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打量著李承乾的臉色,對他的厚賞是一點提不起興趣。
“高昌國朕肯定要打的,高明要不要跟著侯君集一起混個軍功?”
李承乾搖搖頭,道:“臣自己什麼斤兩,還是有點兒自知之明的,打仗上臣沒那個天分,外行不指導內行。”
李世民道:“誰說讓你指揮?你敢指揮,朕還不放心呢!你為主帥坐鎮軍中就行,侯君集為副帥指揮攻打高昌。”
李承乾笑道:“陛下為臣壯勢,這些臣明白,可假的就是假的,哄哄外頭那些小老百姓還差不多。朝中那些驕兵悍將,哪個跟著陛下一路拚殺出來的,臣有沒有作戰能力,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來。”
李世民心中十分欣慰,君子不重則不威,李承乾要是答應了這種欺世盜名之事,反倒讓他憂心。
“可朕總要賞賜你些東西。”
李承乾垂眸思索,老板要給好處,是可以趁機撈些好處。
“流放嶺南除外!流放其他地方也不行!”
李承乾:……
這個梗是過不去了嗎?
“你實在想不出要什麼,朕給你一個賞賜。”
李承乾道:“什麼賞賜?”
李世民道:“往後休沐,朕與諸位大臣出遊或是宴會,你都跟著一起參加。”
李承乾:……
休假日公司團建,獎勵一個非參加不可!
看李承乾如喪考妣的臉色,李世民沒好氣道:“彆不識好歹,有資格同朕出遊的大臣,哪個不是位高權重?你同他們多交往對你沒壞處。”
李承乾道:“陛下組織圍獵或者設宴,有沒有問過眾位大臣的意思?好不容易得來一日空閒,想在家裡同妻兒敘敘話,或者睡個懶覺,還要陪陛下出遊,出席宴會?”
李世民:……
“下次問問輔機他們,他們要是不願意,下次朕就不組織圍獵或者賜宴了。”
李承乾無語,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陛下的圍獵和賜宴,誰敢掃興?”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笑著道:“朕眼前不就有一個嗎?”
李承乾:……
李世民道:“從前的高明,這個時候該跪地請罪了。”
李承乾頓了一頓,剛穿回來時那些作為,連他都說不清,是不是當年之事不甘心,老揪著皇帝抬舉李泰的事情,誅心皇帝。
隋文帝廢楊勇一直被人議論,皇帝那麼好麵子的人,隻要他沒有大過,皇帝不會主動廢了他,可他就是想看皇帝不痛快。或許,當年的一切,所謂放下隻是因為時空不一樣了,暫時被埋藏了。
真是要多謝皇帝,陰差陽錯質問他對蘇氏母子的安排是否存在合理性。一語驚醒夢中人,那個擰巴在封建社會裡,差點兒陷進去的李承乾,在那一刹被高明喚醒。
“陛下需要的話,臣現在也可以請罪。”
李世民道:“也沒跟著魏征幾天,他的掃興學了個十成十,你就不能學學青雀,人家青雀多會討人開心。”
李承乾笑道:“青雀有青雀的好,臣也有臣的好。我們都是被人珍重,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
李世民心口傳來一抽一抽的痛,是他的方式出問題了嗎?越寵這崽子離他越遠?
“高明,阿耶也很愛你,你在阿耶心裡,也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
李承乾含笑點頭,道:“臣信,畢竟太子隻有一個,陛下不可能同時立兩個太子。”
李世民垂眸不語,飲了口茶湯,以李承乾的聰慧,聽得出他弦外之音,可這個孩子三兩句話,雲淡風輕的扯開話題,不接受他的示好。
“陛下,沒彆的事情,臣先回東宮用膳,再睡上半個時辰。”
李世民道:“朕也要傳膳了,你留在這裡用膳,歇息,免得你來回跑。”
李承乾道:“陛下,臣吃不慣尚食局的飯菜。”
李世民道:“你那些清湯寡水吃得身體都成什麼樣了?圍獵一日,虛的不成樣子了。”
李承乾道:“臣圍獵一日,渾身酸痛,是因為臣時常不大動身體,身體一時適應不過來,不是臣的身體虛虧。陛下可以召禦醫為臣診治,臣身體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李世民:……
他就是找個借口留人吃飯,這兔崽子是聽不懂人話嗎?
“你那些清湯寡水有什麼好吃得?”
李承乾道:“風疾傳之後人且無法根治,陛下有風疾,臣多半也會有,過而立之年極容易發病。飲食上注意些,可減少發病的次數,降低發病時的痛苦,推後發病年齡。”
李世民冷哼道:“你都知道,怎麼也不見你上疏勸諫朕調整飲食?”
李承乾道:“臣之前向陛下進言,陛下未曾放在心上,還懷疑臣窺探聖體,彆有居心,臣哪裡敢多言?”
“你……”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指著李承乾氣的半晌說不出話來。“回東宮去吧!朕多看你一眼,能少活一年,朕還想多活幾年,趕緊滾!”
李承乾暗道:他要有這個本事,保證天天來甘露殿晃悠,爭取早日送走皇帝,自己當家做主。
“臣告退!”
才出甘露殿,就有宮人疾步過來稟報,衛國公李靖和英國公李世績在東宮候著他,李承乾不由得加快了腳下速度。
拜師第一日,就讓師傅候著他,李承乾心裡苦。不過想想貞觀晚年和高宗時期的政治生態,李靖還被形容成司馬懿,這兩位能善終,跟他們謹小慎微的性子有關。
看到李承乾,李靖和李世績同頻下拜,李承乾上前將人扶到上座,旋即命人上茶,親自奉茶拜師。
“不知二位師傅來了,讓二位師傅久候,學生失禮,二位師傅莫要見怪。”
李靖道:“陛下留殿下議事,臣二人居家閒賦,等一等無礙,殿下不必客氣。”
李承乾笑笑,他真不是客氣。
東宮的菜式,他自己吃幾口行,用來待客還是有些格格不入,李承乾吩咐宮人通知尚食局送膳,招待李靖和李世績。
皇帝下詔,李承乾知道此二人不過來走個流程,用過膳按部就班的將二人送出去。
午後太極殿朝議,魏征同李世民又吵起來了,魏王泰求見要為母親長孫皇後修建佛像祈福,李世民準了所求,令李泰親往洛陽負責此事。
魏征大加反對,不顧李世民鐵青的臉色,寸步不讓。他認為貞觀九年到貞觀十一年,三年之內兩次動兵,新邊防整頓需要大筆銀錢投入,年年都可能發生的水旱洪澇需要朝廷出錢賑災。
李世民氣的拂袖而去,朝議不散而散,眾大臣又不好離開,目光齊刷刷落在了李承乾身上。李承乾表示理解,皇帝中途退場,需要有人收拾殘局,以前他也沒少給皇帝乾這些事。
魏征不走,皇帝今天是不會出來的,大臣們還都得在這裡耗著,隻叫魏征一個人走,絕無那個可能。大臣們陸續離開,魏征仍不肯走,李承乾好說歹說,廢了半晌口舌,才將這位年級主任送走。
“這個魏征,朕的話都不聽,太子的話他倒是聽。”
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