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山脈考古實習結束後的兩周,林暮秋回到了燕京的大學校園。表麵上,一切如常——他依舊按時上課,在圖書館研讀古文獻,與同學討論考古理論。但隻有他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天下午,林暮秋獨自在考古係的標本室工作。這是一個安靜的空間,四周的玻璃展櫃中陳列著各個時期的文物,從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到明清的瓷器應有儘有。作為係裡成績優異的學生,他獲得了在這裡協助整理新到標本的機會。
他小心地打開一個標有“西周青銅器殘片”的盒子,取出裡麵的金屬碎片。就在他的手指接觸到青銅表麵的刹那,一種熟悉的感覺湧上心頭——那種在雲南洞穴中第一次體驗到的奇異連接。
青銅殘片在他手中似乎變得溫暖,一股微弱的能量從金屬傳遞到他的指尖。閉上眼睛,林暮秋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係列畫麵:一個古代工匠正在熔煉金屬,一座宏偉的祭祀場所,一場盛大的儀式。。。。這些畫麵如此清晰,仿佛他親身經曆過一般。
“這不可能”林暮秋輕聲自語,驚訝地睜開眼睛。
幾秒鐘後,畫麵消失了。他看著手中的青銅殘片,意識到自己似乎看到了這件器物的過去——它的製造過程,它的用途,甚至是它周圍的世界。
好奇心驅使下,林暮秋依次觸碰了房間裡的其他文物。每一次接觸都帶來不同的景象:漢代玉璧展示了一個官員在朝廷上的場景;唐代金飾讓他看到一位貴婦的日常生活;宋代瓷碗則顯示了一個繁忙的窯場。
這些景象並非連貫的敘事,而是零散的片段,就像是物品本身記錄下的瞬間記憶。更奇怪的是,那些年代較近的物品,如明清時期的文物,能量反應較弱,畫麵也更加模糊;而那些遠古時期的物品,尤其是帶有特殊紋飾的器物,則能量強烈,景象清晰。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林暮秋坐在工作台前,試圖理解自己身上發生的變化。雲南洞穴中的那個符號顯然觸發了某種潛在的能力,讓他能夠通過接觸感知古物中殘留的能量和信息。
正當他沉思時,標本室的門被推開了。
“林同學,你還在這裡啊。”趙鴻遠教授走了進來,手中拿著一疊文件。作為考古係的資深教授,趙鴻遠是林暮秋最尊敬的導師之一,在古代文明研究領域享有盛名。
“趙教授,”林暮秋連忙站起來,迅速將青銅殘片放回盒中,“我正在整理上周送來的新標本。”
趙教授走近,目光掃過工作台上的文物,然後若有所思地看向林暮秋:“聽說你在雲南的實習中發生了一些意外?”
“隻是一點小事,”林暮秋謹慎地回答,“洞穴裡有小型坍塌,但我沒受什麼傷。”
趙教授點點頭,眼神中閃過一絲林暮秋無法解讀的情緒:“我看過劉教授的報告了。那個洞穴的發現非常有趣,特彆是那些壁畫。。。。。它們顯示了一種我們之前從未見過的藝術風格和象形文字係統。”
林暮秋沒有提及那個隱藏的小房間和神秘符號,隻是點頭表示讚同。
“對了,”趙教授換了一個話題,“有一件事我想請你幫忙。考古係最近收到了一批疑似商代的青銅器,據說是在河南安陽新發現的,但真偽尚待確認。我想借用你對商周青銅器的專業知識,一起研究一下。明天下午有空嗎?”
“當然,我很樂意。”林暮秋回答。
趙教授微笑點頭:“那就明天下午三點,我的辦公室見。”他轉身準備離開,但在門口又停下來,轉向林暮秋:“對了,最近感覺如何?有沒有。。。任何不同尋常的感覺?”
這個問題來得突然而奇怪,林暮秋感到一陣警覺:“沒有什麼特彆的,教授。為什麼這麼問?”
“隻是關心學生而已,”趙教授笑了笑,“畢竟洞穴事故不是小事。好好休息,明天見。”
趙教授離開後,林暮秋仍站在原地,心中充滿疑問。教授的最後一個問題太過刻意,就像他知道些什麼但不願直說。這讓林暮秋決定暫時對自己的新能力保持謹慎,至少在他更好地理解它之前。
晚上回到宿舍,林暮秋躺在床上,凝視著手掌。在他的意誌控製下,一絲微弱的藍光在指尖閃動,如同水波般流動。他發現自己不僅能感知古物中的能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和控製這種能量。
這種能力既讓他著迷又感到不安。它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是他?世界上還有其他人擁有類似的能力嗎?
窗外,燕京的夜空被城市的燈光染成了橙黃色,星星幾乎不可見。林暮秋想起了雲南那個夜晚,星空如此明亮,山脈如此神秘。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自己的命運已經與那些古老的秘密緊密相連,而明天與趙教授的會麵,可能是揭開這一切的第一步。
帶著這些思緒,他慢慢閉上眼睛,進入了夢鄉。在夢中,他再次看到了那個神秘的符號,它在黑暗中發著光,像是一把鑰匙,等待著打開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