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同伴的問話,陸北顧卻是不知如何作答。
穿越的倉促,圓滿應對了策論考試以後,此時驟然鬆弛下來,他反倒對未來有了些迷惘。
不是不知道怎麼走,而是能力太強,能走的路太多。
文豪、宰執、儒聖,彆人當得,我陸北顧當不得?
其實他是想當一個大文豪的,不過這倒也不耽誤他考科舉入仕,畢竟現在大宋百姓間口耳相傳的這些大文豪,範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哪個不是文壇政壇兩不誤?
自範仲淹開始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開始,文豪以筆為刀,批判學風文風的古文運動,就在歐陽修的主導下已然漸成主流了。
而古文運動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年那場科舉史上著名的“千年龍虎榜”。
看看這場考試的豪華名單吧,稱一句“仙之人兮列如麻”真就不誇張。
儒家大名鼎鼎的“北宋五子”來了仨,張載、程顥、程頤。
文豪更是紮堆出沒,“唐宋八大家”來了五個,考上的是曾鞏、蘇軾、蘇轍,沒考上的是蘇洵,還有個作為主考官的歐陽修。
至於名臣宰執那就更多了,王安石變法的二號人物呂惠卿,後來拜相的章惇,以及完成“河湟開邊”的王韶等等。
“要不要走科舉這條路呢?或許還能趕得上明年的龍虎榜?”
現在是嘉祐元年的春天,在最順利的情況下,夏天進州學,秋天參加州試,明年就能進京參加禮部省試乃至殿試了。
而科舉這條路,對於陸北顧來講,並不耽誤他當文豪,反而是一條真正能夠實現社會階層躍升的道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靠自己能力考個穩定編製不香嗎?
畢竟大宋的科舉製度可是相當公平的,自宋太祖立國至如今的嘉祐年間,純底層牛馬出身的宰執兩個手都數不過來,普通讀書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者,更是如過江之鯉數不勝數。
這要是放到前唐,考科舉?考個屁!
李白都沒資格參加考試,杜甫考了兩次都沒考上最後放棄了。
跟才華都沒關係,你有多大才華都沒用,因為人家卷子壓根不糊名!
你不是五姓七望出身還想考科舉中進士?做夢呢。
所以,既然現在大宋有這個靠自己真本事魚躍龍門的條件,還是好好珍惜吧。
而且大宋不殺士大夫,以後進了廟堂,最壞的結果也就是不斷被貶官身體好當旅遊了唄。
整體而言,走科舉這條路,利遠於大於弊。
至於在大宋這種低錄取率的情況下,能不能考中進士,並不在陸北顧的思考範圍之內。
怎麼?再難能難過在人口過億的省份裡高考拿省文科狀元?咱又不是沒拿過。
搖了搖頭,陸北顧把這件還算遙遠的未來規劃拋出腦海。
對於他來說,短期內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準備,寒食節過後去隨李磐去見那位“很重要的人”。
當然了,也有其他的事情,譬如提高自己除策論外其他考試內容的成績,從而通過兩個月後的縣試。
以及解決家裡的那些麻煩事。
“陸兄若是明日閒來無事,倒是可以一起去參加書會。”這時候盧廣宇說道。
“書會?”
“不錯,這次書會乃是買撲1了安樂溪釀酒業的酒商周員外舉辦的。”
“此人可是古藺一等一的奢遮人物,前兩年就在鎮外新營造了一處彆業2,其中建了一棟規製頗大的藏書樓,如今落成,又逢他回鄉祭祖,所以便有了在藏書樓舉辦書會的事情。”
陸北顧大約明白了過來,大宋重文,所以商人發達以後都想往“儒商”方麵靠攏。
而舉辦書會這種事情不僅花不了多少錢,還可以結交鄉梓士人在家鄉搏個好名聲,也方便培養自家宗族後代子弟,可謂是好處多多。
“咱們去的話一方麵算是以書會友,能認識些風雅人物,還能讀到不少經注古籍;另一方麵書會之後定有酒宴,席間少不了珍饈美酒,若是吃不完也可以給家人帶回去品嘗。”
麵對盧廣宇的邀請,陸北顧基於怕麻煩的心理,下意識地就想要拒絕。
但他是個有恩必報的人。
兩位發現自己落水後大聲呼救的同學,以及那名默默地把自己撈上來的老漁夫,都是他以後一定要報答的。
所以麵對恩人的邀請,陸北顧並不好拒絕,再加上家裡條件也確實困難,這種有益無害的活動不妨參加一下。
“在下不識路,煩請明日來家中尋,到時同去。”
“一言為定。”盧廣宇點了點頭。
小船溯安樂溪而上,兩個船夫接力搖櫓。
到第二天黃昏的時候,終於即將抵達古藺鎮。
這裡已是安樂溪中遊,溪水漸行漸窄,兩岸山勢愈見陡峭。
貼的近了,岩壁上垂下的藤蔓甚至能拂過船篷,發出沙沙輕響,偶有山泉從岩縫中滲出,形成一道道銀練般的瀑布,水珠濺在臉上清涼沁人。
而轉過一道彎後,眼前卻豁然開朗,溪水在此處拐了個大彎,形成一片開闊的河灣,古藺鎮就位於此地。
兩人在此作彆,盧廣宇所住的二郎灘,還要繼續溯遊而上一段距離。
船靠碼頭,陸北顧忍痛付了60文銅錢的船費。
沒辦法,溯遊的船就是這個價錢,而且船夫特意說了不收鐵錢,必須要用銅錢來付。
若是從古藺鎮順流回合江縣則隻需要20文,時間也不過大半天。
碼頭上人聲鼎沸。
挑夫們扛著大包往來穿梭,幾個梳著椎髻的小姑娘背著竹簍,正在叫賣新摘的蕨菜和竹筍。
“小娘子,你這一斤竹筍多少錢?”
“20文,需得是銅錢,不要鐵錢。”小姑娘怯怯地答道。
陸北顧在心底大致計算了一下,宋斤如果按現代的“克”來換算,大概是640克,所以宋斤比現代的斤要重一些。
而沒記錯的話,現代超市裡230250克的春筍,價格大概是1518塊左右。
不過考慮到這些臨街販售的東西都是帶著水分和不可食用部分的,肯定最後能吃的部分也就500克多點。
所以如果單以春筍來算,宋代一文銅錢和現代一塊錢的兌換比例大概是1:15。
而用米價來算,這個結果似乎也差不多
所以,剛才坐船其實相當於花了90塊錢,倒也很合理。
搖了搖頭,陸北顧向自家方向走去。
終於,要見到這個時代的家人了。
——————
1買撲是流行於宋元時期的一種包稅製度,宋初對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等行當,均可由官府核計應征數額來招商承包,招商時由承包商自行申報稅額,以出價最高者取得包稅權。
2彆業是指本宅之外,在風景優美的地方,所建供遊憩的園林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