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機! > 第一卷 第2章 把發動機踩爆了

第一卷 第2章 把發動機踩爆了(1 / 1)

推荐阅读:

西部重鎮天城市,郊區與山區之間交界地。

當年執行大三線戰略,211廠要分出一部分人到川中建設新廠,也就是985廠,就在此處。

211廠早在1920年就有了,是我國唯一一個飛機製造廠、是長子,資格比新中國還要老。該廠所在的位置,幾十年前就是城區繁華地帶了,更是城市的核心。

而985廠呢,當年為了準備大戰,倉促之間在西部山區建起來的一個備份廠!

許多人到了這裡一看,心都死了。

太偏僻了。

這個廠子能建起來,完全是靠著當年第一代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隻是小二十年過去了,985廠不但沒有起色,反而越來越邊緣化。

沒有技術底蘊、技術研發隊伍弱,隻能撿211廠不要的邊角落活乾。

211廠肩負新式戰機的研發任務,淘汰下來的生產任務就給了985廠。

比如上一代戰機——殲7。

久而久之,985廠在211廠的職工眼裡,就成了發配地。

放古代跟從京城發配到邊疆沒區彆。

李乾在廠區裡邊走邊看。

眼前的場景和二十一世紀的記憶不斷重合、對比,頓時感慨萬千。

誰能想到,現在偏僻到鳥都不願意停下來拉屎的985廠,會在四十年後被城區包圍起來,成了繁華地帶,國際商務中心就在幾公裡外,房價每平米36萬元。

屆時985廠的職工反而希望往外遷,因為寸土寸金,壓根負擔不起高昂的房貸。

李乾身邊還跟著一個中年男人,是廠辦副主任林光明。

他看著李乾,眼中流露出掩飾不住的欣賞。

這可是從211廠下來的優秀試飛員!

殲8的03號原型機的情況他也約莫知道一星半點,掉飛機了,係統內肯定得通報。

林光明覺得,這還真不能全怪試飛員。

在這種情況下能保住命,隻有輕度腦震蕩已經是奇跡了!

說明試飛技術是杠杠的!

林光明見李乾神色流露出感慨,心裡咯噔一下。

生怕李乾有一絲想要離開985廠的念頭!

要知道,廠裡正在鉚足勁搞殲7出口項目,如果拿不下這個項目。

985廠將麵臨被撤銷!

而廠裡的萬名職工將麵臨流失甚至下崗!

但項目推進遇到的最大阻礙還是在試飛員身上。

985廠試飛中隊無試飛員可用!

原本就隻有兩個試飛員,其中一人生病住院,另一人則年齡大了快到停飛階段了,沒辦法進行包線試飛(往報廢飛那種強度)。

他們也嘗試過解決,向上打過報告!

也陸陸續續來了一些飛行員,但都被這裡的情況給嚇壞了,紛紛寫血書請求調到最危險的一線作戰部隊……

寧願去最危險的一線,也不願意留在985廠……

可想而知情況有多難。

但,再難也得乾!

廠裡這次可是下了死命令,這一次,無論如何也要留住李乾。

李乾的感慨在林光明眼裡,無疑是不滿之色,他生怕李乾有跑路之意,連忙說道,

“李排長,廠裡對試飛員有專門的補貼,回頭你填個表,我幫你遞交上去。”

“一個月有十七塊錢。如果你家屬願意來廠裡,廠裡可以安排工作,安排住房,總而言之,生活保障方麵什麼都可以提。”

李乾驚訝地看著林光明。

穿越回來好幾天了,基本了解了這個時代的情況。

十七塊錢是什麼概念呢?

這年月,義務兵第一年津貼才6塊錢,第二年7塊,第三年8塊,第四年10塊。

也就是說,每個月十七塊的補貼,比第四年兵齡的誌願兵還要高。

看到李乾如此神色,林光明心更慌了——李乾的表情在他眼裡,差不多是“你們就拿這個考驗試飛員?”的意思。

1978年,軍人待遇極低,連排級飛行員工資在百元左右,而同期985這樣的軍工類國營工廠呢,工作滿一年的新職工已經能拿150塊的高薪了!

因此,在林光明眼裡,李乾這是覺得廠裡看不起他們試飛員。

這時,林光明不得不歎著氣解釋道,“李排長,我們廠難啊,建廠到現在,沒有正兒八經搞過一個全新項目,都是吃老大哥211廠吃剩下的飯。”

“說實話,廠裡已經有半年隻發基本開支了,現在手裡這個殲七出口項目是唯一的機會,要是拿不下來,廠子可能要撤編,人員要分流掉……”

實際上,985廠的情況比林光明說的更加糟糕。

沒有能拿得出手的項目,得不到上級經費,就抱著殲7的生產在啃,兼著維修殲6。

但是這點收入對一個有上萬人的飛機製造廠,壓根杯水車薪。

所以,新型戰機殲8項目落在211廠之後,殲7出口版這個項目就成了985廠的救命稻草。

聽到這裡,李乾才意識到林光明誤會了。

他巴不得留在985廠,要知道,將來的殲10、殲20、殲36,都是出自該廠之手!

冷靜下來之後,李乾的神色恢複如初。

985廠騰飛,那已經是二十年後了。

自己不能繼續坐看注定一無所獲的殲8項目耗費寶貴資源、讓985空耗20年!

況且自己還莫名背了殲8項目03號機墜毀的黑鍋!

不能就這麼算了!

這份冤屈,必須要洗清!

李乾看著林光明,聲音很低但很堅決,“林主任,既來之則安之,我一定會履行好試飛員的使命。”

林光明聞言頓時激動得要跳起來,連忙說,“明天就要試飛氣動布局,沒有辦法,後天開始時連續不斷地降雨天氣,時間實在是耽擱不起了。”

李乾好一笑,“現在飛都沒問題。”

……

次日一大早,飛行員值班室。

飛行服、飛行頭盔,都是廠裡現成的。

李乾挑選尺寸合適的裝備上,緊接著拿起了殲7出口版的相關情況和試飛進度表仔細看了起來。

殲7是米格21的東大仿製版,這款戰機的輝煌卻是仿製版殲7創造的。

在長期使用中,空軍發現這款戰機很優秀,於是就有了大量的改進型,一直改到2010年還出了一款最終版本g型。

而從這款戰機研發出來的次型機梟龍,更是世界有名的三代半輕型戰機,物美價廉,物超所值。

東大工程師仿製了米格21後,部隊基於戰場情況變化提出“加強低空低速性能”的改進要求,101所做出了一項創造性的啟動布局改進——雙三角翼。

也就是當前殲7出口版項目總師宋文忠操刀改進出來的01號原型機。

兩個三角形不重合疊加而呈現出來的形狀,便是雙三角翼。即在原來的三角翼基礎上,在機翼前襟翼設計一個折角,後襟翼對應處也設計一個折角,如此就在三角翼的最小的角區域,又形成了一個三角。

效果就是改變展弦比,改善了低空低速性能。

李乾現在要試飛的就是這樣一款戰機,重點測試啟動布局改變後,前緣襟翼的性能。

所謂前緣襟翼,是可以上下活動的襟翼,就好比跑車後尾箱上的能夠收放的尾翼。

起飛的時候抬起與主翼呈鈍角利於抬頭,降落的時候放下和主翼呈銳角利於壓住機頭,改善了殲7這種高空高速戰機的起降性能。

沒有前緣襟翼,殲7的起飛和降落滑跑距離通常會超過700米,並且轉彎半徑也會大一些。

前緣襟翼被折了一個角,戰機起降和飛行性能肯定會受到影響,究竟是什麼影響,不知道。

研發團隊不知道,生產車間不知道,誰都不知道。

於是有了試飛員,需要試飛員把飛機飛起來,通過一係列的飛行動作來找出這個影響音速以及影響的程度。

毫不誇張地說,一款新型飛機能不能拿到“上天”的資格證,最後一道關卡就是在試飛員這裡。

試飛員都是萬裡挑一的,無法通過他們的測試就無法定型,永遠都到不了用戶手裡。

而駕駛一款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飛機升空,那是拿命在測試,所以說,試飛員每一次升空,都是在和閻羅王掰手腕!

三十多分鐘後,李乾坐在了01號原型機的飛行座艙裡。

同樣老舊落後的儀表台,和他穿越前接觸的戰機相比,就是老捷達和滿屏都是電腦的電動汽車之間的差彆。

他熟練地活動尾翼襟翼、垂翼襟翼、前緣襟翼。

地勤人員:???

這是什麼操作?

他們並不知道,李乾這種習慣是來自於後世,在起飛之前通過這樣的活動來檢查至關重要的幾處活動襟翼的狀況。

要知道,飛機的轉向、起降靠的就是這幾個部位,說白了,就跟汽車的車輪一樣。

反而有輪子的起落架沒有汽車車輪的作用。

“洞幺準備完畢,可以起飛。”李乾檢查了每一個儀表,確認沒有問題後,向塔台報告。

塔台指揮員都傻了,我這還沒下命令呢,你反而跟我說“可以起飛”?

倒反天罡!

實際上雙方都沒錯,隻是李乾習慣用上了後世的方式和語術。

是時代的差彆,也是指揮理念的差彆。

現在的指揮理念是,地麵指揮命令為主,命令到,飛行員執行。

但是,到了後世則是反了過來!

因為天上的飛行員最了解實際情況,地麵指揮員能看到的隻是雷達顯示屏上的信號。

211廠調查組以李乾不遵守塔台指令為由給他處分,主要依據就是飛行員必須要遵循地麵指令行事。

塔台指揮員被李乾噎了一下,不過還是按照專業素養繼續往下進行了,他下令,

“洞幺可以起飛,起飛後向東轉向,保持航向三十度飛行,聽令調整航向。”

李乾微微愣了一下,立即明白了塔台的意思。

這種保姆式指揮,他自打從航校下部隊後就再沒有接觸過了,隻有在航校新訓的時候聽過。

顯然,又是時代的特點。

“洞幺明白。”他踩死刹車,油門杆推到最前麵。

01號原型機那台w7渦噴發動機爆發出極為刺耳的轟鳴聲。

地勤人員:!!!!

他們從來沒有見過踩著刹車開加力蓄能的試飛員,這可是未定型的戰機啊,這麼乾非常危險!

“危險啊!”機務隊長衝著01號戰機大喊。

李乾怎麼可能聽到?

他把刹車一鬆,戰機猛地向前衝,那推背感可比殲8厲害多了。

就這個feel,爽!

殲7出口版01號原型機在跑道上加速滑跑起來,眼看著就要拉起機頭起飛爬升了。

塔台上的人卻看到戰機的速度突然慢了下來,繼而發動機艙部位揚起一股黑煙……

哪來的試飛員啊,把發動機踩爆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