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3章 李偉滿頭霧水(1 / 1)

推荐阅读:

“或許是我弄錯了。"

“哼!隨你們怎麼詆毀,隻要我對百姓好,百姓心中自然有我,哪怕千年之後,也會有人為我反駁你們的說法!”

李偉在心裡翻了個白眼,什麼叫你們?跟我有什麼關係!

“剛剛聽那些百姓說,江寧知縣竟然扣下了本王撥下去的錢糧,你說這等貪官該如何處置?”

李偉聽了這話,看向朱元璋,發現他臉上毫無波瀾,心中疑惑,依他所知的曆史……咳,電視劇,這位皇帝可是恨丞相到極點,聽說丞相超過六十兩就要剝皮充草!

“當然是砍頭,貪官人人得殺之!”

李偉說完又小心地說:“不過,您給官員的俸祿是不是太少了些?”

他聽說,明朝官員的俸祿少得可憐,是出了名的清貧。

“你覺得本王給官員的俸祿不夠?”

朱元璋有些惱怒,抬起手往田間勞作的農夫一指:

“看看這些耕種的百姓,他們這般辛勞卻連頓飽飯都吃不上,你有何資格跟我說這樣的話?”

“……”

李偉啞口無言,算了,是他多嘴了。

“回宮後就讓人將這貪官捉拿,到時候由你來監斬。"

“什麼?”李偉嚇了一跳,急忙說道:“這個,不太合適吧,我隻是個平民罷了!”

“本王封你做個官不就行了。"

朱元璋語氣平淡。

“這……不必了吧,我見識淺薄,做不來官。"

剛剛才脫離危險,他可不想再次陷入困境。

朱元璋眯起眼睛:“再好好想想。"

“不乾!”李偉果斷拒絕。

接著,一聲脆響,寒光閃過,朱元璋手中的寶刀已出鞘架在李偉脖子上,刀刃上還帶著剛殺人留下的血跡!

李偉全身僵硬,一動也不敢動:“陛下,您不是說不會再追究我了嗎?”

“那是朱八八說的,與我朱元璋何乾?”朱元璋理直氣壯地說。

李偉無語,合著他改個名就有道理了?說的話就像放屁一樣!

遠處跟著的小女孩看到這一幕也大吃一驚,趕忙快步上前:“八爺,彆這樣!”

朱元璋的目光掃過去,嚇得她立刻停下腳步,不敢再靠近,隻能遠遠站著乾著急!

“再問一次,你乾還是不乾?”

朱元璋麵無表情地道。

這些時日的觀察讓他雖仍對穿越之說抱有疑慮,卻也察覺這小子並非虛言。

今日的考察更是令他對李偉的品行、對待百姓的態度以及對貪官的見解深感滿意,更何況他還布下了後招,定能將這人牢牢掌控,供己驅使。

眼下大明正值用人之時,朱元璋殺了不少官員,朝廷人手緊缺,他巴不得見到識字的人便安排職位,怎會放過李偉?

“臣漂泊半生,唯歎未遇明主。

若陛下不嫌棄,臣願竭儘全力,效犬馬之勞。"

李偉立刻認輸,背誦出經典台詞。

好歹是個差事,薪資低些總比丟命強。

朱元璋聽完,滿意地點點頭,隨後將刀收回。

三人兜轉一天,接近黃昏時分才返回應天府。

朱元璋擺擺手準備回宮,李偉急忙拉住他:

“陛下,我如今身無長物,能否賞點錢?就算我把那些東西賣給您了。"

朱元璋瞪眼道:“你在宮裡白吃白喝這些天,我們還沒找你要錢,你還想向我們要錢?”

李偉無語,明明是你把我關起來的,坐牢難道還不給飯吃?這怎麼反倒賴到我頭上了?

“陛下,看我囊空如洗,難道要流落街頭不成?”

朱元璋冷哼一聲,從懷中掏出一卷紙:

“這是百貫寶鈔,省著點花,當作你一年的俸祿,明日早些來上朝。"

“好好好。"

李偉連聲答應,接下那厚厚的一卷。

打開一看,上麵印著大明通行寶鈔字樣,中間標著一貫,周圍還有許多花紋和印章以防偽。

百貫,他不知這年薪算高還是低。

實際上按大明現行製度,一年有一百貫已相當於正七品的待遇,初入仕即得此等地位,簡直媲美進士出身。

朱元璋沒解釋,揮揮手離開,留下李偉和小姑娘孤零零地站在街邊。

李偉四下打量一番,隨意選了家客棧,帶小姑娘進去開了兩間房住下。

兩間房花費不到一貫。

但這不算少,若無其他收入,單靠百貫寶鈔,不到半年就會被店主趕走。

李偉歎了口氣,知道眼下隻能先租房子過渡。

剛想休息一下,就被忙碌的生活推著繼續前行。

清晨的光灑進窗子,李偉起身梳洗完畢,想起新東家交代的任務,腳步匆忙地出了門。

按照指示,他早早來到午門外,卻沒想到皇帝親自派了小德子在此等候。

“李公子,你可算來了!陛下都等得心急了。"小德子迎上前,語帶責備又帶著些許焦慮。

李偉摸了摸後腦勺,“這麼早?”

他一頭霧水地跟著小德子踏入宮內,直奔奉天殿。

殿內,朱元璋正端坐於龍椅之上,雙眉緊鎖,聽著手下的官員絮絮叨叨地彙報。

時不時地,他的目光會飄向門口,似是在等待某個人的到來。

“朕不是讓他提前到的嗎?這小子遲到了這麼久,實在令人不悅。

回頭一定要好好教訓他一番!”

儘管心中怒火熊熊,朱元璋還是強壓情緒,專注處理政務。

直到小德子領著李偉出現在門口,他才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諸位愛卿,今日朕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曠世奇才,此人精通天地之道,才智非凡……”

話鋒一轉,朱元璋將李偉狠狠吹捧了一番,接著說道:“廢止中書省的決策,正是出自他的妙計。"

他洋洋得意地看著群臣,而群臣卻炸開了鍋。

原本對這一決定敢怒不敢言的他們,此刻找到發泄的對象,紛紛將矛頭指向李偉。

朱元璋微微點頭示意徐壽,後者立刻高呼:“傳李偉上殿!”

李偉在滿朝文武的注視下,邁步走入大殿,站定。

他雖生性膽小,但麵對眾多目光,心中難免忐忑不安。

“叩見聖上,聖上洪福齊天!”

李偉用不太規範的作揖行禮方式施了一禮,心裡還在猶豫要不要下跪,畢竟他壓根就不想跪。

先這樣試試,不行再說。

滿朝官員看著這位穿著樸素布衣的年輕人,都皺起了眉頭。

聖上確實有旨意,覲見時無需跪拜,隻需行揖手禮即可。

可話雖如此,終究還是要看身份地位的呀。

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不跪也罷了,但凡職位稍低的,彆說見皇帝,就連見上司也得跪啊!

你們這些平民百姓,進了朝堂連個禮都不行全,未免太失敬了吧!

大臣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朱元璋,等待著他發怒甚至咆哮。

然而,意外的是,朱元璋臉上依舊掛著慈父般的微笑:

“李愛卿不用拘禮,你為朕建言獻策、解決問題,能得到你的幫助,朕很是歡喜啊!”

李偉聽了微微一愣,心想自己給朱元璋提過的建議好像隻有找“秘書”那件事吧?

既然這樣,那就接著裝下去唄,誰讓自己是現代人呢,在老板麵前哪有什麼謙虛一說,邀功都來不及呢,還談什麼謙虛?工資要漲嗎?獎金要不要領?

想到這兒,李偉便答應了下來:“多謝陛下誇獎!”

這事已經確定無疑了!廢除中書省的主意肯定是這家夥出的壞點子!

群臣一個個瞪著李偉,眼中幾乎要噴出火來!

李偉被這群老家夥盯著渾身不自在,總覺得莫名其妙,自己才剛到,好像也沒得罪過他們啊?

李偉四下看看,隻見文臣們對自己怒目而視,武將們則是興致勃勃地圍觀。

再抬頭看朱元璋,發現這位今天格外和藹,滿臉笑容。

李偉也沒多想,隻以為朱元璋家裡又添新丁了,畢竟他後宮那麼多妃子,自己又那麼勤奮,經常生孩子也是正常的。

朱元璋聽到李偉這般毫不謙虛的回答,也是一愣。

不過李偉這麼配合,倒是省去了他的不少麻煩,後麵準備好的台詞都可以不用說了,李偉自己已經掉坑裡了。

“陛下,臣觀察此人狂妄自大,行為失禮,絕非賢臣之選,懇請陛下明察!”

吏部尚書偰斯出列上奏。

中書省被廢除後,六部的地位提升,吏部負責官員的任免與考核,作為吏部尚書的偰斯對李偉是否稱職最有發言權!

見有人帶頭指責,文官們紛紛行動起來。

“陛下,臣附議!臣認為此人行事魯莽,完全沒有我們讀書人應有的風度,倒像那些不受教化的異族蠻人,陛下切勿被其迷惑!”

新登任的禦史中丞安然站出來奏道,他們這些禦史本就是挑刺兒的差事,辱罵他人是職責所在,有機會罵便罵,無機會創造機會也得罵!

這兩位前輩說話還算溫和,給皇帝留了餘地。

畢竟他們能坐到如今的位置不容易,若是因皇帝一時不悅就被罷免,那損失太大了。

可隨後跟上的那些言官們就不再客氣了,他們正是靠指責成名的。

“陛下,此人麵貌猥瑣,一看就心術不正,陛下萬不可輕信!”

“陛下寵信此類奸邪之人,實在有失明君風範……”

李偉滿頭霧水,被罵得不知所措,剛進殿說了沒幾句話,怎就成了奸佞之徒?

這些言官有的直接斥責,有的引用經典,文縐縐地說個不停,李偉聽得稀裡糊塗,仿佛掉入陷阱卻不知深淺。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