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章 問心無愧!(1 / 1)

推荐阅读:

……

李偉暗叫不妙,轉身拔腿狂奔,邊跑邊大喊:“救命!救命!……”

他的呼救聲甚至超過了先前的女孩,而那土匪緊隨其後,刀光閃爍,步步緊逼。

很幸運,他剛跑不遠,就看見朱元璋腰掛寶刀,背著個包裹迎麵而來。

李偉的眼睛猛然一亮,急忙大聲喊道:“老朱,快來救我!”

朱元璋神情微驚,裝作偶然碰見的模樣,笑道:“哎呀,這不是李公子嗎?真是巧遇啊。"

李偉顧不得理會朱元璋的嘲諷,一路跑到他身後才停下。

看到朱元璋握刀而立,氣勢凜然,他也警惕地站住,聲音雖狠但底氣不足地道:“老頭子,少管閒事,閃一邊去!”

“哼,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朱元璋輕蔑地瞥了他一眼,冷哼一聲。

臉色一沉,怒吼道:“老不死的,既然你想尋死,那我就成全你!”

話音未落,他已經舉刀劈向李偉!

朱元璋神色自若,迅速拔刀相迎,往上一格。

他這一刀勁道極大,李偉的刀竟被震得高高彈起。

朱元璋趁機改變刀勢,從豎劈變為橫斬,直奔李偉的脖頸!

李偉大驚失色,卻已避無可避,瞬間中招!

一顆頭顱衝天飛起,鮮血如柱般從斷頸噴湧而出。

兩招定生死!

李偉還未回過神來慶幸自己僥幸存活,便目睹了這前所未有的血腥場景,驚得目瞪口呆。

朱元璋收刀,淡然地朝他瞥了一眼。

望著這般慘烈的景象,李偉忽然覺得頭暈目眩,眼前發黑!

“完了!我暈血……”

撲通一聲!

李偉倒在地上失去知覺。

朱元璋睜大雙眼,滿是疑惑:“這就完了?”

一刻鐘之後。

李偉漸漸蘇醒,發現自己已被拖至路旁的大樹下,朱元璋在不遠處歇息,而那個被搭救的小姑娘此刻正守在他身旁。

“恩人,您醒啦!”

聽聞李偉醒來,小姑娘歡喜地呼喚,隨即忙取來水囊。

“恩人,請喝水。"

看著遞到唇邊的水囊,李偉也不推辭,喝了兩口,再看看朱元璋,明白這次逃亡算是失敗了。

“另一個呢?”

李偉隨口問道。

“跑了,我們一瞪眼,他就嚇得屁滾尿流,撒腿就溜了。"

李偉覺得這話分明就是在說自己。

話雖如此,但這老頭年紀雖大,出手卻相當凶悍。

想起方才情景,李偉不禁微微一顫。

“你小子膽子也太小了吧,就這麼被嚇到了?我們還以為你什麼都不怕呢!”

“我……我是暈血,不是被嚇的,跟你說了你也不會明白!”

麵對朱元璋的調侃,李偉硬著頭皮辯解。

朱元璋冷哼一聲,沒有回應。

“對了姑娘,你怎麼獨自一人待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家人呢?”

李偉轉換話題,問起了女孩。

“我的家人都被殺害了,現在隻剩下我孤零零一個人。"

說到此處,女孩眼中泛起淚花,即將哭泣。

李偉一時不知所措,電視劇裡的情節出現在現實中,他真的不知道怎麼應對。

思索片刻,李偉把目光投向朱元璋,後者卻轉頭看向彆處。

李偉立刻不高興了:“老朱啊,行個方便,收留這個姑娘吧。"

朱元璋挑挑眉:“你叫我什麼?”

之前形勢緊迫,他沒注意,此刻聽到這稱呼,臉色變得不好。

“那能叫什麼,總不能還叫……那個吧?”

出門在外,自然不能再開口閉口稱皇帝陛下!

“朕本名朱八八……”

李偉:……

為什麼要加輩分呢?而且我還不配!

“你可以叫我八爺!”朱元璋接著說道。

李偉聽完直接翻了個白眼,無論是叫爸爸還是叫八爺,他都不喜歡。

“那你到底收不收啊?”

“你怎麼不先問問人家姑娘的想法?”

朱元璋提醒道。

李偉看向女孩,她畏畏縮縮地看著他,眼中帶著懇求的神情。

剛才朱元璋那麼凶狠,女孩都看在眼裡,心裡也十分畏懼這位老人。

李偉讀懂了女孩的意思,但自己已是自身難保,實在不知如何安排她。

“恩公,小女子願意做牛做馬伺候您,隻求恩公收留!”

女孩跪下請求。

李偉急忙扶起她,作為一個現代人,他受不了這樣隨隨便便就下跪的,既不願跪人,也不願彆人為自己跪。

“不是我不願收留你,隻是我自己也是無依無靠啊!”

李偉輕輕歎了口氣,目光不經意間掃向朱元璋。

“你就放寬心吧,以後你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我們不會再束縛你了。"朱元璋懂他的心思。

“真的嗎?”李偉興奮地追問。

“那當然,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李偉內心狂喜,有了這句話,他終於不用東躲西藏,也能正大光明地回到城市打拚了。

“好了,我們還有任務,想跟著就跟著,不想跟著想去哪兒都隨你。"

朱元璋拍拍屁股站起來,整理好刀具和包裹,大步離去。

李偉猶豫片刻,最終決定暫時跟隨這個老頭,畢竟獨自在外風險太大,等回城再說吧。

朱元璋領著李偉,李偉身後跟著一個小姑娘,開始了一次秘密考察。

李偉迷了路,隻能在樹林和山坡間亂竄,但朱元璋不同,有他在,三人很快發現了一片農田。

準確地說是一塊正在開墾的荒地,幾個穿粗布衣裳的農民正辛苦地揮舞鋤頭。

朱元璋避開忙活的眾人,找到一個歇息的老農攀談幾句,詢問耕作情況。

老農見他氣度非凡,態度恭敬地回答問題。

朱元璋毫不介意,與老農交談後繼續前行,經過一個村莊,又進去與生活困苦的村民閒聊,將隨身攜帶的乾糧分給饑餓者,在感謝聲中離開。

李偉跟著他一路走走停停,看著這些古代農民的艱辛勞作,心中泛起陣陣酸楚。

他同樣出身農家,小時候常陪父母下地乾活,雖然那時還未完全實現機械化,但多數工作已由機器完成,需要人手的地方不多。

而明朝的這些老農,尤其明初時期,從開荒到收割,幾乎全靠人力,儘管有牛幫忙,但並非每家都有。

為了增加耕牛數量,政府禁止食用牛肉。

“我們推翻了元朝暴政,接踵而來的是滿目瘡痍的江山。

當時的中原大地,良田荒蕪,曆經十幾年治理,才逐步恢複耕作。

看看這些百姓,勤勤懇懇一生,不過為了一口飯,多麼不易啊!”

朱元璋感慨萬千。

李偉深表讚同,他也深有同感。

滿身綾羅綢緞的人,往往不是親手養蠶織布的那個人。

鄉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勞作一輩子,可一旦遇到天災或戰亂,糧食短缺時,最先挨餓送命的總是這些世代耕種的農民。

城裡的士紳和商人不必務農,即使工匠的地位也比農民高,即便糧食匱乏,他們也不至於餓死。

究其根本,是因為勞動者未能掌控勞動果實的分配權。

就像後世所說,你越努力,老板就越富裕。

勤勞致富,實際上指的是一方勤勞另一方致富,並非付出與所得成正比。

“李偉,你不是自稱來自未來嗎?說說後世對咱們如何評價?”

朱元璋忽然開口問道。

“暴君!”

李偉據實以告,他在牢中被關押了一個多月,心中早已積怨,此刻也不再隱瞞。

對此,朱元璋並不動怒。

這樣的評價他早有預料,不隻是後世如此,就連如今朝廷內外也有不少人在私下議論他是暴君,特彆是他親自任命的一些諫官。

“這個不用你講,說說彆的。"

“後世人認為你是個傳奇人物,從乞丐成為帝王,驅逐外族,複興華夏,堪稱空前之舉。

雖然你後來手段嚴酷,丞相處置了許多官員,但也清除了不少貪腐之輩,因此大多數百姓覺得你是一位賢明的君主。"

李偉憑借自己從影視作品和書本中學到的一點曆史知識,簡單概括了一下。

“什麼乞丐?我那是雲遊四方募化而來!”

朱元璋有些不快:“我雖然殺人不少,但都是那些欺壓百姓、貪汙受賄的丞相貪官和背叛朝廷的將士。

我對他們的處置問心無愧!”

“未必吧?就拿胡惟庸一案來說,你真的認為被你處死的七八萬人全是該殺的?”

“胡說!我大明官員總數不過兩萬,怎麼可能殺七八萬人?”

朱元璋勃然大怒,雙眼圓睜,怒視著李偉。

“呃……難道連犯官的家屬也不算?”

“那也不可能有七八萬人!大多數犯官家屬都被發配到邊疆開墾荒地去了!

建國之初,百業待興,正是急需人力之時,這時怎能隨意屠戮數萬無辜之人?你難道真以為我是昏庸之君嗎?”

朱元璋所言屬實,直至今日,胡惟庸一案並未造成大規模屠殺。

除主犯胡惟庸等人被滅族外,其餘多為斬首或流放,甚至如陸仲亨等一些人,朱元璋當時還網開一麵,並未追究。

當然,十年之後這些人又被清算,但那時另有緣由。

朱元璋不知自己十年後的決定,而李偉這個曆史知識匱乏之人更是懵然無知。

此刻被朱元璋嚴厲的目光盯著,他內心忐忑不安。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