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歸來時,木箱已空,地上殘留著半片黃絹,上麵有焦痕——原來她每剪完一個紙人,都要用金粉寫"止"字封印。李氏嚇得癱軟在地,金黃卻異常鎮定,取過金家祖傳的"玄武硯",以指為筆,在牆上畫了道符,硯中墨水竟化作一條墨龍,朝神農架方向飛去。
那墨龍栩栩如生,仿佛有生命一般,賦於神秘力量,它在空中蜿蜒盤旋,帶著一股不可阻擋的氣勢,直奔神農架而去。
神農架深處,古木參天,常有野人出沒。金黃小姐追至山下,見紙兵在山穀中紮營,那關帝模樣的將軍出營相迎,單膝跪地:"末將關平,參見主帥。"
原來這些紙人皆是上古兵魂所化,金黃前世乃真武大帝座下執符女使,奉命下界平定亂世。金黃微微頷首,她知道這些紙兵雖然由紙所化,但力量卻不可小覷。他們每一個都擁有上古兵魂的力量,能夠以一敵百,是她平定亂世的重要力量。
金黃環視四周,隻見山穀之中,紙兵們井然有序,各司其職。有的在磨刀霍霍,有的在練習陣法、互相搏擊,還有的在準備食物。山穀中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但又不失紀律嚴明。金黃心中暗自讚歎,她知道這一切都是關平將軍的功勞。關平將軍,這位曾經的關帝麾下猛將,轉世為紙兵之首,依然保持著他的英勇和智慧。
金黃走到關平麵前,淡淡地說道:"關平將軍,亂世未平,我們還需拚力一搏。"關平抬起頭,青龍偃月刀一橫,他回答道:"主帥放心,末將定當全力以赴,不負真武大帝所托。"金黃點了點頭,她知道關平的話絕非虛言。她轉身望向遠方煙霧繚繞大山,心裡有一股無窮的力量。
元豐十年孟夏,神農架點將台籠罩在金芒中。金黃站在三丈高的藤甲雕像下,手中令牌折射北鬥星光,十萬紙兵按"金戈營""黃鉞營""藤甲衛"分列,甲胄上的符文隨呼吸明滅。關平呈上《藤甲兵書》殘卷,書頁間夾著片帶血的藤葉——那是三年前陸青偷襲時留下的,葉脈裡竟藏著茅山秘咒。
"主帥請看,"關平以刀指陣,"金戈營居兌位,主西方金氣,可破賈似道的'火德旗';黃鉞營居坤位,主大地土氣,能埋火生金。"他頓了頓,目光落在藤甲衛上,"這三千死士,皆以神農架'九龍藤'編織,刀槍不入,唯忌火攻——此乃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的教訓。"
金黃點頭,指尖撫過兵書"火攻"二字,藤甲上的鳳凰圖騰突然展翅。她想起歐陽景的警告:賈似道在襄陽囤積了二十萬斤桐油,正欲效仿赤壁之戰。"傳令下去,"她擲出令旗,"藤甲衛需隨身攜帶'水符',每戰必先占水源。"話音未落,點將台四周突然湧出清泉,竟是藤蔓引來了神農架暗河。
"小姐,這是百姓送的。"阿蘭捧著竹筐擠進陣中,筐裡是上千個繡著藤蔓的平安符,"他們說,您是藤甲仙姑,定能護佑襄陽。"金黃接過符紙,見每張上都寫著"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正是她平日教孩子們的九字真言。阿蘭又壓低聲音,"冬冬托夢說,括田營裡的陰兵都怕您的金箔小獸,夜夜哭號"
"快看!"紙兵突然指向天空,隻見七顆流星劃過,正落在北鬥七星方位。歐陽景翻開《襄陽夜錄》最新頁:"孟夏七日,北鬥墜星,主破軍星現世,兵戈大起。"他轉頭望向金黃,見她眉心藤紋與流星軌跡重合,"女公子,此乃'七星續命燈'之兆,上天在助你。"
黃伯庸在陣中教授《孫子兵法》,學生們卻盯著紙兵的甲胄出神。忽然,一個孩子指著關平的刀驚呼:"先生,那刀上的雲紋,和孔廟的泮池一樣!"黃伯庸細看,果然,青龍偃月刀的紋路竟與曲阜孔廟的水紋石刻分毫不差。他恍然大悟——原來,兵魂與禮法,竟同源而異流。
子時,金黃獨自登上神農架絕頂。雙生藤的根係在此處化作巨大的八卦圖,每卦中心都有個青銅鼎,鼎中燃燒著用百姓祈願紙折的燈。她取出黃氏繡的錦囊,裡麵裝著金守誠的撥浪鼓碎片、黃伯庸的半卷《春秋》,還有歐陽景送的星象羅盤。當這些物件落入八卦中心,竟升起金黃雙色煙柱,直入雲霄。
"真武大帝在上,"她跪地叩首,藤甲與山石相擊發出清越之音,"弟子金黃,願以身為棋,以兵為子,換天下太平。若有違此心,願受藤穿骨、火焚身之刑。"話音未落,北鬥七星中突然垂下七道星光,分彆注入她的掌心符文與藤甲七處命穴。她渾身劇震,聽見遠古戰魂在星空中齊鳴:"吾等願隨執符女使,止戈息武!"
山腳下,關平正在淬煉藤甲。他將金藤黃絹浸入北鬥泉,每片甲胄都要經過七七四十九次捶打,每次捶打都念誦"護主"真言。當第一千錘落下時,甲胄突然發出龍吟,表麵浮現出與金黃掌心相同的符文。關平望著山頂的星光,想起前世隨真武大帝征戰的歲月——那時,她是座下執符女使,他是殿前金甲神將,二人曾在不周山共同封印過九黎兵魂。
"將軍,看這個!"某紙兵舉著片金箔跑來,上麵是金黃新剪的"火"字符。關平接過,見符篆邊緣有鋸齒狀花紋,正是諸葛亮《出師表》的筆跡。他忽然明白,金黃正在用曆代聖賢的智慧,為紙兵注入仁心——這才是藤甲兵魂的真正力量。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襄陽城傳來噩耗:賈似道為逼金黃現身,竟將三百童男童女投入括田所地牢,揚言"再不出戰,血祭北鬥"。金黃聞訊,藤甲上的鳳凰圖騰突然展翅欲飛,她掌心的"金""黃"符文竟合二為一,化作"鎮"字大印。
"關將軍,"她翻身上麒麟,墨龍纏繞旗杆化作"救"字大旗,"隨我直搗黃龍。今日不誅賈似道,誓不還山!"關平揮刀,十萬紙兵齊聲應和,聲浪震得神農架瀑布倒流,化作金黃雙色的兵甲之河,朝著襄陽奔湧而去。
而此刻的襄陽地牢,冬冬正用金黃送的剪紙小刀挖著牆壁。他不知道,當第一縷晨光掠過神農架時,金黃的藤甲兵魂已經上路,他們踏過的地方,荒草變良田,枯木發新枝,每片藤葉上都寫著同一個字——"生"。
在金黃的指揮下,紙兵們開始準備出征。他們將木箱中的紙人一一取出,金黃親自為每個紙人寫上"止"字封印,確保它們在戰鬥中能夠發揮最大的力量。紙兵們在金黃的領導下,如同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