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網上,靜悄悄的一片。
蒼生劍道和無情劍道究竟哪個更強,這誰不關心?
可誰敢說啊!
你要說蒼生劍道強,那不是得罪道元宗?
你要說無情劍道強,那怎麼韓宗主勝了?
甭管勝了一招,還是半招。
那不都是勝。
何況。
韓宗主一躍成了劍尊,也是他們能得罪的?
雖說眾人不敢議論,但也想知道通天教主眼裡,究竟哪個劍道更強。
就在眾人心癢難耐的時候,通天教主的回複冒了出來:“此言差矣,蒼生道才是真正的無情道,無情道斬斷七情六欲,實乃笑談。”
眾人懵了。
“無情道斬斷七情六欲,實乃笑談爾。”
這句話已經是通天教主第二次說了,原本他們以為通天教主的意思是,無情道斬斷七情六欲,完全是滅絕人性的,就像是一個笑話。
可現在,通天教主卻說,蒼生道才是真正的無情道……
蒼生道難道不是包容一切?
怎麼看起來都和無情兩個字不掛鉤啊!
忽然。
有人提出疑問。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通天教主說的是蒼生道和無情道,而不是蒼生劍道和無情劍道。”
這時,眾人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無情道和無情劍道是不一樣的,雖然無情道包括了無情劍道,但無情道的範圍更廣,涉及的宗門更多,這世上修行無情道的人可不止道元宗。
隻是無情劍道乃是無情道中公認的最強,所以他們幾乎下意識地將無情道等同於無情劍道。
甚至就連無情道的其他修士,也都默認無情劍道為無情道的代表。
可現在通天教主的再一次強調,明顯是在說無情道,而非單指無情劍道。
通天教主這一下,可是踩了不少人的尾巴了。
“嘶!”
不少人暗暗為通天教主捏了把冷汗。
也正如眾人所料。
甚至不等無情道修士反駁,一些認同無情道理念的人就直接炸毛了。
“我等修行,乃是追求至強,自當應摒棄所謂的情感、欲望,如此方能感悟真正的天道,得以超脫,如何被稱之為笑談?”
“修行者若被世俗情感和道德所束縛,必被心魔所困,又妄談什麼修行?”
“若連自身欲望都不能控製,還修行?不如回家種菜去吧。”
“……”
這些話,就連非無情道的修士也無法反駁,事實上,除了道元宗弟子大部分是從小培養之外,其他宗門大部分無情道修士都是自願舍棄情感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情感本就無用。
隻會增加阻道迷障。
而在舍棄這些多餘的情感、欲望之後,他們修行的速度也確實變快。
走無情道,並非不可取。
就算是真的反人性,那也是自我選擇的結果。
隻是大多數人都看不慣道元宗這種,趁著孩子情感尚在懵懂的時候,根本不懂選擇的時候,就強硬的讓他們去走無情劍道。
這才是真正的滅絕人性。
他們倒是想幫著通天教主說話,可這些無情道的人既沒有指名道姓,也沒有出口罵人。
更像是在闡述自己對無情道的理解。
他們反而不好回懟上去。
就在這時。
一條評論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臥槽!通天教主又發新帖了!!”
眾人驚了。
就算是通天教主之前傳道,那也是在一篇帖子之中。
從未有過開兩篇帖子的先例。
這是幾個意思?
眾人迅速地找到通天教主的新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眾人:???
……
十萬大山深處。
原本遮天蔽日的古木被攔腰折斷,殘枝敗柳散落一地,好似被一場毀天滅地的風暴席卷過。
地麵更是一片狼藉。
一道道裂痕縱橫交錯,似猙獰的溝壑肆意蔓延。
天空上。
韓清林踏步而下。
周身劍氣環繞,彷若真正的劍神降臨。
他抬眸看著乾禦真人的逐漸消失的背影,不知怎麼的,竟然看到了一絲落寞。
“老韓,你可以啊!”
百花仙子的聲音拉回了韓清林的思緒。
韓清林回過頭看向眾人,臉色依舊如之前冷峻,隻是看著大家激動雀躍的臉龐,眼眸之中平添了幾分溫情。
司徒聖湊了上來,小聲道:“老韓,你老實說,你是不是贏了?”
聽到這話,其他三人都露出了一副八卦臉,其實他們誰都不知道這一戰究竟誰輸誰贏,不過淩霄真人在韓清林合道的第一時間,就在全網發了公告。
目的,自然是為了報乾禦真人一劍之仇。
不過這話其實也沒毛病。
韓清林能合道,說明他心境未破,必然是不可能輸啊!
韓清林微微搖了下頭。
“平手。”
無情劍道確實很強。
他雖悟道,但對守護劍道的參悟還不夠深。
隻是在他的眼裡,無情劍道再也沒有那麼高不可攀,沒有那麼不可戰勝。
他還年輕。
他才剛剛合道。
遲早有一天,他能夠真正以守護劍道戰勝無情劍道。
若乾禦真人能夠合道。
他還望一戰!
“平手??”
司徒聖四人幾乎同時心裡臥槽了一聲。
這個結果他們是真沒想到。
這麼說來……
淩虛真人這是仗著乾禦真人不會在靈網上辯駁。
坑了乾禦真人一波?
這操作,6啊!
韓清林有些難為情道:“你們幫我想想,我該怎麼回報通天教主?”
難得見韓清林一次說這麼多話。
可其他人也都犯難了。
冥帝送了鬼神令,傀尊送了替身人傀,武尊雖說什麼也沒送,但也幫通天教主打死了一位半步合道。
輪到韓清林就有點尷尬了。
畢竟。
整個修行界,誰不知道劍修最窮啊!
最近也沒人招惹通天教主,韓清林連殺人祭旗都沒辦法。
明奚真人道:“你們待會再想,通天教主又發新帖了。”
一聽這話,四人幾乎同一時間拿起了手機。
隻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夫無情之道,非謂冷漠絕情,亦非斷舍七情六欲,乃棄一己之私情,以平等之心待諸般眾生。
所謂無情之道者,實乃大愛之道也。
無情之中,暗藏有情;有情之態,仿若無情;愈近於道,愈顯無情;然愈懷善念,亦愈呈冷血之象。
洗卻鉛華,始得赤誠之心。
於世間萬物,愛之深切,卻又不執愛恨,無欲無情。
無情者,當斬破我執,雖有情而無所累。
此乃真無情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