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長安城因為瓦崗七將叛逃之事而鬨得沸沸揚揚之時,遠在千裡之外的曹州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年初的時候竇建德上書洛陽朝廷,請求發兵南下討伐徐圓朗和孟海公,並很快得到了皇帝楊廣的準允。
隨後,竇建德親率十萬大軍南下,大將劉黑闥、王伏寶、範願、曹旦、董康買和高雅賢分領兵馬,可謂是精銳儘出。
而徐圓朗隻有兩萬兵馬,自知不可能是夏軍的對手,便果斷放棄自己的地盤東平郡,率軍往西去投奔孟海公,企圖與孟海公聯合抵禦竇建德的兵鋒。
隻是他前腳剛率軍抵達曹州,竇建德率領的十萬夏軍後腳就殺到了曹州州治周橋城外,將小小的周橋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孟海公自己也隻有三萬兵馬,他本想和徐圓朗據城而守,待夏軍久攻不下,自然退去。
可夏軍沒多久,孟海公便聽到一些風聲,說自己麾下以蔣善合為首的幾名大將因為佩服竇建德的仁義,正在密謀殺了自己和徐圓朗,獻城投降竇建德。
孟海公雖說不知這些風言風語是真是假,但他自知人心已散,周橋城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守得住。
他在和徐圓朗商議過後,決定派人去叫竇建德,搶在麾下大將叛變之前,自己獻城投降夏軍。
竇建德得知孟海公和徐圓朗願意主動開城投降,自然是大為驚喜,當即對孟海公派來的使者許下承諾,隻要孟海公和徐圓朗當真獻城投降,自己不僅不會加害他們和他們家人的性命,還會重用他們,並準許他們繼續統領舊部,條件不可謂不優厚。
得知隻要他們願意獻城投降,竇建德不僅不會殺他們,反而還讓他們繼續統領舊部,孟海公和徐圓朗不由大喜過望,當即決定大開城門投降竇建德。
隨著城門的緩緩開啟,孟海公和徐圓朗二人精赤著上半身,各背著一捆荊條緩緩走出城外。
在城上宋魯聯軍和城外夏軍幾十萬雙眼睛的注視下,他們二人一出城門就跪倒在地,用膝蓋跪行一步步挪動到竇建德的戰馬,一齊對著馬上的竇建德拜伏泣聲道:
“我等願獻城歸降夏公,懇求夏公饒恕我等和家人性命。”
竇建德翻身下馬,親自上前扶起二人,隨後解下身上的大氅披在二人身上,握著他們二人的手歎氣道:
“非我要討伐二位,實在是天子之命難違,我不得不奉旨行事呀!”
孟海公和徐圓朗聞言心中都不由暗罵一聲虛偽。
因為他們二人心中都清楚,與其說是竇建德奉朝廷之命來討伐他們,倒不如說是竇建德假借朝廷之名來吞並他們,以此來擴充地盤和實力。
隻是敗軍之將不敢言勇,既然他們兩家聯手都不是竇建德的對手,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因此,麵對竇建德虛情假意的歎息,他們二人還能說什麼呢,隻能順著竇建德的話說他們二人早有歸順朝廷之心,還要感謝夏公給了他們一個效力朝廷的機會雲雲,完全看不出是兵敗之後被迫獻城投降,倒像是在撥亂反正,棄暗投明。
竇建德安撫過孟海公和徐圓朗之後,便命人將他們帶下去休息,跟他們的家人一起好生保護起來,絕不能有一絲一毫怠慢,更不許他們不敬。
看著親兵將神情有些忐忑不安的孟海公和徐圓朗帶下去,謀士當即上前幾步,湊到竇建德耳邊低聲勸說他道:
“夏公,他們二人皆是反複無常之輩,當初見李密勢大便投靠李密,如今又因為我軍勢大不得不開城投降,並非是真心要歸降夏公,一旦將來時局有變,很有可能會再度舉兵反叛夏公。
因此卑職建議,不如來個斬草除根,將他們連同下麵的將領一並解決了,永絕後患!”
雖說孔德紹的勸說不無道理,但竇建德卻是想都不想便搖了搖頭拒絕道:
“不可,前些日子我曾跟他們派來的使者親口許諾過,隻要他們放棄負隅頑抗,打開城門投降我軍,我竇建德就絕不加害他們二人和他們的家人。
如今既然孟海公和徐圓朗已經獻城投降,我又豈能出爾反爾,食言而肥,那和李淵有何區彆?”
聽到竇建德說自己不願做第二個李淵,孔德紹也不好再勸。
畢竟因為薛仁杲和李密之死,誰都知道投降或投靠李淵就是死路一條,誰還敢再去投奔他。
隨後,竇建德下令大軍進城,但不可滋擾百姓,更不可奸淫擄掠,否則一律以論處。
城中軍民聽到竇建德軍令,一個個皆大喜,紛紛稱頌夏公仁義。
隻是就在一片皆大歡喜中,有一人卻顯得尤為落寞。
他便是高雅賢的義子蘇烈。
去年的時候,高句麗意圖染指河北,竇建德要派兵助秦昇去抵禦高句麗人的入侵。
當時秦昇放著王伏寶、範願和曹旦等一眾夏軍大將不要,反而指定要劉黑闥和聲名不顯的蘇烈領兵出征。
雖說蘇烈不知道秦昇為何如此看重自己,但他並沒有辜負秦昇對他的期望,臨渝關一戰,他設計引誘高句麗主將淵蓋蘇文之弟淵淨土出關與他一戰,最終讓淵淨土死在亂軍之中,奪回了臨渝關,徹底切斷了高句麗大軍的退路。
可以說,隋軍最終能夠成功擊敗高句麗,蘇烈可謂是居功至偉。
可以說,是秦昇第一次讓蘇烈體會到了被人信任和重用的滋味,這是他在夏軍之中始終無法體會得到的。
而回到夏軍之後,蘇烈雖然因為他在對高句麗的戰事中表現得到竇建德的另眼相看,但竇建德並沒有因此對他大加重用,隻是說他還年輕,需要再多加磨礪和曆練。
但蘇烈心中清楚,竇建德之所以不肯重用他,並不是因為看不上他,而是夏軍之中資曆比他老的大將多的是,不少人還是在竇建德剛起兵之時就追隨他。
若是竇建德貿然重用他這個晚輩,很有可能會引起這些老將的不滿,竇建德不可能不考慮他們的感受。
因此,在此次征討徐圓朗和孟海公的戰事中,夏軍大將雲集,精銳儘出,年輕的蘇烈卻隻能跟在自己義父的軍中曆練,完全淪為了一個看客。
此刻看著夏軍其他大將一個個春風得意的模樣,蘇烈心中清楚,隻要有這些老將在,他在夏軍之中便難有出頭之日。
此刻,他腦海中不由浮現起當初臨彆之時,秦昇曾經跟他說過的話:
“若是你在竇建德那邊待得不如意,可以隨時來薊城找我!”
他不知道秦昇是真心實意要招攬他,還隻是一時戲言。
但他知道,若是自己繼續待在夏軍之中,恐怕很難有出頭之日。
想到此處,他心中暗暗堅定了決心。
就在當天晚上,他在給義父高雅賢留下一封告彆信之後,便離開了夏軍大營,一人一馬往北而去……
當有人將蘇烈離開的消息告知竇建德之時,身邊的不少人都勸竇建德派人去將蘇烈給追回來,哪怕是殺了他,也不能放任他去投敵。
可竇建德沉默了許久,最終還是淡淡說道:
“我竇建德不能重用他,難道還要阻止他去追隨自己的伯樂不成,就由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