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不愧是朕的女婿,不愧是我大隋的駙馬!”
江都城。
江都宮內,當皇帝楊廣收到秦昇派人快馬加鞭從中原送回來的戰報,一時喜不自勝,一連拍手說了三聲好。
雖說如今瓦崗軍尚未徹底平定,但自秦昇率軍北上以來,三戰三捷,消滅了瓦崗軍二十五萬之眾,逼得李密不得不收縮兵力,退守洛口倉、回洛倉和金鏞城三城,苟延殘喘。
瓦崗一滅,竇建德、杜伏威之流更不足為慮,隻要大隋有秦昇這員驍將在,這些亂匪彈指可滅。
自從駕臨江都之後,蕭皇後第一次見到楊廣笑得如此暢快,便在一旁笑著道:
“皆賴祖宗有德,於大隋危難之時賜給陛下如此佳婿,力挽狂瀾於未倒,扶大廈之將傾。”
倒是一旁的丹陽公主楊翎有些聽不下去,紅著臉輕聲提醒他們道:
“父皇,母後,你們兩個胡說什麼呢!什麼駙馬佳婿,女兒這還不是沒嫁過去嘛!”
楊廣今天心情極好,一時忍不住開起了女兒的玩笑,便故意對蕭皇後道:
“哦?皇後,看來丹陽並不想嫁給這個秦昇,雖說他為大隋立下過不少大功,但也不能因此委屈了朕的寶貝女兒。
依朕看,之前的婚約就作廢吧,朕再另外為丹陽擇一佳婿吧。”
“不行!父皇,你是天子,一言九鼎,怎麼能悔婚呢!再說了,誰說人家不願意嫁給他了!”
楊翎一聽楊廣要悔婚,頓時就有些急了,瞪著一對杏目正想跟父皇爭辯,卻在不經意間看到了他眼中的戲謔之色,哪裡還不明白父皇是在戲弄自己,不由臉一紅腳一跺,說了一聲“不理你們了”,便紅著臉跑出了宮殿。
看著女兒離去的身影,楊廣不住搖了搖頭,語氣有些無奈對一旁的蕭皇後道:
“當真是女大不中留,這小丫頭現在魂都快被秦昇給勾走了。”
蕭皇後聞言不由莞爾一笑:
“這不正是陛下所希望看到的嗎?”
“哈哈哈,皇後說的倒是。”
楊廣聽完不由哈哈一笑。
他雖是天子,但也是一個父親,自然希望自己女兒可以嫁給一個心儀的夫婿。
隨後,蕭皇後又像是想到了什麼,不由笑著提醒楊廣道:
“雖說朝中之事臣妾一個婦道人家不該多嘴,但如今秦昇和一眾將士立下了大功,陛下當好好獎賞他們才是,莫要寒了功臣之心。”
“這個朕自然是曉得,隻是……”
聽到蕭皇後提醒自己獎賞有功將士,楊廣輕輕點了點頭,隨後卻是忍不住麵露難色。
倒不是他吝惜賞賜,而是其他將士都好說,唯獨功勞最大的秦昇卻是最不好封賞的。
因為秦昇已經是大隋的十二衛大將軍、河南道討捕黜陟大使、齊郡通守、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和齊國公,實在是已經封無可封了,自己總不能破了先例,封他做異姓王吧。
蕭皇後似乎猜到了楊廣為難的原因,當即笑著提醒他道:
“陛下不是常跟臣妾說秦昇此人除了勇武天下無雙,更身負治世之才,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再封他做三省高官。”
楊廣聞言不由眼前一亮,隨後便立即喚來官員擬旨,加蓋好印璽之後,命人八百裡加急送往中原給秦昇。
……
“製曰:朕承先祖之顧,欲強兵禦辱,安定天下。秦昇轉戰中原,掃滅賊寇,功勳卓著,特加封其為尚書令、太尉、豫州牧、河南道大行台尚書令,欽此!”
待前來宣旨的宦官用他特有的又尖又細的腔調宣讀完聖旨,秦昇一時有些哭笑不得。
除了尚書令之外,另外三個都是什麼稀奇古怪的官職呀。
雖說太尉一職在漢魏時確實位高權重,執掌天下軍政,但在隋朝,太尉隻是一個榮譽性加官,根本沒有任何實權。
至於豫州牧就更搞笑了,因為隋文帝楊堅在位時大隋實行州縣兩級,楊廣即位之後又改州為郡,恢複郡縣兩級,也就是說如今大隋壓根就沒有所謂的豫州,那他這個豫州牧自然同樣是個榮譽性加官。
還有河南道是楊廣為了平定中原起義臨時設置的戰區,大行台尚書令始於北魏,掌轄區內的軍政要務,出任河南道大行台尚書令意味著他可以執掌河南道的軍政要務。
不過楊廣封自己為尚書令倒是令秦昇有些意外。
因為尚書令身為尚書省長官,職權極重,位同宰相,堪稱百官之長。
不管是隋文帝楊堅在位還是楊廣在位,都不願意將如此重要的官職授予臣下,以免威脅到皇權。
因此終隋一朝,隻有楊素擔任過一年的尚書令,其餘時候都是由尚書左右仆射來執掌尚書省,分使尚書令職權,相互製衡。
沒想到如今因為自己率軍三戰三捷,大敗瓦崗軍,楊廣竟破例封了自己做尚書令。
隻不過要是自己再滅了竇建德杜伏威李淵之流,真不知道到時候楊廣還能給自己加封什麼稀奇古怪的官職,總不能學李淵開創出一個天策上將軍來吧。
不過腹誹歸腹誹,秦昇還是恭恭敬敬領旨謝恩,隨後命親兵拿來一袋錢,塞給傳旨的宦官,感謝他不遠千裡跑來中原宣旨。
這名宦官暗暗掂了掂錢袋的分量,心中不由暗暗感慨秦昇的慷慨。
雖說他們之前去其他大臣府上宣旨,人家也會多少打賞一點表示心意,可像秦昇出手這麼闊綽的,他還真是第一次見。
要不怎麼說人家年紀輕輕就能位極人臣呢,還不是因為人家會做人。
或許是因為拿秦昇這麼多錢有些不好意思,宦官便主動跟秦昇套起了近乎,將秦昇北上之後江都城和江都宮中發生的大事小情都原原本本告知了秦昇。
當秦昇得知楊廣在任命自己出任尚書令的同時,下旨封裴世矩為內史令(即中書令),秦昇便知道自己這一袋錢沒有白給。
顯然,楊廣雖說在軍政大事上倚重自己,但並不打算讓自己在朝堂上一家獨大,因此特意提拔了裴世矩出任內史令來製衡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
說起來,曆史上的裴世矩也是個妙人。
江都之變時,那麼多文武百官死在叛軍手中,唯獨他躲過了一劫,就是因為給驍果軍娶江都城未嫁女子和寡婦就是他的主意,使得驍果軍叛亂之後並未加害於他。
楊廣死後,他又先後效力於楊浩、宇文化及、竇建德和唐朝,皆受到了他們的重用,最終在貞觀年間得以善終。
不過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佞於隋忠於唐”的事跡。
他在輔佐楊廣之時,知道楊廣好大喜功,聽不得不同意見,便對楊廣曲意迎奉,從不直言勸諫,眼睜睜看著楊廣帶領隋朝走向滅亡。
但他在輔佐李世民之時,卻是以敢於直言勸諫而著稱,博得了一個諍臣的美名。
如今作為楊廣製衡自己的棋子,就不知道他是怎麼一副麵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