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河北的秦昇自然不知道李家父子在背後搞的這些小動作,此時的他在忙著準備跟高句麗交換戰俘之事。
根據裴世清出使高句麗跟高句麗王高建武達成的協議,隋軍將用一萬三千多名高句麗戰俘換回當初被高句麗俘虜的三萬多名將士和工匠。
雖說單從人數上看,高句麗似乎是吃了大虧。
但秦昇知道,在大隋三次征伐高句麗的戰爭中,被高句麗人俘虜的將士和工匠遠遠不止這三萬人,據傳有十幾萬之多。
隻是高句麗人為了泄憤,將這些來自大隋的將士和工匠當成了最卑賤的奴隸來使用,讓他們乾最重的苦活,給他們吃最差的食物,肆意對他們打罵和淩辱,致使大量俘虜被這些高句麗人折磨致死。
如今活下來的這三萬人,雖然勉強保住了一條性命,卻已經與行屍走肉無異,苟活一天算一天。
從某種意義來說,交換回這三萬被俘將士和工匠對隋朝並沒有多大用處,更多是為了愈合當初三征高句麗不利的傷痕,為朝廷多少挽回一些顏麵罷了。
相反,秦昇手中的高句麗戰俘雖說隻有一萬三千多人,但他們隻是吃了敗仗,但並沒有受到什麼非人折磨,隻要高句麗人將他們贖回去,好生休養和操練上一段時間,又是一萬三千精兵。
經過大隋的三次大舉征伐和進犯河北的失敗,這一萬多精兵對高句麗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沒有這一萬多精兵,或許都不需要隋朝繼續出兵征伐他們,南邊的百濟和新羅就可以讓他們吃上不小的苦頭。
因此,這次交換戰俘對於大隋和高句麗而言,這是一次雙方都覺得劃算的買賣。
到了雙方約定交換俘虜的前一天,秦昇率軍親自押著一萬三千多名高句麗俘虜抵達了遼河西岸。
遼河不僅是遼西和遼東的分界線,也是大隋和高句麗的國界線。
之前在大隋第三次征伐高句麗草草收場之後,高句麗人便將河上的幾座橋梁全部拆毀,阻止隋軍再渡河去攻打他們高句麗。
如今為了明日的交換戰俘,秦昇又下令在河上臨時搭建起一座簡易的浮橋,供兩邊的戰俘通過。
就在隋軍剛搭好浮橋不久,高句麗的莫離支乙支文德也押送著三萬多名隋軍俘虜抵達了遼河東岸。
雙方隔著遼河各自安營紮寨,靜靜等待著天明的到來。
隻是到了後半夜的時候,還是乙支文德按捺不住,主動派使者來見秦昇,提出明天秦昇先釋放一半高句麗戰俘,待他們平安回到高句麗的大營之後,乙支文德再釋放一半隋軍俘虜離開。
待這一半隋軍俘虜回到隋軍大營之後,秦昇便立即釋放剩餘的高句麗戰俘,待他們回到高句麗大營之後,乙支文德也會立即釋放剩餘的全部隋軍俘虜。
可麵對高句麗使者的提議,秦昇想都不想便一口拒絕了,絲毫不給高句麗使者任何討價還價的機會。
同時,他還讓人傳話給乙支文德,明日交換俘虜的時辰一到,若是乙支文德不先放一半俘虜過河,他便視高句麗人拒絕交換戰俘,三萬隋軍俘虜他不要了,他將立即將一萬三千多名高句麗戰俘押到遼河邊,當著對岸高句麗將士的麵將他們全部斬首示眾。
高句麗使者戰戰兢兢將秦昇的話帶回來給乙支文德,氣得一向好脾氣的乙支文德暴跳如雷,不斷怒罵秦昇無恥殘暴,想要再派使者來跟秦昇理論,卻連隋軍大營的大門都進不去,最終隻能灰溜溜回去複命了。
見到自己派出去的使者無功而返,乙支文德第一次領教到了秦昇的強硬,心中不由蒙上了一層陰影。
……
次日午時三刻,眼看就要到了交換俘虜的時間,浮橋上卻沒有半點動靜,兩邊都沒有先放人的意思。
秦昇麵無表情,隻是冷冷看著對岸,麵沉如水。
倒是奉命出使高句麗的鴻臚寺掌客裴世清有些坐不住,遲疑了片刻,還是忍不住低聲對秦昇道:
“秦大將軍,這麼跟他們乾耗著也不是辦法,不如讓下官去對岸跟他們的莫離支乙支文德交涉一下,說服他們那邊先放人。”
“裴掌客不必多此一舉。”
秦昇聞言搖了搖頭,隨即沉聲說道:
“隻要時辰一到,乙支文德那邊會放人的。”
眼見秦昇如此篤定,裴世清也不好再說什麼,隻是心中不免泛起了嘀咕,不明白秦昇為何會如此篤定乙支文德會先放人。
就在他心中不免暗暗有些焦慮之際,對岸突然傳來一陣騷動,隨後浮橋上便出現了一個個形容枯槁衣衫襤褸的人。
雖然他們一個個被摧殘得不成人樣,但還是一眼能認出他們就是當初被高句麗人俘虜的將士和工匠。
秦昇看在眼裡,嘴角不由勾起一絲冷笑。
他就知道乙支文德賭不起。
這些人紅著眼噙著淚,相互攙扶著,一個個邁著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走過浮橋……
當他們的腳終於踏上西岸的土地,不少人當即雙腿一軟重重趴在地上,用頭和手不斷撞擊著地麵,失聲痛哭起來,似乎要將這些年遭受的痛苦和屈辱通通哭出來。
曾經,他們看著身邊的同伴一個接一個死在高句麗人手中,絕望以為自己遲早有一天會死在異國他鄉,即使死後也會淪為孤魂野鬼,不能再魂歸故土。
可沒想到,有朝一日他們竟然能回到故國,跟自己的親人再次團聚,如何能不激動到失聲痛哭。
周圍的隋軍將士看在眼裡,一個個眼中都不由閃過不忍之色,紛紛上前將他們扶起,好言勸慰過一番後,便將他們領去了隋軍大營。
在那裡,這些俘虜將洗上一個熱水澡,換上乾淨衣裳,有隨軍大夫為他們診治身體。
倘若身體無恙,他們將領到一份豐厚的盤纏,回故鄉去跟家人團聚。
哪怕他的故鄉是在李淵統治下的關中或蕭銑統治下的荊襄,也絕不阻攔。
若是身體太過虛弱或是有什麼傷病,便留他們在營中治療和休養一段時間,待身體恢複之後,再發放盤纏讓他們離開。
不過那些都是後話了,此時秦昇見浮橋上再無隋軍俘虜過來,便大手一揮,依照約定下令釋放一半的高句麗俘虜……
……
當最後一名高句麗戰俘走下浮橋,意味著兩國交換俘虜之事完美落下了帷幕。
很快,浮橋的西側就燃起了熊熊大火,風助火勢,很快就將整個浮橋給吞噬了……
秦昇看著熊熊燃燒的浮橋,嘴角不由勾起一絲冷笑。
高句麗人不會以為燒毀了這座浮橋,就可以阻止大隋的下一次征伐吧。
乙支文德同樣隔著河看著秦昇。
他心中隱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就是對岸這個年輕的將軍很有可能會是他們高句麗最危險的敵人。
淵蓋蘇文則赤紅著眼看著遼河對麵。
那裡,不僅有他慘死的弟弟,還有他帶給高句麗和淵氏一族的恥辱。
他在心中暗暗發誓,有朝一日,這些恥辱他一定會千倍百倍奉還給秦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