行,就刹住了不正當的師生關係被扭曲的亂象。我就遇到了一件事,我不知道該不該舉報。如果舉報的話就會得罪人,因為他姓馬,教美術的老師,與我私交不錯,一起到大河裡抓過魚。夏日一場雨後,他提著膠桶叫我一道來後河裡,下水捕魚。說是捕魚,其實就是竊取勝利果實。河灘冷水在流動,一鋪攔河網上隔一段就掛了一隻黃古頭。他帶領我沿網搜索,把蹦蹦跳跳的小魚兒取下來放入水桶,半小時過去,就搜羅了半桶魚。那魚兒身上長了幾根刺,我都被刺痛了好幾回。又酸又麻,好難受的。老馬本來打算把網搜完的,大概可以把桶裝滿的,可當我們進入河心時,河對岸有人發現了。那漁夫大聲吼道:嘿,是哪個在整網。老馬叫我快跑,他不認識我們,也追不上我們。他提著魚桶跟在我後麵,一會就爬上岸,我們提起穿涼鞋厚,來不及穿衣服,就回到院牆邊的趕場小道,直接往街上方向跑。從大門回到校園。他選擇走街上是誤導漁夫,讓他以為是街上的人撈現成的魚,絕不會懷疑的學校的老師。我們要是從校園小門進來,一定會讓漁夫進校園找人,影響學校的聲譽。我們回來,他殺魚,煎魚,讓我美美地吃了一餐。還請來了他初三班上兩個女生,其中一個就是幺姨妹,比他足足小了二十歲。我們這麼多人都沒有吃完,還為晚上留了一餐美味。可到了下午,他那幺姨妹突然肚子疼起來了,老馬以為是吃魚吃太多,撐著了,便叫她睡在沙發上,把單層衣服拉上來,細心地用雙手擀肚皮,彆說,幾個來回的擀著,漸漸地,她說好多了。晚上繼續吃魚,幺姨妹就沒有再叫同學來吃晚餐。
這個野生的黃古頭我是第一次吃得那麼舒服。那次撿魚兒是第一次,後來就再也沒有跟著老馬去過。上次,那魚兒拌起來把我手指刺痛了,一直有些後怕。後來捕魚的多了,魚兒逐步減少,價格越炒越高,每斤60元。可那時一斤隻能賣5元。按當時工資50元計算,要是將那桶魚賣掉,那一桶魚十斤左右,也可以收獲一個月工資,一個小時掙一個月工資,也非常滿意。
後來,老馬抽周日到月亮山上玩耍,居然在一條小河溝裡捉了幾條黑色的野生娃娃魚。我第一次看見這種叫聲象孩子一樣的小動物。老馬打掃娃娃魚,燒成湯鍋,象土雞一樣的味道,吃起來香極了,比雞肉更享受,說黃古頭香,這娃娃魚還要香幾倍。這麼好吃的東西,老馬隻請了我這個鄰居,還有就是他幺姨妹,照說,他把我看成了不是一般的同事,而是朋友,是兄弟。你說,老馬把那青春勃勃的幺姨妹請到寢室,還因為肚子疼而擀肚子,按男女有彆的話說,還是有些不妥。可是人家老馬對我這麼好,我能夠出賣他嗎?
如果不舉報,後麵發生了大事就晚了。一定會連累我,說我是鄰居,知情不報。但最終我沒有說老馬半個不字。但從我的觀察,老馬對幺姨妹還是有些說不清楚的意思。從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應驗了我的猜測。直到後來,老馬的幺姨妹初中畢業後考進了師範,畢業後分配到鐵釘一所小學教書,而老馬仍在這所中學任教,繼續教美術課。老馬與幺姨妹就是同一個鎮上工作,彼此來往就更方便。
再後來,老馬妻子患白血病醫治無效死亡,這跟就是當頭一棒敲懵了。可是壞事又變好事,可能因為老馬這個人心地善良,又是奇缺的藝術人才,還是市美術協會會員,國畫作品多次在市縣參展與獲獎。就是原來我主編校刊時的刊頭是他親自設計的,裡麵一些插圖也是他繪就的。老馬喪偶後,讓幺姨妹在悲痛之餘,提出一個奇怪的想法,她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姐夫,堅持跟姐夫圓房,填補姐姐留下的空位置。她礙於關係和情麵,作為幺姨妹從來就沒有表露過內心深處的想法。
老馬意外喪偶後再意外俘獲愛情,這是他前世修來的福報。比他年輕二十歲的幺姨妹不僅有文化,還有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更漂亮,更有氣質,比他那做農民的妻子要強過多少倍,這個不言而喻。可是無論他們關係怎麼好,女方父母就是不答應。不過,都什麼年代了,愛誰跟誰好還必須父母同意嗎?老馬和幺姨妹沒有經過父母同意,直接上民政辦理了婚姻登記手續,就愛意綿綿地睡在一起了,那幸福之情不言而喻。
我們這些老同事都很羨慕老馬享受了老夫少妻的人生之樂。但我更為自己因沒有得罪老馬而自豪。要是當時舉報老馬讓女生私自進入自己宿舍的話,那後果不堪設想。就說你老馬讓幺姨妹進入宿舍有理由,但班上的女生與幺姨妹一起進入室內卻沒有辦法辯解吧。無論如何我沒有向領導告狀,是我有意隱瞞事實。我從老馬這件事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把事情做絕了。要真是把事情做絕了,他一定會說我這人不夠朋友,恩將仇報。
我從向校長身上學到了一些人生哲學和處事方法。老向原來分配到鐵釘時,打報告要調走老向的譚校長,早已卸任退休,就住在這個學校。老校長得知自己原來穿過小鞋的小向已經成長為校長,來這裡接班了,他悔恨當初,無地自容。說什麼也不敢見向校長,可向校長是何等的胸懷呢?
老譚校長已經中風幾年,臥床不起,還患了老年癡呆症,差點認不出老向了。老譚校長沒有生育兒子,便讓寄養的一個義子接了班,安排在學校廚房當炊事員,兒媳專門照料老譚校長。長病在床,醫藥費自然不少,還有兩個孫兒讀書,經濟十分困難。向校長不僅沒有落井下石,反而以德報怨,解決老譚校長家的困難。讓老譚兒媳婦在護理病人之餘打掃學校衛生,解決了就業,增加了一個人的收入。老譚在大腦清醒時,把當時調走老向的前因後果都說明白了,就是輕信了萬長遠的讒言,叫老向不要計較。
梅花香自苦寒來。老向不僅不計較,反而還感謝老譚與老萬,讓老譚校長更加難以理解。老向認為,讓他到更偏遠的山區得到了鍛煉,有了更強的動力搞好工作與學習。要是在這條件優越的地方,最大的可能就是大多數青年老師一樣,知足常樂,躺平過完一生,跟老向前後幾年分配來的大學生,有幾個成長為老向這樣赫赫有名的校長呢?還有就是對待老萬,向校長從老譚校長那裡得知是他老萬高的鬼,他也沒有一點要報複老萬的意思。當老向調進城裡時,縣上領導征求老向的意見與建議道:你走後,你覺得誰更合適接下你的班,做這個校長呢?老向居然推薦了老萬接班轉正。
我們這些跟老向關係更近的年輕人對向校長不理解,可他看得遠。他認為,老萬雖然個人私心重,權欲強,對老向意見大,但抓工作還是務實的,有很強的事業心,老向就喜歡老萬這一個優點。學校已經到了鼎盛時期,就需要老萬這種人來維持,不會下滑多遠。
當然,老向自己承認,也有看走眼的地方,他沒有想到老萬後來變成那樣一個人,凡是以前支持老向工作的人,一律穿小鞋。凡是老向認為人品差的,工作能力不夠的,隻要聽老萬的話,就重用。他這一整,把學校的生態搞的烏煙瘴氣。該走的走,好些人才就想辦法離開了這裡。
後來,老萬作為校長,插手校辦廠經營管理權,把他的大兒子從農村一個種地的插進廠裡當管理,還有一些親戚進入廠裡重要崗位,文廠長的權利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塑料廠在他萬家的乾預下,很快倒閉了,設備賣出去也抵不了拖欠的職工工資。不知道萬家挨了多少罵,他們自己不知道。對這個廠的命運,老向怪自己選錯了接班人導致倒閉,說起來就痛心疾首。老向說自己這一輩子做錯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推薦老萬接班當校長,把好端端的校辦廠整垮了,讓那麼多教職工子女和親屬失業了,悔恨當初。
不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