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刷聲望(1 / 1)

推荐阅读:

遞到嘴邊的話,李世民當即接過來,道:“當初討論年號時,國舅提議天祐,中書令說天祐不好,看著像是把治理的責任推給上天,顯示不出治理的決心。規範商貿,管理外商,是朝廷治理的責任。現在已經是貞觀十三年,朕治理的決心未改,諸公卻沒了當初輔佐的初心。”

李承乾默默給皇帝點讚,這才是吵架,對方拿出與民爭利道德綁架,解釋就陷入被動了,直接綁架回去才是真理。

天佑?

李承乾聽到這個年號,大腦有那麼短暫的空白,這個年號似乎是大唐王朝最後一個年號,厲害了,這一波長孫無忌跳預言家。

蕭瑀道:“幾個商人而已,太子殿下言過其實了。”

李承乾輕笑,還是學之乎者也的人會吵架,皇帝的道德綁架不接,直接換個對象轉移矛盾。

“蕭侍郎,現在是陛下問話,你是不是先回君上的話?陛下問諸公,是否要將朝廷治理的責任,交給商賈?”

把朝廷治理的責任交給商賈,李世民險些沒憋住笑,兔崽子胡攪蠻纏的本事,著實讓他大開眼界。

大臣們反對設立市舶司和織造局,是因為一但朝廷插手接管,會損害到商賈背後世家大族的利益。

下放朝廷治理的權力給商賈,這於士農工商埋入骨子裡的朝堂諸公而言,無異於將他們的臉麵放在地上踩。

岑文本當即反駁:“朝廷治理的責任,怎麼可以交給商賈,貽笑大方。”

李世民道:“朝廷治理的責任不能交給商賈,你們又不同意朝廷對商賈進行治理,那你們說,該怎麼辦?”

侯君集道:“臣覺得,保持現狀就很好。”

李世民道:“侯卿的意思,還是要將朝廷治理的責任推給商賈,還是外商。”

侯君集閉麥,張公謹出列道:“一開始討論的是設立市舶司和織造局,與民爭利不合情理,太子殿下卻扯到了朝廷治理的責任,還是繼續說朝廷設市舶司和織造局與民爭利的本源問題。”

李承乾道:“陛下設立市舶司和織造局的目的,是要規範對外商貿,管理外商在唐交易,這就是問題的本源。”

李世民接過李承乾的話茬子,繼續道:“設立有司,對民眾進行管理,就是朝廷治理的責任,也是問題的本源。如果把朝廷的治理說成是與民爭利,那麼協同朝廷治理的諸公,你們的存在……”

皇帝說話點到為止,剛才反對的眾人集體沉默。

一刀命中要害,李承乾暗叫刺激,還以為皇帝嘴毒是衝他一個人來的,結果皇帝是平等的創死所有人。

“中書令,朕看你久久不語,可是有了主意?”

房玄齡道:“諸公爭論這許久,臣也在思考此事。發現前人不曾發現的問題,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治理,治理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朝廷治理的責任,不能推給商賈,故臣以為,當設立市舶司和織造局,同時還要立法,規範管理對外商貿以及外商的問題。”

馬周道:“臣附議!之前要做新預算,也說是沒有先例,玄成公那句話說得好,沒有先例就開創一個先例,若是可行,那就是造福後世的慣例。他今日抱病,若是來了,也必定會讚成陛下此舉。”

李承乾道:“臣也附議!”

理屈無力辯駁,眾大臣哪怕心有不甘,也隻能跟著一起附議。

李世民滿意點頭,武力也可以推行下去,可手段太過強勢,朝野上下彌漫一股惴惴之氣,並不適合治理,他還是傾向於大臣點頭,君臣一同將政令逐步落實。

“陛下,太子殿下東宮隻一個太子妃,不符合朝廷規製,皇後殿下逝世,陛下應當為太子殿下安排,綿延子嗣。”

這是要給他選妃?

李承乾頭皮發麻,他一個現代人跑古代來,三觀不合,娶妻完全搭夥過日子,一個太子妃他覺得夠了,他們夫妻兩個和尚挑水吃,再添幾個,水沒得吃,還得擔心後院起火。

“中書令,早朝議的是朝廷大事,是天下蒼生的福祉,孤的私事就不用占用早朝時間。”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蹙了蹙眉,不願意選美,不會是還喜歡男的?那個稱心?

韋挺道:“太子殿下,天家子嗣綿延,怎會是私事?臣附議!”

沒等李承乾開口,就是接連一堆附議,李世民抬手示意眾大臣歸位落座。

“太子,東宮隻太子妃一人的確有些少了。此事,是朕疏忽了,朕讓貴妃辦一場賞花宴,為你細心挑選幾個充入東宮。”

李承乾忙起身向皇帝拜了一拜,道:“陛下,太子妃有妊,臣不患無嗣,納妃一事,臣不願意。”

李世民真想扒開李承乾腦袋,看看李承乾腦袋裡裝了些什麼東西,前朝大臣才不會關心太子子嗣綿延的問題,是看中了太子地位穩固,想要塞女兒進東宮,與未來新君進行姻親綁定。

“諸卿提議甚好,隻是咱們太子和太子妃新婚燕爾,暫時不願納妃,此事暫且擱置。”

成婚四年的新婚燕爾,眾大臣不言,您是皇帝,您說了算!

李承乾默默鬆了口氣,皇帝開口替他擋了災,就不用他跟大臣們糾纏了。

李道宗道:“上次去東宮,東宮種了許多的菜,想不到太子殿下有此雅興。”

封建社會重農,看待太子種菜,他和皇帝關係不好,是他不務正業,他和皇帝關係好,那就是一種政治上的聲望。

李道宗是宗親,也是皇帝近臣,李承乾明白了,皇帝要給他刷聲望。

“之前閒賦在東宮,找點兒事情打發時間,草盛菜苗稀,讓禮部尚書見笑了。”

房玄齡道:“殿下不必自謙,臣上次同陛下去東宮,殿下種的菜比宮外的老百姓還要好。”

李世民笑道:“往年籍田禮,朕親耕,太子隻是扶犁。今年朕親耕過後,朕那一畝三分地交給太子來看管,今年秋收朕與諸卿共享朕與太子種的糧食。太子,你意下如何?”

皇帝的一畝三分地代表社稷,邀請他同耕同種,共同看管,代表什麼不言而喻,不過古人做事講究,要三辭三讓。

“臣菜種的一般,地估計種不好,怕壞了陛下心血。”

李世民很滿意李承乾的進步,道:“就是怕你種不好,朕才要教你,太子不必推辭。”

李承乾道:“臣才疏學淺,怕種不好,讓陛下煩心。”

李世民道:“種不好無事,可以學,不會種可不行。”

兩辭過後,事不過三,李承乾起身出列,向皇帝拜下,道:“蒙陛下不棄,臣拜謝陛下。”

李世民點點頭,道:“你恩師臥病,下了朝太子與朕一同去探望。”

李承乾應聲再次拜謝,歸位落座,一直到早朝結束,眾大臣退出殿外。

“你性子悶得很,菜種的著實不錯,有個喜好不至於把你悶壞了。”

李承乾道:“我不喜歡種菜,我爸媽喜歡,睹物思人,聊以慰藉。”

李世民:……

“說正事,東宮的確不能隻一個太子妃,大臣上疏你必須要考慮,姻親關聯政治,你應該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