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約一小時後,飛機降落在洛陽機場。一輛無標識的黑色麵包車已經在等待,將他們直接送往考古現場。
夜色中的工地被臨時照明燈照亮,周圍設立了警戒線,幾名穿著製服的安保人員把守入口。看到他們的車輛靠近,一位穿著考古工作服的中年人快步迎上前來。
“李研究員,”蘇雨晴向他點頭示意,“情況如何?”
“目前現場已基本清理完畢,”李研究員低聲回答,不時警惕地環顧四周,“但我們有些麻煩。半小時前,有幾名東洋國考古學家到達,聲稱有官方邀請函參與聯合考察。當地文物部門確認了他們的證件,無法阻攔。”
蘇雨晴的表情變得更加嚴肅:“他們現在在哪裡?”
“已經下到地下建築群了,說是進行初步記錄工作。”
“石井在其中嗎?”
李研究員點頭:“是的,他是小組負責人。”
蘇雨晴迅速做出決定:“我們立即下去。鄭博士,請在地麵協調,保持通訊暢通。”
她轉向林暮秋:“記住,保持冷靜,儘量不要直接展示你的能力,除非絕對必要。跟緊我,不要單獨行動。”
林暮秋鄭重點頭,感到心跳加速。他們快步穿過工地,來到一個臨時搭建的電梯前。這電梯通往地下約二十米處的古代建築群。
隨著電梯下降,林暮秋開始感受到一種熟悉的能量波動,比他之前經曆過的任何遺址都要強烈。這種感覺既令人興奮又有些不安,仿佛有什麼重要的東西在召喚他。
電梯門開啟,他們步入一個巨大的地下空間。這裡原本可能是某種儀式廳堂,現在已被現代支撐結構加固。大廳中央是一個精致的金屬構造,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天文儀器,由多層旋轉環組成,中心懸掛著一個發暗的水晶球體。
在裝置周圍,幾名身著深藍色工作服的人正在小心翼翼地記錄和測量。看到蘇雨晴和林暮秋進來,他們停下工作,為首的一位中年男子向前走來。
“蘇女士,”他用流利但帶著明顯口音的炎夏語言說道,“真巧。我是石井隆一,日升研究會東亞文物研究部門主任。”
石井看起來約四十歲出頭,身材中等,戴著一副細框眼鏡,舉止彬彬有禮,但眼神卻透著一種難以捉摸的銳利。他的目光在林暮秋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評估這個年輕人。
“石井先生,”蘇雨晴保持著專業的語氣,“沒想到會在這裡見到你。我記得上次是在埃及的那處遺址?”
“是的,可惜那次我們的合作被。。。意外中斷了。”石井微笑道,字裡行間透著某種未說出口的曆史。
他轉向林暮秋:“這位是?”
“林暮秋,我的助手,考古係學生,”蘇雨晴簡單介紹,顯然不想多說,“你們的研究有什麼發現嗎?”
石井做了個邀請的手勢:“不如一起看看吧。這個裝置非常獨特,可能是漢代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之一。有趣的是,它似乎不僅用於觀測,還有某種。。。能量調控功能。”
他們走向中央裝置。靠近後,林暮秋感受到更強烈的能量波動,幾乎讓他頭暈目眩。裝置表麵的符號在他眼中似乎微微發光,傳遞著複雜的信息。
“這是一個能量集中器,”林暮秋不自覺地低語,然後意識到自己說出了聲,連忙補充,“呃,根據形狀和構造來推測的。”
石井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非常準確的直覺,林同學。我們的初步分析也是如此。這個裝置似乎能夠收集某種自然能量,可能與地磁場或天體輻射有關。”
蘇雨晴警惕地觀察著石井和他的團隊,確保他們沒有對裝置進行不當乾預。同時,她輕輕地在通訊器中說了什麼,可能是向地麵團隊報告情況。
林暮秋集中注意力,試圖更深入地感知裝置的功能。隨著他的專注,那些符號開始在他腦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圖景:這個裝置確實是一個能量收集器,但不僅僅是被動收集。它能夠通過調整內部環的位置,主動引導龍脈能量沿特定路徑流動,可能用於預測天象變化,也可能用於影響區域氣候。
就在這時,石井的一名助手不小心碰到了裝置的一個小零件,發出一聲清脆的金屬聲。突然,整個裝置輕微震動,中央水晶球開始發出微弱的藍光。
“它在激活!”石井驚呼,語氣中混合著興奮和警惕。
林暮秋感到一股強烈的能量潮汐從裝置擴散開來,環繞整個空間。同時,他注意到環形結構開始緩慢轉動,但運動方式似乎不協調,像是機器出現了故障。
“這不對,”他低聲對蘇雨晴說,“能量流動不平衡,可能會造成不穩定。”
蘇雨晴立即行動起來:“所有人後退!裝置可能不穩定!”
石井也意識到了危險,命令他的團隊撤離。但他自己卻留在原地,似乎被這一景象深深吸引。
“石井先生,危險!”蘇雨晴喊道。
但石井已經拿出一個小型設備,開始對裝置進行掃描和記錄。“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說,“我們必須記錄激活過程。”
與此同時,裝置的光芒越來越強,金屬環的旋轉也越來越快。林暮秋感到空氣中的能量已經達到危險水平,隨時可能失控。
“我們必須穩定它,”他對蘇雨晴說,“否則能量外泄可能導致整個地下建築坍塌。”
蘇雨晴猶豫了一瞬:“你有把握嗎?”
“我。。。不確定,但我能感覺到它的運行模式。”林暮秋誠實地回答。
在危機時刻,蘇雨晴做出了決定:“試試看,但一有危險立即撤離。”
林暮秋深吸一口氣,慢慢接近裝置。他能感受到能量流動的紊亂,就像一條失控的河流。根據直覺,他伸出雙手,懸停在裝置的兩側,閉上眼睛,專注於感知能量流動的模式。
他開始引導自己體內的能量,形成一種與裝置相協調的振動。就像用一個音叉校準另一個音叉,他試圖幫助裝置恢複正常的能量流動節奏。
石井驚訝地看著這一幕,似乎立即理解了林暮秋正在做什麼。“他是個源士,”他低聲說,眼中閃爍著驚異和某種計算的光芒。
裝置的震動逐漸平穩,中央水晶球的光芒也變得柔和而穩定。金屬環的旋轉速度降低,最終形成一種和諧的模式。整個空間的能量場重新平衡,危機暫時解除。
林暮秋睜開眼睛,感到一陣虛弱。他本能地向後退了幾步,蘇雨晴立即上前扶住他。
“乾得好,”她低聲說,同時警惕地看向石井,“不過現在他們知道你的能力了。”
石井隆一走上前來,表情複雜:“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林同學。你是個天賦異稟的源士。”他停頓了一下,“天機局真是慧眼識珠。”
蘇雨晴站在林暮秋前麵,保持警惕:“石井先生,這個裝置顯然具有高度危險性。按照國際協議,我們需要立即封鎖現場,進行專業評估。”
石井似乎權衡了一下選項,然後點點頭:“當然,安全第一。不過,我希望日升研究會能繼續參與後續研究。畢竟,我們的專業知識可能有所幫助。”
“這將由相關部門決定,”蘇雨晴diloatically地回答,“現在,我們需要疏散所有人員。”
在隨後的混亂中,考古現場被完全封鎖,專業人員進入進行風險評估。林暮秋和蘇雨晴被帶到一個臨時指揮中心,向陳局長報告情況。
“裝置已經被穩定,但仍處於半激活狀態,”蘇雨晴彙報道,“初步判斷是漢代用於引導和調節區域能量流動的裝置,可能與農業生產和氣候調節有關。”
陳局長通過視頻連線點點頭:“石井的反應如何?”
“他已經識彆出林暮秋的源士身份,”蘇雨晴神色嚴肅,“這可能會使林暮秋成為他們關注的目標。”
林暮秋感到一陣不安:“我是不是搞砸了?應該更謹慎一些的。”
“你救了所有人,”蘇雨晴少見地給了他一個安慰的眼神,“在危機時刻,你做了正確的選擇。至於石井。。。我們本來就預料到會與他們有所交集。”
陳局長思考了一會兒:“此事後續由專業小組接手。蘇雨晴,你和林暮秋明天返回燕京。林暮秋在公開場合的安全級彆需要提升,我會安排必要的保護措施。”
在返回臨時住所的路上,林暮秋仍在思考白天的事件。他不僅對古代裝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還第一次直接利用自己的能力解決了實際危機。儘管疲憊,但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蘇雨晴,”他突然問道,“你見過的最古老、最強大的源力裝置是什麼?”
蘇雨晴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決定是否回答這個問題。最終她說:“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有一個被稱為天宮的遺址。據說那裡保存著前文明留下的最完整技術體係,能夠影響整個地球的能量流動。”
“天機局找到它了嗎?”
“隻有一些線索和傳說,”她回答,眼神透露出罕見的向往,“找到天宮是許多源士的夢想,但也可能隻是個美麗的神話。”
那天晚上,林暮秋躺在床上,難以入睡。他回想著裝置激活時的感覺,那種與古老能量共鳴的深層連接。他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已經不可逆轉地改變了——他不僅僅是在研究曆史,他正在成為一個更大故事的一部分。
而在遠處的某個酒店房間,石井隆一正在向日升研究會總部報告今天的發現,特彆強調了那個年輕源士展現出的非凡天賦。在他的計劃中,林暮秋已經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