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國仇家恨(1 / 1)

推荐阅读:

李承乾很理解李世民對高句麗的執著,廣袤肥沃的黑土地,相對嚴寒惡劣的自然條件,孕育剽悍的民眾,不早些收拾遲早是中原大患。

朱明王朝打了半個世紀,最後功敗垂成。高句麗和突厥,隋朝就開始打,隋唐初期,多次大規模對外戰爭,都和這兩個國家有關。

“承乾,阿耶問你的是大事,你要是去過一定要告訴阿耶。高句麗同吐穀渾、高昌這種烏合之眾不一樣,其威脅不亞於北邊的突厥,西邊的吐蕃,朕不會把高句麗和突厥這個禍害留給後世兒孫,就是打不死他,也得把他打殘了。”

李承乾道:“去過,臣不僅去過,還能手繪當地輿圖。”

李世民狂喜,激動的握住李承乾胳膊,道:“承乾,此話當真?”

胳膊上的脹痛襲來,李承乾忙道:“鬆開,鬆開,我不是你的巨闕天弓。”

李世民趕忙抽回手,李承乾直接往外側挪,道:“陛下,掐臣脖子都行,沒事不要抓臣的手腕和胳膊,臣可不想再殘廢一次。”

“誰要你跟琉璃似的,脆的不行偏喜歡跟人來硬的,朕要不是你阿耶,就憑你那沒眼看的打法敢和朕動手,你墳頭草現在比樹高。”

李承乾:……

“你怎麼會這麼上心高句麗?”

李承乾哈哈一笑,道:“陛下晚年發兵高句麗,沒完成滅國的目標,加上唐軍損失過大,陛下覺得自己吃了敗仗,歸途心情鬱鬱,能把陛下打鬱鬱的仗,臣特彆感興趣。”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兔崽子,真欠啊!

“所以,隻要有機會臣就會查閱相關史料。不過可惜,能查閱到的資料太少了。一直到臣輪回的最後一世,中學接觸地理學科,再次涉及到高句麗地區,臣所在的那個時代叫東北地區,上網一搜整個東北地區地形地勢一目了然。臣再次翻閱史料,查看陛下當年打過的城池,繪圖分析高句麗為什麼能躲過滅國之禍。”

李世民笑而不語,小兔崽子或有看他笑話的意思,可若不在乎,誰會去翻舊賬。

“為此我爸媽還誤會了,以為我是喜歡東北,那一年暑假放假,我媽直接帶我去東北玩兒了一個來月,後續又多次帶我去東北旅遊。”

李世民冷哼一聲,道:“整天就知道玩,你玩物喪誌也就罷了,那個小吏和教書先生一把年紀也沒個正形,隻一味縱容你。”

又在這裡嘲諷他爸媽,李承乾邪火直竄,道:“從七歲入學開始,十八年學習生涯,臣一直都是師長和家父家母的驕傲,認識家父家母的人提起臣,都隻有羨慕家父家母的份兒。實在是抱歉,讓陛下失望了,臣沒有玩物喪誌。不過,也不用抱歉,臣在貞觀朝確實玩物喪誌,還成了個瘋子,陛下沒有失望。”

李世民兩鬢突突的疼,大腦熟悉的轟鳴感,李承乾這個逆子,是知道怎麼誅心他的。

“不想挨打就給朕閉嘴!”

李承乾合上眸子養神,閉嘴就閉嘴,本來就不想說話,是皇帝一直逮著他問東問西。

少時,馬車經過鬨市,自市坊界限打破,長安繁華更勝從前,李承乾掀開簾子往外去看,想到家裡的老婆孩子,出來一趟給妻兒帶點兒東西回去。

“陛下帶錢了嗎?借臣一些。”

李世民道:“你想乾什麼?”

李承乾道:“外頭小玩意兒挺多,難得出來一趟,給太子妃和象兒帶些回去。臣沒帶錢,陛下借臣一點,有借有還。”

“出來探病,誰會帶錢?”

李世民敲了敲馬車,張阿難小跑上前伺候。

“阿難,出門帶錢了嗎?”

張阿難道:“沒帶!”

聞言,李世民揮揮手,張阿難識趣的退下。

“陛下,這馬車不隔音,咱們說這麼多,張翁離得遠聽不到,趕車的人也聽不到嗎?”

李世民道:“所以,你猜一下,他為什麼叫啞奴?不用問,他也不識字!”

“那今天是買不成了。”

李承乾一抬頭,看李世民額間冷汗直冒,心下明了,皇帝被他刺激的頭風病犯了,這會子害頭疼。

“要不,臣給您按按?能緩解些許。”

李世民睜開眼睛,看著李承乾道:“那你坐那麼遠乾嘛?”

“臣再強調一遍,臣不是您的巨闕天弓。”

李世民:……

李承乾挪了過去,李世民側過身,背對李承乾。

“陛下,您可千萬要活得久一些,不僅那個高句麗要打,日本也要往死裡打,最好直接滅國屠城。”

李世民道:“日本又是哪個國家?跟倭寇一樣,同華夏有世仇?”

李承乾道:“倭寇就是日本,現在叫倭國,女帝篡唐之後,倭寇過來朝拜吹捧了一番,請求改國名,女帝賜名日本,意為太陽的根源。”

“看你恨日本,恨得這個樣子,朕都怕你哪天想不開弑君弑父。”

李承乾道:“這不一樣,咱們之間頂多是父子不和,臣最大的惡意就是送您去做太上皇。日本於我華夏,那是幾乎亡我華夏的亡國滅種之恨,國恨家仇,臣沒回來之前,隻恨自己是活物,恨不能化作東風快遞,直接飛日本,一頭紮富士山裡去。”

送他去做太上皇?

李世民輕蔑一笑,小兔崽子對他的實力沒點兒數。不過,自他們父子事情挑明之後,李承乾一改往日沉悶,驕傲自信、開朗明媚、謙遜有禮,這才是他記憶裡貞觀十年前的李承乾。

“東風快遞又是什麼東西?更厲害的武器嗎?”

李承乾頓了頓,洲長真會抓重點。

“後世絕對的高科技武器,帶核發射,可以滅一國的殺器,我華夏之外很多地方戰亂不斷,唯我華夏國內安定,百姓不受戰爭之苦,東風當居首功。”

絕對的高科技武器,李承乾弄不出來,李世民也沒有繼續問。

“孔穎達,到底是做過你老師,還是孔聖人之後,等你嫡長子降世,你上疏朕赦免孔穎達,朕下詔召他回京。”

皇帝要給他刷名聲,李承乾明白。

“陛下您想赦免,臣不過問,但要臣上疏請求赦免,那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道:“理由!”

李承乾道:“陛下猜一猜於誌寧、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幾個,臣隻對孔穎達重拳出擊?”

“為什麼?”

李承乾道:“張玄素剛直,他罵過臣,那時臣的功課的確不儘人意,不算無事生非,臣放下太子的架子,以學生的身份哄哄他,他的毛也就順了。於誌寧和杜正倫、孔穎達罵臣,是想學魏征,學的又不像,在那裡無事生非。臣之所以逮著孔穎達立威,主要是惡心孔家人。倭寇侵華,他孔家後人以忠孝立世,卻去恭迎賊寇,這種軟骨頭,提起來都晦氣,看一眼惡心。”

李世民是聽明白了,日本這個國家,李承乾恨不能直接讓其灰飛煙滅。

理解,就像渭水之盟,大唐的尊嚴被頡利踩在腳下,直接成了他心裡的刺,直到滅了突厥,擒了頡利到長安,他這口惡氣才散了。

李承乾在後世接受到的教導和當下不一樣,以朝代為本位的思想,換成了以國家和民族為本位,加上李承乾輪回過程中,參與過對日戰爭,眼睜睜看著國土淪喪。

前隋打高句麗失敗了,高句麗弄得京觀他隻是聽說沒見過,這他都忍不了,遑論看著八九歲的娃娃上戰場,三千多萬國人被殘殺,這種絕望、恥辱、仇恨不可想象。

他李世民在後世為帝,經曆過這一切,國家強大的第一件事,先送百十顆東風給日本,還要訓練一批殺手,滿天下追殺,把這個國家的人直接殺絕。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