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廠裡開黨委會。
在會議的最後,楊偉提了一個臨時議題。
他道,“這段時間李乾同誌非常辛苦,沒辦法,試飛隊就剩下他一個能飛的。我琢磨了挺長時間了,有這麼一個想法,大家討論一下合適不合適。”
楊偉說道,“我看,是不是針對試飛員提出一項專門的補貼,按照飛行時間來計算。一來可以提高試飛員的積極性,二來嘛,也能改變我廠留不住試飛員的局麵,這第三嘛,部隊的同誌工資的的確確太低了。”
“李乾同誌是正排級乾部,工資還沒有我們車間工人的高,這不妥。”
廠長立即點頭說,“老楊說得對,試飛員的待遇是要改善改善了。除了部隊發的工資,我們廠裡完全可以提供一些專項補貼嘛。試飛員是高技術人員,價值千金,待遇總不能不如我們生產工人。”
“老楊,你具體說一說,大家議一議。”
楊偉立即把設想提了出來,“我個人征求過李乾同誌的意見,他提了一個很實在的方案,原則是多勞多得,按飛行小時裡計算補貼,比如飛一個小時給3到5塊錢的補貼。這也符合我們按勞分配的大原則。”
各委員們紛紛發言,沒有不同意的。
整整72架戰機的出口訂單能定下來,李乾立了汗馬功勞,給飛行補貼非常應該,再說了,現在廠裡經費足得很,完全不用為錢發愁了。
即便是有個彆人覺得不合適,也不會為了公家的錢去得罪那麼年輕的一等功臣。
會議形成決定,針對試飛員提出了飛行補貼,每飛行一小時按35元的標準進行補貼,不足一小時按一小時計算。
與會眾人誰都想不到,他們單純為改善本廠試飛員待遇的飛行補貼,會很快成為全軍的標準。
吸引大批飛行員積極訓練的、著名的“拉杆費”製度的雛形提前問世了。
試飛員是軍人,軍人也是人,有家庭、要生活,在當前的製度下,軍人待遇低得可憐,義務兵月津貼區區8塊錢。
哪怕像李乾這樣的正排級乾部,月工資僅能勉強維持一個家庭的開支,想要過得很好是不可能的。
李乾的家庭經濟情況很不理想。
爺爺也好、父親也罷,從部隊複員後回了原籍務農,麵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
今年初,徽省有個村子搞了包產到戶,全國徹底施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就是這幾年的事情,農村的生產力得到釋放,農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可是,在此之前,一大家子要生活。
最關鍵的是,李乾他爹媽特彆能生!
李乾是老大,他下麵有三個弟弟兩個妹妹,六兄妹!
最小的老六才五歲。
自打李乾上了航校,部隊每個月發的錢,他恨不得全寄回家,這也是他在211廠出事後,擔心被停飛的原因。
停飛了就隻能拿基本工資了。
前些天,家裡拍來電報,短短五個字讓李乾揪心不已——母病住院,父。
母親身體一向不好,這一次病倒住院了。
這些天李乾是竭力控製著情緒進行試飛的,但凡有一丁點機會,他恨不得飛回家看望母親。
兩世為人,戎裝加身,對家裡,尤其是對母親,虧欠的太多太多了。
除了把所有的錢彙回家裡,再做不了更多了。
也正是這個時候,他才發現,這個時代居然還沒有飛行補貼,也就是拉杆費。
當楊偉提出要給試飛員爭取一些專項補貼的時候,李乾毫不猶豫地把以後肯定會出現的飛行補貼製度提了出來。
廠裡出了文件後,非常厚道地從李乾到廠的那天起,補發了拉杆費。
217個小時,李乾一次性拿到了7595元巨款!
李乾一毛錢都不留下,全部彙給了家裡。
而財務科在計算的時候,紛紛倒抽涼氣,李乾居然在二十五天的時間裡,飛了217個小時,平均每天85個小時!
這個強度簡直駭人聽聞!
要知道,部隊的飛行員一年下來的飛行小時都沒有200個小時!
李乾一個月裡的飛行時間超過了部隊飛行員整整一年的量!
如此高的強度,極大地考驗了李乾的身體素質,而廠醫院航醫室的醫生們,卻吃驚地發現,李乾的身體情況居然沒有絲毫的受損!
要知道,有好幾個試飛科目的過載是達到了7個g的,一般來說,今天飛了大過載,飛行員至少要休息一天時間,而李乾連續二十五天,一天都沒落下。
這段時間天公作美,連續一個月的大晴天,給試飛工作提供了相當有利的條件。
李乾自己也感覺到身體素質提升了不少,有種越飛越強壯的意思。
8月1日這天,李乾難得休息了一天,因為這天是建軍節。軍工廠也過建軍節,廠裡除了試飛隊,還有一個軍代處,裡麵都是現役軍人。
所謂軍代處,即軍事代表辦事處,軍隊向軍工生產、交通運輸等部門的派出機構。
在軍工廠裡,軍代處的職責就是監督生產、檢驗驗收以及代表部隊提出建議、要求等。
985廠是小廠,是偏僻山區邊緣的“發配地”,但是,該廠的規格是不低的,正廳級的架子,即正師級單位。
軍代處處長洪海濤大校正兒八經的正師級乾部,和書記、廠長同級彆,從空軍殲擊機師師長的位置上轉過來的。
這是一位老鳥。
他仔細研究了李乾的試飛報告後,驚為天人,不曾見過如此妖孽。
李乾在宿舍裡看書,放假了,這年月的娛樂活動少得可憐,試飛員通常要避免進行對抗性劇烈運動,所以廠裡舉辦的籃球賽什麼的,沒他份。
他乾脆窩在宿舍裡,捧著那些枯燥無味的專業書籍啃。
一開始,李乾大量閱讀是為了給自己的海量知識找到一個注腳,你總不能跟武俠小說的主人公那樣打通了任督二脈,一夜之間成了頂尖全才。
慢慢地,他竟然看入迷了,越來越喜歡研究那些對許多人來說和天書無異的專業書籍。
入了神。
以至於洪海濤走到窗台前,李乾都毫無反應。
洪海濤又被震了一下,因為他發現李乾正在看的是英文原版書籍,那蚯蚓一般的字符可不就是天書麼。
抬頭活動頸部的時候,李乾發現窗外站著一個人,嚇了一跳,定睛一看,這人五十多歲的樣子,穿著麻布工衣,兩鬢發白,臉上的皮肉鬆弛,老農民一般雙手後背,帶著微笑。
李乾連忙站起來,“師傅,你有事?”
軍代處和試飛隊兩個係統,彼此沒有交集,萬人的廠子,那就是一個小社會,許多人工作到退休都未見得相識。
洪海濤指了指桌麵上的書,笑眯眯地問,“小夥子,廠裡可不許看那些亂七八糟的書,你看的是什麼書?”
李乾連忙展示,“師傅,這是原版的飛機標準化設計與通用技術,英國佬出版的專業書籍,可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書,跟廠裡報備過的。”
“你看,上麵還有三機部圖書室的印。”
李乾翻到扉頁,展示了紅章。
洪海濤一怔,道,“飛機標準化設計與通用技術?寫什麼的?”
李乾看著師傅大概是出來遛彎的工人,當即笑道,“這位師傅,您請進。”
門是開著的,就在窗台邊上。
洪海濤背著手走了進來,李乾已經拉了一把椅子過來,說,“您坐。”
然後去倒了一杯水過來放在洪海濤麵前,隨口問,“您是一車間的嗎?我經常去一車間,沒見過您。”
洪海濤隨口回答,“我是修理廠的。小夥子,你這書我一個字符都看不懂,打擾你時間,跟我說說這書到底寫的什麼。”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試飛隊隻有李乾一個人,平時試飛回來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李乾很樂意給老工人普及普及世界上先進的技術。
李乾想了想,儘量用通俗的說法,他說道,“所謂飛機標準化設計,就是開發出一種能夠用在所有飛機上的標準。”
“比如,飛機上線路是不是特彆多特彆複雜?電路、油路,這兩塊又細分成十幾種線,各司其職,可以說是一團亂麻。設計的時候費勁,生產的時候費勁,維修的時候也費勁。”
“國外的飛機工程師提出了標準化,就是弄一個總線係統,把所有的線都放到裡麵,分門彆類,呃,就像您擺放工具那樣,什麼工具放哪裡,有一個固定的地方。”
“這個總線係統就是標準,往後的飛機,就全部用這個總線係統,根據飛機的不同,在總線係統上進行調整。”
“這樣一來,設計、生產、維修,工序大大簡化,而且效率也提高了。最重要的設計,用這種標準化模式設計,甚至可以節約飛機重量和空間。”
……
李乾深入淺出用大白話和各種通俗易懂的舉例,把這項技術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他基本上是出於不吐不快,有那麼一種想要和彆人分享自己學習到的新東西的欲望。
卻沒有注意到,洪海濤整個人都聽傻了。
他聽懂了,卻又沒聽懂。
在李乾的描述下,洪海濤仿佛看到了宇宙級彆的飛機研製場麵,像堆積木一樣研製戰機,那,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