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昇和三千多玄甲鐵騎的反複衝殺下,七萬多人的瓦崗前軍被殺得潰不成軍,徹底敗下陣來,一時間漫山遍野都是潰敗的逃兵。
眼見殺潰了前軍,秦昇立即調轉槍頭,率領玄甲鐵騎朝著李密所在的中軍殺來。
李密看到秦昇突然率軍朝自己殺來,不僅不慌,眼中反而閃過一絲得計的興奮。
在他看來,經過與前軍長時間的廝殺,秦昇和三千玄甲鐵騎不管是人和馬都早就已經疲憊不堪,怎麼可能是他們以逸待勞已久的中軍和後軍的對手。
即使秦昇再有萬人敵的本事,自己今日也要他成為第二個張須陀!
隨著秦昇率領玄甲鐵騎再一次從側翼殺入瓦崗中軍的軍陣,一場新的廝殺又開始了。
雖然之前跟前軍廝殺了許久,但秦昇身上卻看不到一絲疲態。
隻見他手握九天龍魂貫,猶如戰神附體一般,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大殺四方。
每一次揮動長戟,都帶起一陣淩厲的勁風,將數名瓦崗兵掀上半空,攔腰劈成兩段,死狀可怖。
瓦崗兵被他殺得心驚膽寒,一見到他出現便遠遠後退,根本不敢靠近他半步。
再看他身後的三千多玄甲鐵騎,經過長時間的鏖戰,身體已然很是疲累,但受到主將秦昇的感染,始終保持著昂揚的鬥誌和士氣。
他們緊緊跟在秦昇的身後,揮舞著手中的馬槊,如同一道道奪命閃電,無情地收割著瓦崗兵的生命。
眼看秦昇和玄甲鐵騎依舊在他們中軍中大殺四方,如入無人之境,李密眼中不由一陣惱怒,隨後命人傳令下去,隻要殺死一名玄甲鐵騎,便可官升三級,賞銀十兩。
若是有人能殺得了秦昇,哪怕隻是得到他的一條胳膊一條腿,也可得到賞銀千兩,官封左右武侯大將軍、上柱國,進爵郡公。
他知道當年漢高祖劉邦在垓下之戰中也下過類似的命令,最終一個叫楊喜的郎中騎搶到了一條大腿,於是便有了後來傳承幾百年的弘農楊氏,就連大隋開國皇帝楊堅都要冒認是弘農楊氏之後。
有這個先例在,他就不信這些士兵還不跟發了瘋一般去圍殺秦昇和玄甲鐵騎。
果不其然,隨著命令的下達,十幾萬瓦崗兵全都跟打了雞血一般,眼中的貪婪慢慢代替了恐懼,發了瘋一般去圍攻秦昇和三千多玄甲鐵騎。
畢竟秦昇和玄甲鐵騎再勇不可當,終究是血肉之身,隻要他們合力圍殺,總能將他們斬於馬下,用他們的性命換取自己和後人的榮華富貴。
眼看在瓦崗將士的圍攻下,秦昇和三千多玄甲鐵騎的攻勢受到了嚴重的阻滯,再沒辦法跟之前一樣左衝右突,來回衝殺,李密眼中不由閃過一絲得意。
在他看來,雖說秦昇和三千玄甲鐵騎還在奮力殺敵,但他們敗局已定,已是無力回天了。
虎牢關外,注定將成為他們的墳場!
“嗚嗚嗚——”
可就在他有些洋洋自得之時,中軍的左翼卻突然響起了陣陣悠長的號角聲,隨後便是一陣如雷的馬蹄聲。
李密在高塔上循聲望去,很快便見到了讓他震驚的一幕。
隻見一支一千多人的具甲騎兵不知何時從他們的左翼殺出,朝著瓦崗中軍的左翼衝殺而來。
李密認得為首的大將竟是麥鐵杖之子,虎賁郎將麥孟才,眼神不由一陣錯愕。
不是說隋軍隻有三千多騎兵和七百多步兵嗎?
如今三千多騎兵在跟他的中軍廝殺,七百多步兵在鎮守隋軍大營,那麥孟才率領的這一千多騎兵又是哪裡來的。
難不成秦昇當真會什麼妖法,可以撒豆成兵,天降雄師?
不等李密想明白這一千多騎兵的來曆,麥孟才已經率軍殺入瓦崗軍的左翼,殺得瓦崗兵一個猝不及防,很快就被他們殺得人仰馬翻,亂作一團。
正在和中軍廝殺的玄甲鐵騎眼見援軍到來,登時士氣大振,再次殺得中軍鬼哭狼嚎,眼看就要支撐不住。
李密此時已經顧不上多想,當即下令分出部分後軍,去支援中軍的左翼,合力圍殺這一千多突如其來的援軍。
可瓦崗軍的後軍剛與援軍交上手,瓦崗軍的右翼突然也響起了“嗚嗚嗚”的號角聲,隨後又是一陣如雷的馬蹄聲……
李密和瓦崗將士驚恐循聲望去,很快便見到虎牙郎將錢傑率領一千多具甲重騎從右翼殺來,直取他們的側翼。
隨著錢傑率領一千多背嵬軍殺入瓦崗軍的右翼,瓦崗軍士氣嚴重受挫,不少將士都心生怯意,因為誰都不知道隋軍還有多少援軍沒殺到。
與他們截然相反的是,隋軍三路騎兵卻是軍心大振,士氣如虹,內外衝殺,殺得十幾萬瓦崗軍丟盔棄甲,漸漸顯露出了敗相。
李密看在眼裡,內心不由一陣焦慮。
可任憑他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可如今大部分瓦崗軍的陣形都已經被隋軍的騎兵衝垮,在一片混亂中將尋不到兵,兵找不到將,導致他的命令根本無法有效傳達下去,更彆說執行了。
更令他驚恐的是,他看到此時秦昇已經殺散了周圍的瓦崗軍,正率領玄甲鐵騎朝著他所在的高塔衝殺而來,他甚至可以清楚看到秦昇眼中的殺機……
眼看秦昇和玄甲鐵騎就要殺到,李密顧不上多想,當即匆匆下了高塔,命親兵護著自己離開。
沒有了李密這個主帥的指揮,瓦崗軍越發混亂,軍中甚至開始出現了逃兵。
偏偏就在此時,瓦崗軍的身後又響起了陣陣號角聲和如雷的馬蹄聲。
張遼率領一千多背嵬軍殺到了!
張遼的出現無疑成了壓垮瓦崗軍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不知道隋軍到底還有多少援軍沒到,但他們知道自己再不逃命的話,很有可能不是戰死沙場就是淪為隋軍的俘虜。
恐懼如同瘟疫一般在十幾萬瓦崗軍中迅速蔓延,不少人為了活命,紛紛丟下手中兵器,各自逃命去了。
眼看十幾萬瓦崗軍兵敗如山倒,正在被親衛護衛著離開的李密一時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怔怔站在原地,始終不敢相信自己就這麼敗了。
自己率領二十萬大軍迎戰秦昇幾千人,竟然會敗得這麼慘!
這一刻,他隻覺得自己的野心和大業都隨著這一場慘敗徹底煙消雲散了。
萬念俱灰之下,他竟當場就要拔劍自刎。
好在身邊的親兵眼疾手快,一把打落李密手中的劍,隨後不顧他的掙紮,強行護衛著他脫離了戰場。
他們甚至不敢在虎牢關多做停留,而是直接護送李密往金墉城而去,畢竟那裡還有王伯當的十萬大軍。
另一邊的劉黑闥率領一萬兵馬始終無法攻下八百陷陣營鎮守的隋軍大營,之後得知李密兵敗,知道瓦崗軍敗局已定,便率領殘兵敗卒往北投奔好友竇建德去了。
虎牢關一戰最終以隋軍大獲全勝而告終,秦昇僅以一萬不到的兵馬,大敗二十萬李密的瓦崗軍,斬首不下萬人,自此名震九州,天下無人不知其名。
尤其是當有人聽說李淵因為舍不得一個嫡女而將他逼走之時,無一不在私底下嘲笑李淵和李家的短視,更恨自己沒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兒,將秦昇招來做自己的東床快婿。
更有好事者將此事編成歌謠,讓孩童在街頭巷尾到處傳唱:
“唐公瞎,唐公聾,為了犬婿走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