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編審 耿堅老師)
讀汪老師新作,令我想起"往事並不如煙”這句話。正當當權者也好,進入老境的一代有類同經曆的人也好,在進行選擇性遺忘的同時,總有汪老師這樣執著的人在做記錄曆史丶保存曆史的辛苦事。這些個人親曆放在大曆史中去看,隻能算是曆史的碎片丶細節,但正因為有了這些烙有時代印記丶個人色彩強烈的碎片丶細節,才使得大曆史生動丶鮮活起來,就像前兩年出土的秦代那位小吏的記事文字,讓我們觸摸到真實的秦代社會生活,汪老師們的文字還原了、豐滿了那段快被遺忘的曆史,也讓今天的年輕讀者看到了父輩艱辛的腳步和身上無奈的煙塵。
在這部分裡,作者刻劃人物外貌丶亇性丶精神氣質的文字功力得到充分展示,讀來酣暢淋漓。
我有一點思考:
如果說《紅土地紀事》上卷的人生故事是圍繞如何走出大山丶實現人生理想的積極主題敘寫的,那麼,在《紅土地紀事》下卷裡,竊以為,寫作到了高安師範階段,作者要有意提亮小說的精神底色,圍繞以青春生命的活力,人的全麵發展的現代性主題進行敘寫。小說營造的氛圍不能灰暗丶壓抑,要光亮丶明沏。小說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丶精神氣質丶自我定位和人生實踐等方麵都要有所更新,體現出與時俱進的時代魅力和人物光輝。
實際上,大多數讀者讀小說都是喜歡“溫暖的現實主義”,喜歡從閱讀中獲得積極的鼓舞人向上的力量的。
喻班事丶大學夢,這麼好的題材,值得濃墨重彩敘。
大學夢,有時代性,不能用個人奮鬥概而言之,而是順應時代潮流前進,是積極的人生行為。
不知道我這些思考同您的寫作理念是否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