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甚少看到父親這般脆弱的時候,準確的說他隻看到了三次,第一次是母親去世,第二次是稱心之死他和父親第一次正麵衝突,第三次是他被廢黜時的誅心之言。
孩子成年斷奶,無關年紀,在於是否完成精神上的弑父弑母。具體在什麼時候,每個人經曆不一樣,精神斷奶的時間不一樣。
儒家營造的家庭體係,要兒女百依百順的孝,又要兒女獨當一麵成才,百依百順之人沒有自主如何能獨當一麵?兩種背道而馳的寄托絞在一起,突出一個擰巴。
大多數中國兒女,一生都沒能完成精神上的弑父弑母,僥幸完成的,認知到了這種擰巴教育方式對自己傷害,卻無法感同身受兒女,最後把悲劇留給下一代。
第一世的他,自始至終都沒完成精神上的徹底斷奶,那一場糊裡糊塗的謀反是他精神斷奶的開始,但那個開始太脆弱了,以至於看到父親被他誅心,他還會心痛不忍。
按照袁李二人的說法,貞觀的他穿到未來,大概率是謀反後的他穿過去的,以他對自己的了解,一開始可能會有些失常,但以爸爸和媽媽對兒女的教育來看,他應該很快能恢複平靜,精神上還會依賴起新的父母。
李承乾現在巨心疼爸媽,好不容易把他教好了,又送過去一個初始化版本的他,活脫脫一個問題少年。想他剛穿回來時,李象那副德行,他可比李象難纏多了。
見麵三分情,老板的感情牌,李承乾表示很無奈,現在的父親不是曾經那個傷害他的父親,可他心裡清楚,如果他沒有完成精神上斷奶,現在這個父親就是以前那個父親。
一千四百多年輪回,直到遇見爸爸媽媽,他才想明白這個道理。父親愛的不是李承乾,是這副身體裡的高明,同一個靈魂,輪回轉世之後,經曆不同,就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一個人。
李承乾不知道該怎麼安慰父親,正史上記載最愛哭的皇帝,無論是政治作秀還是一時的情感波動,哄一個愛哭的領導都很讓人頭疼。
“陛下,落淚會加劇頭風病。”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從榻上起身跪到父親麵前,道:“陛下,現在的承乾不好嗎?”
李世民撫上李承乾腦袋上,道:“很好,是阿耶總覺得缺了些什麼。”
李承乾道:“陛下覺得好,那便是最好的。”
李世民看著眼前的兒子,內心千言萬語,最後隻化作一聲歎息,道:“地上涼,起來吧!”
李承乾起身坐到榻上,想到自己的以後,原來的他不會回來,謀反是不可能的。可他的壽命隻有那麼點兒,讓妻兒出局,還能榮華富貴一生,就隻能寄托於老板了。
“陛下!”李承乾從榻上翻身下地,向父親叩首道:“臣願竭儘畢生所學,向陛下和朝廷儘忠。臣想求陛下一道密詔,若臣天不假年,求陛下廢黜臣膝下孩兒宗籍,送他們去嶺南遠離是非。”
李世民腦袋瞬間一片空白,求他將來立皇太孫他還能理解,這個要求聞所未聞。
“高明,你是不是腦袋燒壞了?”
李世民帶著滿臉的疑惑去探李承乾額頭,被李承乾避開了。
“陛下,臣清醒的很。”
說著,李承乾起身從八寶閣上取下來他此前畫下的圖紙,從袁李二人留話他就開始著手,不超越封建社會生產力,他可以放開手做事,同老板談交易。
此前他有顧慮,是怕他的行為改變某一段曆史,影響到後世,現在他是一點兒都不怕,他本身就是個變數,被送到這裡那就是天數。
“陛下,這是臣畫的草圖。”
李世民看過問道:“像是翻地的東西?”
李承乾點點頭,想到自己這一千多年的經曆,如幻如夢,遂道:“陛下聖明,臣夢中偶然所見,醒來就畫了這圖。若能造福一方,自然最好,若不能也就浪費幾根木頭。”
李世民道:“高明,這是同阿耶談條件?”
李承乾點點頭,道:“之前修築水渠,陛下就說賞賜,臣沒有要,加上今日這一張草圖,此二項事宜,若全部落在實處。臣求方才那樣一道詔書做賞賜,應當不過分吧?”
實在是不理解李承乾的想法,觀音婢去世,他又是多年忽視,幾次大病,這孩子腦袋多半是病的出問題了,正常人不會把廢黜兒孫宗籍,流放嶺南當賞賜。
“圖朕收下了,讓少府監去趕製,今年春耕試行,若是真如高明所言,朕自然要給你賞賜,厚賞。”
得了父親承諾,李承乾如釋重負,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他壽數有限,也隻能以他的方式保護他的兒孫。雖然,他也不知道這樣的安排,他的兒孫以後會不會恨他。
看到李承乾的表情,李世民觀圖不語,父親有大功於朝廷,賞兒孫一個廢黜宗籍,流放嶺南。這賞賜李承乾敢要,他可不敢給,換做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敢給,且不說滿朝文武奏疏會把皇帝淹死,給了以後誰還會為朝廷做事兒?
“有阿耶在,高明就算真的天不假年,你的孩兒也會衣食無憂,無病無災一生的。”
李承乾道:“陛下的話臣信,可陛下萬年之後,臣不敢信新皇。”
李世民歎氣,道:“說來,你還是放不下青雀那檔子事,阿耶給你保證,不會讓青雀越過你的,他也不會威脅到你太子的地位。”
李承乾不想吐槽,老板這餅畫的有多爛,心裡真是沒點兒數,除了一個太子的名分,李泰從配置和待遇上,哪一個沒越過他這個太子?
“陛下答應給的臣賞賜,事成之後,臣向陛下討要,陛下莫要失信於臣。”
聽到兒子質疑,李世民不以為忤,拍拍李承乾肩膀,道:“阿耶的小鷂鷹放心,不需要你來討要,阿耶直接給。”
賞賜是肯定有的,但他自始至終都沒答應賞賜李承乾,兒孫廢黜宗籍,流放嶺南。
“高明好生歇息,明日開朝,朕也要早些回去歇著了。”
李承乾將皇帝送出去,解決了一樁大心事,李承乾長長的舒了口氣,眼下他隻需要培養心腹,安排到嶺南,到時候接應蘇氏母子,搞個人間蒸發。
有了目標,李承乾乾起事來格外賣力,每日早朝結束就馬不停蹄的回東宮換衣服,領著常何一眾人穿梭在京兆的崇山峻嶺之間。
災民不好找,流民不少,李世民拿到圖紙之後,當即下令戶部撥款,工部有司負責製定開鑿計劃,先就近征召一批流民,按日計薪修築灌溉農田的水利。
二月春耕,少府監早就將李世民要的新式犁鏵鑄造完畢,李世民領著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馬周等一眾大臣一起去京郊觀看新式犁鏵開耕。
耕種效率大幅度提高,朝中大臣上疏請求皇帝嘉獎鑄造新式犁鏵的匠人,李世民笑而不答,依照目前的進度,截止四月份第一條灌溉用的水渠就能貫通。四月,春旱之際,他在等最終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