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唐:開局為李二獻上避坑指南 > 第198章 溫縣子不顧朝議之禮,冒犯君上

第198章 溫縣子不顧朝議之禮,冒犯君上(1 / 1)

推荐阅读:

長孫無忌幾人麵麵相覷。

房玄齡看了一眼溫禾,又看了一眼長孫無忌。

他覺得這事太巧了。

前者剛剛說完中山王的事,後者才說要進宮去見皇後。

高月便帶來皇帝陛下的口諭。

怎麼感覺,這好似是故意為之。

特意讓他們在這聽完溫禾的話,然後再傳召他們。

“諸位請。”

高月含笑著做了一個請。

“既然陛下召見,我等便同行吧。”

蕭瑀捋著胡子,自顧自的朝前走去。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見狀,看了彼此一眼,隨即便跟在蕭瑀身後。

溫禾見沒自己的事,便去找了那名帶來他的玄甲衛,出宮去了。

李世民和蕭瑀他們說了什麼,溫禾就不知道了。

但第二天朝議上,蕭瑀被封為了太子少師。

溫禾站在最後一排,正昏昏欲睡,聽到這道旨意,頓時就醒了過來。

‘蕭瑀提前坐上太子少師了?’

溫禾記得曆史上,蕭瑀應該是先被貶官,然後才成為太子少師吧。

這個人在曆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的說他是直臣,有的說他是小肚雞腸。

溫禾記得,曆史上記載,蕭瑀和陳叔達起了爭執,然後在朝議上動了手,被李世民罷了相。

為什麼爭議,溫禾不記得了。

但因為這點小事,便被罷相,這裡麵要說沒有李二想要立威的原因,他是不相信的。

而這一次,也成了蕭瑀罷相的。

被罷免之後沒多久,蕭瑀便被重新啟用任命為太子少師。

後來尚書右仆射封倫病故,李世民才重新任命他為尚書左仆射,第二次成為當朝首相。

而這位也正是開啟了被罷之路。

先後六次被罷免、啟用,可以說是大唐的一個傳奇了。

最後一次,史書上說他是因為嫉妒房玄齡權勢超過自己,所以汙蔑後者造反,然後被李世民嗬斥。

不過李世民對他,確實很欣賞。

那一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便是他為蕭瑀做的詩。

正詫異的溫禾,沒有發現,他此刻的神情正好落到李世民的眼中。

隻是後者並沒有聲張。

說完,蕭瑀的任命,李二便說起了昨日的事。

李承乾被罰跪的事情,早就不脛而走了。

隻不過一夜的時間,長安內便有了風聲。

不少人甚至都在傳,李世民很有可能要立李泰為太子。

也就是李泰住在溫禾家的這個消息,隻有少數人知道。

要不然他家門口,肯定門庭若市。

一群人想要試探的,去見李泰了。

不得不說,李世民之前將李泰送到溫禾家裡,確實是有先見之明。

隻是對於溫禾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昨日中山王之事,乃朕之過錯,國法之重不可輕視,朕深以為然,但卻知行不一,多虧中山王提醒,朕才沒釀成大錯。”

李世民一番話,大殿內所有人臉上的神色都有些古怪。

他說的這些,雖然不是明旨下詔,不算是罪己詔。

可畢竟是他親自說出來的,這是要記錄起居錄的。

所以和罪己詔已經沒有什麼區彆的。

眾人心中都不禁疑惑,不明白為什麼李世民如此鄭重的在朝議上說這番話。

“啟稟陛下!”

就在這時。

隻見蕭瑀站了出來。

剛剛被封為太子少師的他,還兼任尚書左仆射的他,至少在名義上已經壓過了房玄齡等人一頭。

他這個時候突然站出來,不少人神色都不由肅穆起來。

以為是蕭瑀和李世民做了什麼交易。

而長孫無忌、房玄齡,這些昨日一同被召見的人,都是一副意料之中的模樣。

“臣聽聞,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這段話的意思,也就是後世總結的“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

也就是古人喜歡在重大的事情上引經據典。

在蕭瑀說這個典故的時候,在場不少人都不由屏氣凝神了起來。

溫禾也隱隱感覺,似乎要發生什麼大事了。

“中山王為母而跪,乃是孝,與君父進言乃是忠,如此忠孝兩全者,乃陛下之麒麟也,如今陛下登九五,而東宮空虛,臣為太子少師。”

蕭瑀說到這,突然停頓了一下,向著李世民大拜。

而他後麵的話,已經被不少人猜出來了。

至少溫禾已經知道他後麵要說什麼了。

“臣請陛下立儲!”

說罷,這一聲宛如一聲晴天霹靂落在太極殿內。

玄武門的事情才過去沒多久。

李世民也才剛剛登基不久。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作為嫡長子的李承乾,日後必定是太子無疑。

可這事現在卻沒有人敢在李世民麵前提。

就連長孫無忌,都沒站出來。

而蕭瑀竟然做了出頭鳥。

‘立儲而已,有必要搞的這麼複雜?’

溫禾捂著嘴,打了個哈欠。

他甚至都不用去猜就知道,蕭瑀這麼做,肯定是李世民授意的。

所以他才得了太子少師。

李二肯定是擔心昨日李承乾罰跪的事,被傳言出去,會讓長安再起風波。

沒聽到,蕭瑀口中在那顛倒黑白嗎?

昨日李承乾明明是被罰跪的,可在他口中,卻變成了為了長孫無垢而跪。

這就突出了李承乾的孝。

“高明還小,此事現在議,還為時尚早吧?”

李世民笑著掃了滿殿文武一眼,最後餘光落在了,末尾正哈氣的溫禾身上。

‘這豎子,難道就一點都不關心高明之事,竟然還在那犯懶,今早習武的時候,便一副還沒睡醒的樣子。’

他在心裡腹誹著,不過臉上笑意未減絲毫。

他卻不知道,他在心裡罵溫禾的時候,後者也在心裡鄙夷了他一番。

‘蕭瑀剛才說的是讓你立儲,又沒說讓你立李承乾為太子,你這話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這事溫禾今天肯定是不會出頭的。

前麵那麼多高官在,他說不說話都無所謂。

這朝議他早就不想來了。

‘得想個辦法以後不來參加這朝議。’

這每天,天不亮就要被李世民抓來習武,緊接著飯都沒吃,就被帶來太極殿。

很影響他發育的好不好。

就在溫禾想著這些的時候,房玄齡和杜如晦相繼出班了。

二人也引經據典了一番。

溫禾聽的雲山霧罩的,反正他們的中心思想就隻有一條。

“陛下立儲吧,中山王李承乾不錯,就讓他做太子吧。”

最後尚書省、門下省以及中書省的三省長官都出來附議了。

六部六位尚書、十二個侍郎也都一同出班。

“臣附議!”

等到魏征帶著禦史台的人出列後。

李世民捋了一下胡子,壓下勾起的嘴角來,“深思熟慮”之後才點頭道。

“既然諸位卿家都推崇高明,朕也不好違背了眾臣之意,也罷,待改元之後,讓太史局擇吉日,迎中山王入主東宮。”

想要在大唐成為太子,有兩條路走。

一個是被正式冊封,經過一係列繁瑣的儀式後,成為儲君入主東宮。

另一個簡單一些,就是走李世民的路子。

‘我得想個辦法出去一段時間。’

溫禾心中思量著。

李承乾封太子,他作為先生,肯定要被賦予一些任務。

而且肯定很乏味。

正當他如此想的時候,李世民的目光忽然看向了他。

“溫嘉穎。”

“額,臣在。”

在溫禾出班的時候,前麵那些官員都回頭看向了他。

他在這太極殿內算是一個異類了。

以十歲的年齡,跨過了那道門檻。

要知道,多少人終其一生,都無法進入這太極殿一步。

“你與高明亦師亦友,既然高明將為太子,朕打算……”

“啟稟陛下,微臣有事奏稟!”

李世民話還未說完,溫禾突然打斷了他。

“大膽!”

一旁當即有禦史出來嗬斥他。

“溫縣子不顧朝議之禮,冒犯君上,當杖責!”那禦史一頭白發,胡子都快耷拉到胸口了。

看著至少五六十,說話倒是中氣十足。

李世民眉頭頓時皺了起來,眼中帶著幾分慍怒。

“額,陛下,臣不是故意的,臣年紀還小,這不懂禮儀也是有的吧。”

溫禾乾乾的笑了兩聲。

皇位上的李世民,這才散去了怒火,笑了起來:“嘉穎才十歲,何必苛責。”

他剛才生氣不是因為溫禾,而是覺得那老禦史有些小題大做了。

那個出班的禦史,有些坐蠟,向著李世民行了一禮,又退了回去。

“好了,你這豎子要說什麼?”

李世民眼眸微眯,望著溫禾。

“陛下,工部那造紙工坊已經全麵竣工了,第一批紙即將完工,臣怕出了紕漏,所以想請旨親自去盯著。”

溫禾笑著。

眾人不禁錯愕。

這種小事,也值得請旨?

這不荒唐嗎?

可是李世民卻知道,溫禾故意打斷他,說這番話,明顯是有彆的意思。

他嗤笑一聲,指著溫禾罵道:“你這豎子,彆以為朕不知道你想什麼,什麼親自盯著造紙,你是不想來上朝,不想做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