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諸多聰慧之士早已看出端倪,就連胡惟庸自己恐怕也有所覺察。
這些年胡惟庸專橫跋扈、結黨營私,自認為權傾朝野,無人敢違逆,實則不過是個跳梁小醜,朱元璋早已布下天羅地網,無論他如何掙紮,終究難逃法網。
毛驤瞥了眼前的年輕人一眼,能有此見解,至少說明他對朝廷事務頗為了解,且頗有見地。
“很快了。"毛驤冷笑著答道。
聽到這話,李偉心中稍安,總算大致明白當前處於曆史的哪一段了……唔,不對,應是清楚目前所處的大明時期的狀況了。
“胡惟庸意欲謀反,已被朱……陛下誅殺,隨後陛下便要廢止丞相製度,胡惟庸便是史上最後一位丞相!”
李偉話音剛落,毛驤的臉色驟然大變:“你竟說陛下要廢除丞相製?”
“沒錯,電視劇裡演的是如此……咳,史書上亦是這般記載!”
毛驤聽完,心中震驚不已,臉色變幻莫測。
這t怎可能是他應該得知的事情?
陛下要除去胡惟庸,朝中有此猜測之人確實不少,毛驤自己便是其中一員,是朱元璋布下的棋子之一,但陛下從未向他透露過此次行動的目的在於廢除延續千年的丞相製度啊!
既然陛下未曾言明,那他就不該知曉,也不該知曉,可如今t的他就這麼知道了!
朝中不乏智者,很多人都察覺胡惟庸遲早會敗亡,然而這麼多年胡惟庸還能肆意妄為,與朱元璋的縱容不無關係,隻是大家始終未能看透朱元璋的真正意圖。
武將勳貴們因頭腦簡單,事不關己便漠不關心;而那些稍微聰明些的,隻需與胡惟庸保持距離便可置身事外。
至於文官,雖心機深沉,玩弄權術爐火純青,卻往往陷入迷局,加之這些人自視甚高,總喊著與皇帝共治天下,因此他們也不敢相信朱元璋會廢除流傳千年的丞相製度。
在他們看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丞相製度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廢止丞相製就等於自毀長城,即便稍微有些頭腦的人也不會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朱元璋偏要如此行事,他看透了文臣的心思,利用胡惟庸案為借口,給他們來個措手不及。
日後若有人反對,便是胡黨同夥,如此行事正當合理。
毛鑲此刻已全然明了,卻無半點喜悅。
“那個……”
“閉嘴!來人,堵住他的嘴!”
其餘眾人也驚醒過來,似乎聽到了不該聽的內容,個個變了臉色。
持鞭者距離最近,幾步上前便捂住了李偉的嘴。
記錄的文書也顧不上書寫,趕緊拿來布團堵住了李偉的嘴。
眾人這才安心。
“拖下去,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接近他!”
“遵命!”下屬一聲回應,押著李偉送入了偏僻的單間牢房。
李偉滿腹疑惑,卻又無法言語。
將李偉押走後,毛鑲眉頭緊鎖,此事真假難辨,但他確信多半是真的,這太符合朱元璋的風格了,籌劃多年豈會隻為對付胡惟庸?
眼下最緊迫的是速速告知陛下,希望陛下念及忠誠,不會對他下手。
毛驤站起身,環視屬下,這些人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目光都集中在首領身上,等待指示。
“看好他,你們也不要再與他交談,我去宮裡向陛下稟報,回來之前,你們哪兒都彆去。"
毛驤囑咐道。
這幾人頓時麵露愁容,這等於也將他們軟禁了,但他們不敢違抗,隻能恭敬應允。
毛驤出門關門,又調派士兵把守,禁止進出,這才跨馬直奔皇宮。
毛驤抵達皇宮時,朱元璋剛結束早朝,在謹身殿稍作休憩,隨後還有午朝和晚朝。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個勞模,大明朝二百多年間,僅有崇禎皇帝能與其相比。
朱元璋正在用餐時,大太監徐壽進來通報。
“陛下,親軍督尉府的毛驤求見。"
朱元璋聽後心中一動,料想昨夜突然入宮的怪人案情已有進展。
於是放下筷子說道:“讓他進來。"
“臣領命。"
徐壽答應一聲退出了大殿。
不久,毛驤匆匆步入,伏地叩拜:“臣參見聖上。"
“免禮,平身。"朱元璋擺手示意。
他原本規定臣子覲見不必總是跪拜,但這些下屬總愛以此表忠心,動輒跪地叩首。
“謝陛下。"毛驤恭敬起身。
“昨晚那個小子交代出什麼了嗎?”朱元璋問。
“回陛下,有。"
毛驤恭敬回答,卻未接著講下去。
朱元璋微微一愣,心裡已明白幾分,隨意揮了揮手:“都退下吧。"
此言一出,周圍伺候的宮人太監紛紛行禮退出。
毛驤這才繼續說道:“陛下,臣押下那人後尚未用刑,他便招認了。
隻是他反複說自己來自六百年外的世界,起初臣以為荒唐,但後來提及胡惟庸之事。"
聽到這裡,朱元璋眼中閃過銳利的光:“哦?他怎麼說?”
“他說他在史書裡讀到,胡惟庸意圖丞相,陛下因此將其處死,並且……”
說到這裡,毛驤咽了口唾沫,此事關乎生死,由不得他不緊張。
朱元璋淡然瞥了他一眼。
毛驤不敢隱瞞,直言道:“並且陛下借此機會,廢除了丞相製度,從此世間再無丞相!”
朱元璋臉色驟變,內心震驚。
他對胡惟庸遲遲未動,朝中確實有智者生疑,但他們皆無法猜透他的用意,他的真正目的隻有他自己知曉,他也從未告知他人,堅信無人能看穿。
畢竟廢除丞相的事情,聽來匪夷所思。
然而此時,這個莫名出現的怪人卻一語道破他的心思,這怎能不令他震撼。
當然,他並不相信什麼六百年後的荒誕之言,隻覺得此人聰慧,或許通過某些線索猜到了他的心思,隻是不明白他為何在這個緊要關頭出現,究竟有何目的。
“他還說了彆的什麼?”朱元璋追問。
“臣得知此事後,立刻讓人堵住他的嘴,關押起來,並派快騎稟報陛下。"毛驤低頭答道。
“此事還有誰知情?”朱元璋語氣低沉地問。
“除了臣,另外一名文書與三名將士得知此事,已被臣囚禁在牢中,臣已派人守著門口,禁止任何人進出。"
“嗯,你做得不錯。"朱元璋微微頷首。
毛驤聞言稍感安心,看來暫時不會有性命之憂。
“昨晚當值的兩名侍衛如何了?”朱元璋接著問。
“那二人一口咬定沒見到人進出,臣認為他們追隨陛下已久,忠誠無二,應該可以信賴!”毛驤答道。
這兩名侍衛同屬親軍督尉府,皆為自家兄弟,能救一個算一個罷了。
朱元璋點頭沉吟,多年布局終見成效。
胡惟庸雖權傾一時,但他身邊那幫黨羽,小部分是臣暗中安插的眼線,大部分不過是隨風搖擺的牆頭草,剩下幾個愚鈍至極的更是不足掛齒。
隻要將罪名穩穩扣在他頭上,便可順勢推翻宰相製度。
料想無人敢冒此風險反對,即便真有異議,殺之即可,無足為懼。
然而若消息提前泄露,那些文官很可能群起反抗,屆時胡惟庸周圍的牆頭草或許會立刻變為堅定盟友。
即便如此,朱元璋自信有能力壓製局勢,但難免傷亡慘重,朝局必將動蕩不安,這顯然違背了他的初衷。
既然已有察覺,便不得不加快步伐了。
略作思考後,朱元璋說道:“時機成熟,該對胡惟庸動手了。
此外你帶上那兩名侍衛,把那人再送回來,然後……”
他稍作停頓,接著說:“其餘知情者,統統處決。"
毛驤心頭一震,雖為手下幾人性命惋惜,卻不敢開口求情,能自保已是萬幸。
“臣領旨。"
“嗯,此事切勿張揚,去辦吧。"
“臣明白,臣告退。"
毛驤緩緩退出殿外,轉身快步離去。
黃昏時分,李偉再次被秘密送回皇宮。
重新回到乾清宮,與昨日相比,少了背包,多了副鐐銬。
這鐵質鐐銬沉重無比,遠非現代合金材料可比,結實又笨重。
戴著它行走頗為不便。
此時大殿內僅剩李偉與朱元璋二人,其餘人等均已退下。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玩著手下剛呈上的手機,正是從李偉身上搜出並一同送來的東西。
“你聲稱自己來自未來的世界?”朱元璋平靜地詢問。
“正是如此,陛下。
比如您手中的這個物件,它叫做手機,便是出自未來的世界。"
李偉如今說話已不像昨日那般莽撞,雖依舊不懂規矩,但態度稍顯恭敬,有問必答。
“此物有何作用?”朱元璋追問。
“手機最核心的功能是通話,能夠與極遠之地的人交談。"李偉回答。
朱元璋疑惑地打量著手中的這塊小平板,不知是由何種材料製成:“竟有這般奇妙?讓我試試。"
“這……”
李偉一時不知如何解釋信號、通信服務商及信號塔之類的事,一句兩句難以說清。
朱元璋以為被識破謊言,冷哼一聲將手機放下。
“還有其他嗎?”
“有,陛下。
我背包裡全是未來之物,可一一為您展示。"
李偉急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