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幸災樂禍的表情,被李世民收入眼底,李世民暗罵了句:兔崽子!
“這個吐蕃,打了敗仗過來求和還這麼趾高氣昂,要臣說就該把他們轟出去,發兵再打一次。”
房玄齡笑道:“杜荷那張嘴巴,吐蕃也沒討到什麼便宜,敬德何苦動氣。祿東讚入住四方館立刻上疏請求拜見陛下,不知陛下預備何時接見祿東讚?”
“三天後,具體事宜你們跟太子商量。”
半個多月沒休息好,亂糟糟的朝議,聽得隻想睡覺。李承乾揉著脹痛鬢角,這副身體有祖傳心腦血管疾病的基因,隻看什麼時候發病。
“這些日子,太子累壞了。撐不住就早些回去歇著,接見吐蕃的具體事宜,讓他們上疏送去東宮。”
蕭瑀道:“兩國邦交是大事,一兩句話說不清楚,奏疏難免有不妥當的地方,還是要太子殿下主持,眾人坐在一起商議核定才行。”
李世民道:“太子隻是主持事宜,事事要太子親力親為,要你們做什麼?朕聽玄齡說,太子早就將一切安排妥當,後續所以商議隻是走個流程。再說了,敗軍之將,還用得著如此鄭重其事?”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相視一眼,心下皆是一驚,皇帝這個維護程度,著實讓人想不到。
“謝陛下,那臣就先回去了。”
老板給了帶薪休假,李承乾半點不帶矯情,他保證將事情做好就行,沒有效率產出,就沒必要乾耗時間。
蘇氏悶悶不樂,李承乾敏銳的察覺到了,他私下喚了宮人來問,才知是為了孩子的事情。
嫁入東宮三年,始終無所出,下人不敢議論太子妃,皇帝那些後妃時不時約蘇氏閒聊,言語之間都在催生。
催生這個話題,今人古人,都逃不開,他倒是想給蘇氏一個孩子,彌補他曾經的過失,可蘇氏才十六歲,就算要生,也至少過了十八歲。
貞觀十二年,七月十四,李世民於太極殿接見吐蕃時節。閻立本的《太宗步輦圖》裡麵,祿東讚謙遜溫和,將一個藩屬國朝見宗主國的謹小慎微展現的淋漓儘致。
實則不然,祿東讚此人,明毅嚴重,機智善變,邦交之上不卑不亢,不僅為鬆讚乾布委以重任,也極得大唐皇帝賞識。皇帝欲將琅琊公主的外孫女段氏嫁給祿東讚,誘使其為朝廷效力。
祿東讚以“臣本國有婦,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讚普未謁公主,陪臣安敢輒娶”為由,婉言謝絕了皇帝的好意。
朝見結束,李世民在太極殿賜宴,酒過半晌,吐蕃副相桑布紮突然提出想要兩邦勇士進行友好切磋,李世民大手一揮準了。
受限於自然條件和飲食習慣的差異,遊牧民族在體型上和中原人有一定的差異。中原人以耕織為主,遊牧民族是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搏鬥出來的。比蠻力,中原民族總是吃虧的。不過,參加比試的都是玄甲軍中的精銳,單兵素質絕對過關。
曆史上三輪較量分彆是打馬球、摔跤、騎射,唐王朝都是碾壓性的勝利。李承乾在此三項之後,又加了一項火器演練。
火藥唐末就用於軍事,南宋時期已經有火槍,蒙元時期火銃正式加入戰爭。明代的神機營,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第一個火器部隊。
唐朝的鋼材能否過關不知道,怕出岔子,李承乾就放棄了火銃,直接依照他全民皆兵時學到的東西,製造了低配版的炮彈,引線點燃,丟到指定地方,簡單粗暴,破壞力強。
轟隆一聲巨響,炸開的碎石飛濺,李承乾下意識揉了揉鬢下,耳道內微微發癢,早知道就把耳朵捂上了。
在場吐蕃使臣,連帶祿東讚在內,皆麵露恐懼之色,如此強大的武器,不敢想象用在上一次唐蕃戰爭的戰場上,吐蕃將會有多麼的被動。
祿東讚在片刻的凝滯過後,不卑不亢的對著李世民一通誇讚,並順勢提出迎娶公主的請求。這個結果,十分符合李世民的預期,不過他並沒有當場應下,隻說考慮。
拉扯,李承乾表示理解,熱武器已經震懾住了吐蕃,祿東讚表現得再怎麼無所謂,也無法改變唐王朝在國力、兵力、武器上對吐蕃的絕對壓製。
吐蕃斷定唐王朝不會跟他們玉石俱焚,但剛剛完成統一的吐蕃也不敢再跟唐王朝打一仗。皇帝不表態,吐蕃懸著的心就一直放不下,接下來的和談,勢必要退讓更多的利益。
一番拉扯過後,吐蕃被迫在當前邊界後退百裡,作為新界碑,重新上的國書,完全將自己放在藩屬國的地位,答應歲歲來朝納貢,李世民心情大好。祿東讚又緊接著提出遣吐蕃匠人到長安學習火器製作事宜,這個請求最終以失敗告終。
送走吐蕃人,李世民下詔在東宮設置崇賢館為太子學館。學士,直學士,員數不定,學生二十人,校書二人,從九品下,令史二人,典書二人等。隨後,又令朝中三品以上官員子嗣出仕東宮。
東宮炙手可熱,連長孫衝上門都頻繁了許多,李承乾啼笑皆非,他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皇帝在補償,也在告訴他,曾經他想要的一切,皇帝現在都可以給他。
不過,現在他對另一個問題更感興趣。貞觀十七年九月出發去黔州,一路上身體極速破敗,十一月死在黔州。他是醫者,如今回憶過往,他的死何嘗不是撲朔迷離。
史書記載了他兩個死亡時間,算上墓誌銘有三個,他的記憶和他的墓誌銘不會錯。當年的突厥就曾經借廢太子楊勇生亂,一度讓登基之後的楊廣很是頭疼。他也是廢太子,他的謀反尚在謀劃之中,沒有真的起兵,很容易被陰謀家歪曲,做借口生出不該有的動亂。
他的死,是皇帝授意下麵人動手,還是李治和長孫無忌私下裡下的殺手?李承乾深吸一口氣,他注定逃不開權力旋渦,既然決定留在這裡,曾經的一切就得慢慢算清楚。
背後若是皇帝,眼下就要忍辱負重,再強的英雄,終究會有老的那一天。若是長孫無忌和李治,等他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殺身之仇,自有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