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場露天停機位,研發人員和廠裡的分管領導圍著01號殲7查看著,機務人員正在對發動機進行檢查。
所謂外場,既部隊對機場飛行區的稱呼,生活區則是內場。
研發人員和廠裡的分管領導不時的拿眼掃過來,李乾一臉的委屈和哭笑不得。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
但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啊!
林光明站在他身邊,感受著領導那冰冷的目光,垮著臉低聲說,“我的李排長啊,是,試飛工作很緊迫,可乾工作還是得有章法的呀,急也不急那幾分鐘,現在好了……”
他不敢把話說得太重,就這麼一個寶貝疙瘩,要是撂挑子了,項目可就真抓瞎了。
李乾這會明白問題的所在了,前主的記憶告訴他,當前的試飛方式還遠遠沒有幾十年後那麼完善,這裡麵有誤會。
這時,分管生產的副廠長舉步走了過來,還有幾個中年人跟著,一直走到李乾麵前。
林光明連忙介紹,“李排長,這位是我們的楊偉楊副廠長,也是總管這個項目的廠領導。”
隨後,林光明分彆介紹了其他人。
楊副廠長打量著李乾,“你就是從大廠調過來的試飛員李乾同誌。”
不等李乾說話,楊偉微微點頭,麵帶微笑說,“你的事我們接到內部通報了,在當時那麼危險的情況下,你還能成功進行迫降,飛行能力絕對是這個。”
他說著豎起大拇指。
其餘幾個人都露出友善的笑容。
李乾愣了一下,心裡出現一股暖流。
在211廠,他是人見人嫌被推出來背鍋的倒黴蛋,而在這裡,即便他踩爆了發動機,廠領導以及研製團隊的技術大牛們,對他也沒有不滿。
光是這樣的態度,就讓人感到舒心。
李乾行了一個軍禮,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楊廠,各位師傅,我必須要說明一下。我並沒有帶著零三號殲八事故的處理結果所給我帶來的怨氣乾工作。”
“我仔細研讀了用戶提出的改進要求,其中就有一項內容,明確提出戰機必須要具備在惡劣環境下緊急升空作戰。”
“用戶所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環境與我國有很大差異,對發動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試飛的時候,應當從整體上來考慮戰機的性能,而不是僅僅考慮氣動布局。”
“從試飛的效費比來看,一次試飛測試做多項測試,能夠提高試飛效率,還能節省經費。”
節省經費?!
聽到這四個字,所有人都動容了。
這簡直是誘惑啊!
985廠什麼都缺,最缺經費,再不開源,上萬名職工真的要餓肚子了。
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研製團隊是一塊錢掰成兩半花,甚至許多人倒貼。
這時,一名中年人陷入了沉思。
他往前走了兩步,李乾看到了他,頓時微微一愣。
這人很麵熟啊。
突然,他腦海裡跟爆了一顆手榴彈一樣——這不是年輕版本的宋文忠宋總工嗎!
三代機的總設計師、四代機的奠基人,東大現代戰機的引路人!
不,這是年輕時的宋總!
“李乾同誌,你的想法很新穎,請你詳細說一說你的完整試飛理念。”
宋文忠求賢如渴的樣子。
李乾平複了一下心情,將前世的試飛辦法的框架以及流程,立即做了一個詳儘的講解。
末了,他用一句話簡短的話道出了試飛工作的原則。
他道,“試飛的根本原則,是想儘一切辦法將飛機的所有極限飛出來,勾勒出完整的飛行包線。”
所謂飛行包線,是指以飛行速度、高度、過載、環境溫度等參數作為坐標,表示飛機飛行範圍和飛機使用限製條件的封閉幾何圖形。
即,在圖形範圍內飛行是安全的,超出了該範圍,則表示所進行的飛行動作屬於危險操作。
換言之,李乾踩刹車開加力蓄能蓄能起飛(類似汽車彈射起步),發動機卻扛不住壓榨出了問題,而這樣的操作是用戶明確提出的要求,這說明發動機的性能無法達到用戶要求。
他一說完,宋文忠看他的眼神就完全不一樣了,就像是看到了什麼寶貝似的。
宋文忠雙手緊握著李乾的右手,重重地搖晃起來,說,“李乾同誌,你說得太精辟了,一針見血,講出了試飛工作的根本。希望我們以後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將殲七的出口項目完成!”
李乾看著此時還不到五十歲的宋文忠,感慨萬千,他真心實意地說道,“宋總,彆的我不敢說,但是,隻要能過了我這一關的飛機,就一定是好飛機。”
好大的口氣!
楊副廠長哈哈一笑,道,“小李,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說說,你對渦噴7發動機的改進有什麼建議?”
試飛員幾乎是航空領域的全才,哪方麵都要懂一些,否則無法給出針對性的意見。
李乾太年輕了,才下部隊一年,今年才二十三歲啊。
楊副廠長這麼問,並沒有指望李乾能給出建設性的意見,畢竟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產品當中的冠頂明珠,非常複雜。
不料,李乾的神情一下子嚴肅起來,認真地說道,“用戶提出的多項要求裡,有一項是作戰半徑不低於800公裡,這意味著飛機轉場航程不低於1500公裡。”
“現在使用的渦噴七,動力沒問題,但是油耗太大了,我們的辦法是通過增加機內載油量來實現。”
“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從根上那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話一出口,大家看李乾的眼神多少有些不爽了。
研製團隊經過一年多的分析,好不容易拿出來的改進方案,如何增加機內載油量的設計都拿出來了,你一個下部隊才一年的新兵蛋子信口雌黃,還懂點輕重嗎?
唯有宋文忠,用鼓勵的眼神看著李乾。
李乾可沒那麼多顧慮,越是艱難的時候越要下猛藥,而且,現在國內是有一款更好的航空發動機的。
他道,“相較於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不但推力更大、動力線性更好,油耗更低,而且維護性好,壽命更長。前幾年,引進的斯貝發動機全部到貨了,如果改為使用這款發動機,殲七的性能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提升。”
“你是在開玩笑呢吧!”一個人跳著腳叫了起來。
李乾看過去,是宋文忠身邊的眼鏡男,四十歲左右,頭發雞窩似的,身上的麻布工裝臟兮兮的。
吳強,機身組組長。
吳強仿佛聽到了什麼笑話似的,怒極反笑道,“你知道斯貝發動機的尺寸嗎,該發動機的直徑比渦噴七要大得多,按你說的,機身設計要推翻重來,你知道有多困難嗎?那等於是重新搞一架新飛機了。”
樣副廠長說,“小李啊,斯貝直徑太大,裝不上去。不過,你建議是中肯的,斯貝發動機的確很優秀。”
李乾一攤手,笑道,“重新設計機身有問題嗎?用戶並沒有要求我們一定要在殲七現有的機身基礎上進行改進,不是嗎?”
吳強冷哼著說,“難道他們要什麼,我們就要無條件滿足他們的需求嗎?”
李乾反問,“不是嗎?”
全場愣住,隨即陷入了沉思。
這會兒可沒有“用戶至上”的理念,在國際上交往,還殘留著一些意識形態,也就是說,你想要,我還不一定賣給你。
李乾知道這一點,所有他緩緩說,“我們要為國家創造外彙,為全廠上萬名職工創造效益,這是根本。產品是根本,用戶需要的產品是導向。”
振聾發聵有沒有!
是啊,都窮到要當褲子了!
十幾年前就開始和英國談判引進斯貝發動機了,現如今再守著老觀念還有意義嗎,歸根結底,這個錢你不想辦法賺到手,彆人就會賺去。
況且,這個用戶是老朋友老用戶,二十年前就買過咱們的殲6了。
宋文忠陷入了沉思。
他是啟動布局設計大拿,事實上,殲8的氣動布局就是當年他在211廠工作的時候負責設計的,後來的實踐證明那是非常好的高空高速布局。
可惜遭人排擠,一身本事得不到充分的施展,一氣之下,他主動申請來到了985廠。
李乾的話無疑在他心裡投入一顆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
殲7本身就是蘇聯“簡單易造、皮實耐用”思維下的產物,全部推翻重來又有多難呢?
慢慢的,現場所有人看李乾的眼神再一次發生了變化。
他們大多有同樣的疑問——這個新來的試飛員,腦袋是怎麼長的?
他提出的建議,每一句話都讓大家發自內心地深以為然,可是因為殘存的老觀念,總是覺得不舒服。
這事,能這麼乾嗎?
還有,如果對機身進行重新設計,搭載斯貝發動機,時間上來得及嗎?
慢慢的,吳強回過神來了。
今天試飛發動機出問題,儘管此前李乾說了很多,但最後他的目的還是沒有脫離問題的根本。
想要達到用戶要求,現在用的w7發動機(渦噴7)是無法滿足的。
可是,李乾提到的斯貝發動機,那玩意兒是在大廠係(211廠)手裡,人家能給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