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向後退了兩步,踉蹌著又回到座上。
李承乾仍在跪著,他目不轉睛的看著父親,大約是一千多年的積澱,或許是爸爸的言傳身教,他的心境平和到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父子目光在空中短兵相接,李世民內心百感交錯,換從前,李承乾敢這麼跟他說話,他會直接動手,可如今他卻是怎麼都下不去手。
李承乾的眼睛裡麵,疑惑、不解、陌生、疏離……卻始終看不到怨恨,也看不到孺慕,更看不到畏懼。
李世民笑了,他自己也不知其中滋味,他的廢立之心轉瞬即逝,無心插柳讓李承乾完成了蛻變。
一國儲君,大唐太子,當有這般寵辱不驚的心境,不畏生死的剛強,不被兒女情長左右的清醒。
可這樣的李承乾,讓他感覺到無比的安心,安心自己萬年之後,可以交托江山社稷,亦讓他感覺到痛心。
觀音婢病重,李承乾在病榻前衣不解帶的侍奉。
蘇氏年幼,李承乾會顧及生育傷身,晚幾年再要嫡子。
李象一個宮婢生育的庶子,李承乾會悉心教導,為李象苦心綢繆一個安穩的人生。
張玄素、魏征一介臣子,隻因有師徒名分,李承乾以禮相待,不以太子的地位,以君臣之禮威懾師長。
隻有對他,始終是淡漠的,李承乾可以為他出謀劃策,為他解憂,卻不願意談父子之情,隻守君臣之義。
李世民緩緩合上眼睛,沉默良久,起身走出大殿。
勸父起兵,皇位之爭,在玄武門掀起的血雨腥風,他這半生沒有做過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可眼下他是真的後悔了。
一念之差,將青雀架上高台,令李承乾同他離心,也將他自己置入進退維穀的局麵。
取消青雀的榮寵,青雀將如何麵對滿朝文武?他已經同李承乾離心,失去了一個兒子,還要再失去青雀嗎?
李承乾隨駕將父親送出東宮,看著父親離開的背影,竟覺得有些含笑,他的記憶裡,他恭敬孝順談父親歡心時,父親都是高高在上的漠視和冷淡,甚至帶著嫌棄。
稱心一事,他第一次和父親正麵硬剛,那是父親第一次對他感覺到了無力。造反失敗,父親在太極殿審他,他第二次同父親針鋒相對。他歇斯底裡的質問,沒有得來父親的答案,卻看到了父親的心虛、逃避、懊悔。
李承乾不禁歎息,或許造反上位的人,腦回路不一樣,不喜歡孝順兒子,喜歡反骨仔。不過,這一世,無論父親態度如何,他心中父親就是老板,他就是牛馬打工人,絕不跟老板談情義。
當然,老板要用“情義”二字殺人誅心,企圖拿捏於他,他也不介意審時度勢,在合理範圍之內,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惡心一把老板。
送走父親,李承乾讓宮人去找蘇氏和李象到顯德殿,父親氣勢洶洶的過來,這對母子肯定擔驚受怕。
蘇氏和李象母子到顯德殿,看李承乾臉色一如既往平靜溫柔,掛著淡淡的笑意,不由得鬆了口氣。
“阿耶……”
李象邁著小短腿撲到李承乾懷裡,鼻子帶著顫音,道:“象兒好怕……”
皇祖進來時好凶,他怕皇祖責打父親,可父親不許他議論皇祖,他要聽父親的話。
李承乾拍拍李象背心,溫聲道:“阿耶好好的,不怕!天塌下來了,阿耶給你頂著。”
蘇氏劫後餘生的心境,看到夫君疼愛李象,不禁憧憬自己將來有了孩兒,夫君這般疼愛她孩兒的樣子。
李承乾舀了滿滿一碗魚湯給李象,道:“用膳,吃完了阿耶帶你打五禽戲,打完了差不多就該歇下。”小孩子長身體,要補充高蛋白高鈣食物,禁止熬夜。
窗戶紙被捅破,上朝瞬間輕鬆了一大截。老板心情不怎麼好,可這對李承乾影響不大。
此前官員上疏,富人雲集長安,搶購魚牌令,不法奸商四處哄抬玉器花卉等物價,權貴爭相追逐,以至於長安城風氣敗壞,李世民始終不做回應。
祈福結束的三日後,饑餓營銷到了收網的時候,加之李世民同兒子鬨矛盾,心情十分不好,在早朝大發雷霆,命大理寺官員嚴辦“不法商販”,所得錢財一律充入國庫。
一時間,長安內外噤若寒蟬,不過看皇帝隻懲治了幾個商販,沒有搞株連,長安城很快又恢複了以往的平靜。
貞觀十一年十月,吐穀渾上了兩道奏疏,第一單奏疏,感念先皇在天之靈掛記,又言及天可汗至孝仁聖,繼承先皇宏願,吐穀渾上下粉身碎骨,才能報的天可汗萬一,聲淚俱下表了把忠心。
第二道奏疏,言及吐蕃過境,燒殺掠奪,寸草不生,吐穀渾上下苦不堪言,求天可汗垂憐,庇佑吐穀渾一方安定。
國庫才來了四百九十二萬貫,吐穀渾兩道奏疏就上來了,正中李世民下懷。他當即下詔,侯君集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協同彌道行軍大總管張亮,兵分四路迎戰吐蕃。
貞觀十一年十二月冬至日,李世民祭天過後,在太極殿受百官朝拜,前線戰報傳來,李世民大喜。
“侯君集、張亮他們不僅將吐穀渾境內的吐蕃人打了回去,還一路推了二百裡,完全打破整個吐蕃的攻防。吐蕃上了國書,說:天可汗,我丈人也!請求朕罷兵言和,還承諾明年初春,他們的大相祿東讚帶著厚禮來長安告罪。”
李承乾十分理解父親此刻的心情,十六歲雁門關救煬帝,此後一路高歌猛進,殺出重圍。登基十一年,治國理政的同時與周邊四夷互毆,打出萬國來朝的氣象和天可汗的威名。
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人,跑出來揍了剛收的小弟,瘋狂在父親雷區蹦迪,以父親對外手段,搖人打回去是遲早的。第一世沒錢父親暫時隻能忍,這一世他推了一把,將這一場戰爭提前了將近一年。
眾大臣拜賀,李世民手拿國書,臉上的笑ak都壓不住:“諸位愛卿說說,朕是罷兵還是接著打。”
李泰起身,忖度父親臉色,又想到東突厥可汗頡利,道:“父皇,兒臣以為當一鼓作氣,攻下吐蕃,拿下吐蕃讚普,讓他像頡利一樣,來長安向父皇請罪。”
李世民笑容有些僵,你小子文章寫的那麼好,又能編書,說話怎麼張口就來?想到此戰給他出謀籌錢的李承乾,李世民深吸一口氣,看向李承乾:“高……太子,你說說,朕是罷兵休戰,還是繼續打?”
上次同父親對線過後,他已經很久沒被點過名了,李承乾一臉懵逼的抬頭,父子兩個大眼瞪小眼。
“臣相信,陛下心中自有聖裁。”
李世民笑容有些僵,不過也隻是一瞬,道:“太子,朕想聽你對此事的看法。”
李承乾眨巴眨巴眼睛,李泰剛說完,他去拆老板愛子的台,不太好吧?貞觀這一批將相天團,肯定會分析利弊,用得著他多話?
“太子策論寫得不錯,今日讓你議論朝政,太子支支吾吾的做什麼?朕醜話說在前頭,太子的回話若不及平日策論水平,朕絕不輕饒。”
李承乾暗道:禁足嗎?帶薪休假,爽的一批!
“太子懶怠了,兒女情長要多了的確不好。即日起,太子妃出宮為皇後祈福,皇長孫挪入……”
又來了,古今中外,老板都一個德行,李承乾當即起身,朝父親拜了一拜,道:“回陛下,臣不是懶怠不答,是在思考如何回話。臣現在想好了,臣以為,當罷兵休和,結兩邦之好。”
李世民點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再打下去,國庫又要空了,遂問道:“太子說來聽聽,為何不一鼓作氣,攻下吐蕃。”
李承乾道:“回陛下,開春恢複農耕生產的預算以及自然災害的預算,需要國庫銀錢支出,截止明年稅錢上來之前,誰也不敢向陛下保證,一定是風調雨順,無旱澇蝗瘟等天災。朝廷要維護地方穩定,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國庫的稅錢就不能被戰爭掏空。
再有,吐蕃氣候嚴寒,物產不豐,人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百姓剽悍,歸入大唐,要保證其長治久安,就要長久駐兵,還要從內地調撥糧草過去,解決當地溫飽,使當地老百姓不因衣食生亂,這是一筆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
唐朝現階段的政治製度體係不完善,所以,曆史上唐朝雖然強大,國土廣大,卻很難對邊疆地區進行有效的治理。
“還有,吐蕃幅員不及大唐,卻也十分遼闊,強攻下來隻怕傷了大唐的元氣,突厥殘部和東北的高句麗多有互通,草原民族對中原素來虎視眈眈。中原王朝稍有動蕩,草原就興兵來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得不防。故臣以為,罷兵休和,實為上策。”
李世民含笑點頭,兔崽子,鬨脾氣愈發的沒個數,從前隻是拿青雀嗆他,如今是朝廷大事都敢胡來了。
“陛下,太子妃身為兒媳,為婆母祈福是理所當然。不過,太子妃身體孱弱,臣恐她一路顛簸傷身。請陛下開恩,讓太子妃在東宮抄寫經書,為阿娘祈福。還有李象,臣對他有教養之責,他的功課臣日日都查,挪出去恐不太方便,請陛下收回口詔。”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準太子所奏。”
李承乾長舒一口氣,歸位落座,這班兒上的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