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老招數,反絞他的雙手,踹他下跪,李承乾厭惡極了這招,道:“你不是說我邪祟嗎?直接拿出你戰場上殺人的招數,殺了我啊!”
李世民冷哼一聲,手上微微發力,李承乾疼得瞬間起了一身冷汗。
“朕會殺人,可朕更喜歡誅心。”言罷,李世民將人鬆開,道:“再來!”
來就來,他先動手是犯上,皇帝讓他動手就不是了,李承乾再次撲了過去,眼看皇帝又是老招數,李承乾一個側身,避開皇帝的擒拿。
李世民含笑點頭,十分滿意李承乾的進步,兔崽子吃了這麼多次的虧,總算長了點兒記性。
“那個小吏和教書先生那麼好,沒教你武功?也不見得把你教的多好,虧你還當個寶。”
李承乾才緩了一口氣,聽皇帝議論他爸媽,氣血泳又撲了上去。
李世民避開的一瞬間,右手已經扣住李承乾的肩膀,李承乾急忙轉身,又正中李世民下懷,右手順勢上滑,輕而易舉握住了李承乾的脖子。
呼吸不暢,李承乾本能去抓皇帝的手,李世民鬆開李承乾,往後退了兩步,雙手背在身後。
李承乾又一次撲上去,李世民故技重施避開,扣住李承乾的肩膀。有了上一次被鎖喉的教訓,李承乾微屈,繞皇帝右臂下一個翻轉,成功從皇帝轄製下脫身。
看李承乾又撲了上來,李世民實在沒眼看,這種橫衝直撞式的打架,怪不得在戰場上次次沒命,本想一個掃堂腿結束戰鬥,又怕控製不好傷了李承乾,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老招數擒拿,李承乾緊急閃避,沒避開。
李承乾後知後覺,剛才皇帝陪他玩兒,認真動手,他根本沒機會避開皇帝的攻擊。
李世民道:“逆子,就你這兩下子還敢跟朕打擂台,不知死活。”
李承乾死命掙紮,卻是毫無反抗之力,他恨極了這種被死死壓製的感覺。
“我爸媽教的不好,也比你養而不教的好。彆給我說你找了老師教我,我有錯他們罵我認,我沒錯他們羅織罪名也要罵我,他們是老師嗎?他們是你的帝王鷹犬,看陛下你的眼色行事,撕咬我的血肉,踩著我的屍骨,拿陛下你的賞賜,在青史上留名。說我奢侈享樂,我修繕東宮舊居,有李泰那一坊之地的芙蓉園還要奢侈?說我揮霍無度,李泰的用度是我的數倍,到底誰揮霍無度?為何沒有人敢指摘他?我在黔州不明不白的死了,你細心嗬護的好兒子李治,上位之後連李泰給你奔喪的機會都沒給,沒過兩年李泰也死在封地了。你親手毀了我和李泰,還要惺惺作態扮演什麼慈父,你根本不配為人父,你死了那條心吧!你說得對,無論我如何否認,改變不了我是李承乾的事實,可我告訴你,這輩子我永遠都不會叫你父親,永遠也不會,死了那條心吧!永遠,永遠都彆想。”
李世民把李承乾鬆開了,沉聲道:“不想叫就不叫,那個小吏和教書先生沒強求你,朕現在也不強求你,氣撒夠了,就回你的東宮去。”
李承乾愣在當場,李世民見狀,歎道:“那個小吏和教書先生,把你教的很好,朕用《帝範》教雉奴,可現在的你不需要了,你的品德很好。你怨朕對雉奴慈愛,對你不慈,可是承乾,朕願意做父親,你還願意做朕的兒子嗎?”
“不,我不願意,好不容易擺脫了你,我再也不要同你做父子了。”
說完,李承乾頭也不回的離開寢殿。
李世民揉著鬢角,扶著床榻坐下,看到太子出去,張阿難趕忙進來伺候,李世民看到來人,吩咐道:“你去安排,看京中哪個獲罪大臣的府邸還在,好生打理一番,作為晉王府,上元節過後,將晉王遷出甘露殿。這些孩子,真是沒一個讓人省心。”
一架打的李世民往後兩天都沒去東宮,魏叔玉、房遺直等人雷打不動到東宮打卡,各種吐槽自家老爺子。
李承乾默默在心底默默給眾人點了蠟,古代家長雞娃程度,絲毫不輸後世家長。
初七開朝當日,早朝李世民將李承乾做的預算報表送到馬周手上,道:“這是朕命太子做的河南縣預算,你們看一下,沒什麼問題的話往後地方預算就按照這個標準來。”
馬周大略掃了一眼,密密麻麻的表格數據,還是第一次看有人這麼做預算,但確實清晰明了。
“如此龐大的計算,臣等需要回去計算一下,三省各部門要進行推敲,如果沒有問題,可以下發施行。”
李世民道:“這份預算前天交上來,朕昨日專門找了十個人用算盤珠子核算了一遍,計算的數據沒有任何問題,考慮的問題也很是全麵,你們要是覺得有什麼不當之處,下了早朝就回去看,朝議同朕說。”
房玄齡不著痕跡看了馬周手上的預算冊子一眼,這預算絕不是皇帝下令太子做的,皇帝這是不願意太子樹敵大族出身的官員,直接把事給攬了。
“陛下已經找人核算過了,那必然是沒問題的,直接讓民部下發,讓各道治下縣級官員照著上交預算。”
“中書令說可以,想來不會有問題。”李世民看向馬周,道:“馬卿,你是民部尚書,你可要再次核算?”
馬周道:“太子殿下轄製尚書省,預算是陛下讓太子殿下親自做的,中書令所在的中書省審核通過,臣必定與魏侍中協同門下省各部有司,將此事落實。”
李世民滿意點頭,道:“自隋末以來,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我大唐立國以來,與民休息,而今百廢俱興,海外貿易往來頻繁。其中以廣州、泉州、揚州尤甚,可是朝廷在有關海外貿易管理上,還沒有一個全麵的方案。”
李承乾愣住,他之前上疏設立皇商,由朝廷接管海外貿易,皇帝始終壓著他的奏疏,後來同意了,卻也是要他去得罪這個人,現下皇帝親自下場辦理此事,他自然知皇帝對他的維護之意。
揚州海外貿易的貿易據點之一,直接關聯江東士族的利益,作為江東士族朝堂話事人的蕭瑀第一個站出來,問道:“不知陛下要如何進行管理?”
李世民道:“朝廷此前沒有管理的先例,同外商進行貿易往來的一直是民間的商戶,朝廷隻向商人收稅,這樣下去不好。朕的意思在廣州、泉州設立市舶司,揚州海口主要以絲綢貿易為主,設織造局。冊封市舶使,織造使,官階四品,總管對外貿易。”
蕭瑀道:“陛下,官不與民爭利,何況是朝廷,陛下設立市舶司、織造局,收民財於官中,實在是有悖聖王之德。”
李世民道:“漢朝的武帝將鹽鐵官營,當年也是掀起了一陣議論,可於國有利,被沿用至今。朕今設市舶司、織造局同理。”
張亮也出麵勸阻道:“漢武橫征暴斂,民不聊生,險些造成亡秦之禍,陛下豈能效仿漢武帝?”
楊師道緊隨其後,道:“臣也以為不妥,這同鹽鐵不可同一而論,朝廷直接從商人手裡搶生意,傳出去百姓會說朝廷吃相難看。”
李世民緊了緊拳頭,就差沒說他吃相難看了!
高士廉也出列反對,道:“鹽鐵和商貿怎麼可以扯到一塊,自古以來沒有這個道理。哪有朝廷大行商賈之道的?這是本末倒置!”
經營海外商貿的商人,背後都有世家大族站台,此舉無異於同整個大族為敵,大族之下又依附有寒族,堪稱虎口奪食。
李世民道:“朕此番做法,隻是規範對外商貿,不是要朝廷行商賈之道,更非與民爭利?”
侯君集道:“要規範對外貿易可以立法,派遣官員親自管理,殺雞焉用牛刀?”
李承乾看向侯君集,代北士族的朝堂話事人。此人當年支持他,一來被皇帝冷落心存怨恨,二來提升代北士族在朝堂的影響力,三來覺得懦弱他好控製。
細數剛才發言的官員,關隴、江東、山東、代北,四大世族聚齊了,一個都沒少,真團結。李承乾看向皇帝,皇帝愛名聲,願意拉下名聲,將他剝離出是非
不表態本身就是一種站隊,他從來都在是非中,李承乾起身向皇帝拜了一拜,道:“陛下,臣有一言,請諸公靜聽。”
李世民耐心已經耗儘,正欲單方麵結束爭論,直接武力威懾,下詔施行此事,就見李承乾起身,他不願李承乾摻和此事,是不願太子樹敵太多。
皇帝正要開口駁回,就聽李承乾道:“陛下的意思是要對外商進行管理,以規範唐人對外商貿,規範外商在唐行為,這本就是朝廷治理的責任。諸公認為不該,那麼請問諸公,若無朝廷統一管製,安知這些外商得勢之後,不會在中原大地胡作非為,威脅地方安定,引起不必要的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