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 > 第331章:大漢分崩離析,與我部族何異?

第331章:大漢分崩離析,與我部族何異?(1 / 1)

推荐阅读:

“其實我認真寫的話,書法還是過得去,公瑾不信可以去黎陽城看看,那有以我的書法所寫的碑文,寫的是‘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乃是我九侯城戲耍袁紹、後率軍斬文醜,破黎陽城,立碑紀念。”

“對,那碑文就是吾師之書法!”

陸議連忙站台,於是免除了被叉出去的命運。

那碑文實際上是鐘繇的字,不過牢鐘倒是絕對不會泄露出去。

周瑜輕笑幾聲,將回信攤開,其後附了一張簡易的圖紙,可從小道直進東冶港。

那海豪林峒其實也是不滿閩越王族多年,他們拚死從海航走來的金子,還要上繳王族騶氏。

當年最初開始同盟的時候,海上的賊是能接受的,但偏偏這種事,就是越來越接受不了。

因為一個隻出了地盤,一個要麵對風浪、雷暴等要命的環境,再踏上夷州去貿易。

地位、收入卻一直沒有變化,再加上騶氏治閩越之後,任用的是巫,說是可占星相、能求雨、懂療傷,有一本神書。

常年用毒障、毒蛇傷人。

林峒不信這些,不願再受製於冶城。

當然了,在場的人自然都不信這所謂巫師有什麼超凡的異能。

他們聽說過的神異事跡很多,但是唯一見過的神異就是許澤這頭牛馬跑不死的膂力。

信上的話說得也還算是中肯,但是賈詡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指向一句『君若破騶氏,除惡治,則民資通達』道:“武夷山有宗賊陳仆,海上有林峒此人,各自皆有人馬卻又並無忠誠,那麼便是利益相連。”

“他提及了民資。冶城最重要的便是鹽,東冶煮海為鹽,騶氏應是以此掌控兩方人馬,不得不聽從。”

“君侯破東冶之後,萬不能開市,應該先掌控鹽鐵米糧,再逐步尋辦法控製這林峒,他有百艘走舸,十幾艘商船,未來走夷州還需他引路。”

“掌控命脈,就不怕他不臣服。”

說是閩越王族,實際上等同於閩江一帶的豪酋而已,武帝時期亦是滅過所謂閩越國,不過都是躲進山中。

“這位老先生很厲害啊,”周瑜讚賞的看了賈詡一眼,能常伴許澤身邊,令他言聽計從的人,果然眼光十分毒辣。

周瑜衝許澤點頭道:“林峒的確曾經偷著將東冶的鹽運送賣去夷州,被發現後,和他有勾結的那個騶氏子弟被處罰,可他卻隻是繳了罰金而已。”

“幾方均有利益勾結,這次他肯歸降,就是知道未來跟著騶氏不長遠。”

“嗯,”許澤命諸葛亮拿出了幾卷書簡,“這是府庫裡記載的一些事跡。”

“曾查到閩越騶氏劫掠大漢商賈,擄掠百姓折磨致死,也有搶劫婦女,燒屋殺人之事,諸多罪行一一印證,可請伯符開檄文。”

“還有,我至今三次送去大漢詔書,皆不奉詔,根本不理。”

許澤所料不差,招降是絕對拒絕的。

周瑜拿到之後,拱手道:“州牧,四月下旬便動兵,瑜要趕在五月朔日觀東冶之潮,方定隨後之戰略。”

“閩越乃是小城,以土夯城牆不足兩丈高,城池合圍約莫十裡,想來兵士唯懼瘴氣,不到夏秋必能拿下。”

“靜候公瑾佳音,”許澤笑著拍了拍周瑜的肩膀,再次細細商議軍情細處,以打探來的些許圖紙、向導口述所作的導圖,不斷商論。

……

東冶城。

此城一直是閩江口的要地,兵堡之意味甚濃,主街南北向貫通全城,寬三丈鋪陳碎陶片點綴,期間兩側街巷多死胡同,若是有人打進城內仍可躲藏巷中遊鬥。

城內西北方向建有冶宮,夯土基一丈餘,主殿覆板瓦,屋簷懸有銅鈴。

城中由主街分為三個區域,自冶宮而出為官坊,多是冶鐵場、作坊之類,常見爐火、金鐵之聲不斷。

而後是越人裡和漢人坊,兩族建築風格迥異,越人以竹樓聚落居於西,漢人以磚瓦院落居於東。

再南則是城民,城郊有田土、漁業,諸多村落集聚,周遭有少許漢人居住。

在山水脈絡之間,還連有諸多小城、關隘,山上設有兵堡、瞭望所,向西延伸則是靠近武夷山的陳仆營寨。

向東便是靠海的海豪林峒,駐守東冶港,這些年騙得了不少漢人工匠到此,也劫掠了很多流民以為奴,可謂偏安一隅。

冶宮之中,閩君騶郢拿著一封精致的黃紙詔書,嘖嘖稱奇:“漢人的紙張都這般厚實堅韌,麵上碎絮還隻有這麼點。”

“真是精美,要是能抓到懂這個的匠人就好了,世世代代為我們造紙,再賣出去。”

“漢人的天子,名存實亡,這時候還給我們送來臣服的詔書,命我們朝貢,實在可笑。”

騶郢方臉虯髯,左邊的臉頰有一道刀疤,讓他的麵龐顯得更陰冷凶惡,這刀傷就是和會稽兵馬交戰所致。

那時的太守是個叫做王朗的人,騶郢劫掠時被他手底下一個小小騎卒砍了一刀,差點戰死。

那騎卒相當勇猛,隻是不知多年過去,現在他死了沒有,或者已經名揚四方成了將軍。

騶郢如今四十有八,年輕時自問在族內打遍無敵手,腳踏東冶兩座城,整合了武夷山出來的各部族,這功績,哼!至少也是大一統的級彆!

那騎卒至少也能稱當世前三,否則豈配傷我!

閩君的王弟騶善餘瘦削無須,腰間佩環首鐵刀,穿著一件中原直裾,他年少時曾經被擄到會稽郡做了十年的奴隸,懂得漢語,略懂漢軍的戰術,對漢人有一種既憎恨又向往的扭曲心理。

“王兄,我們這些年已自力更生,和夷州、荊州往來也通暢,的確不該朝貢,但是大漢好像幾經征伐,如今已經又強盛起來,不如先同意,我們假公濟私、偷雞摸狗,先弄清楚現在那個州牧的實力。”

他曾經在會稽、曲阿一帶活動,知道那裡的百姓雖然過得也苦,但也是對漢廷深信不疑,他們始終認為會有英雄站出來穩住大漢動搖的根基,後來戰亂,諸侯割據,也同樣深信會有人結束亂世,回歸一統。

這種信念,是閩越不具備的。

閩越的子民都是親族維係,一旦遇到滅頂之災就會分崩離析,秦時是這樣,西漢時也是這樣,到了如今估計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騶郢輕笑,道:“大漢看似強大,其實是郡縣為占,天子如果英明,就可以把這些郡縣號令起來,如果不英明,那麼這就是幾十個和我們一樣的部落而已。”

“他三次送來命我們臣服的詔書,一次比一次言重,真要進攻,還看他能不能過得了武夷山脈哦。”

龍泉附近到處是山地,想摸過來會經過好幾個伏擊之地,還要突破關口,陳仆可以沿途設伏,用毒箭射殺很多人。

以往大漢也有兵馬來剿,敗仗不知多少次,死去大將的頭骨都能堆插旗幟了。

“要不,去問問大巫。”

騶善餘戰戰兢兢,還是建議去占卜一下,畢竟也不了解現在這個州牧。

“沒必要,他們不會動手的,和以前一樣,不過是威嚇罷了。”

……

四月底,韓當親率四千精兵,發檄文怒斥騶郢篡逆,占大漢領土而不朝貢,有謀逆不臣之心,罪責十六,打家劫舍、摧毀官船、劫掠工匠、殘害漢人性命。

簡而言之就是說他們犯下各種命案不說,還將閩越治理得亂七八糟,如果投降交還給大漢治理則可活族人,如果不拒不肯投,破城之後全族夷滅。

韓當領兵在路上,未曾和周瑜分兵而走,於是也趁機聊起了許澤這聲討的做法。

對此是嗤之以鼻,道:“何必這麼麻煩,若是趁夜突襲,說不定早就拿下了,那時再威逼他們效果更佳。”

“不,”周瑜於馬背上英姿挺拔,眉飛色舞,笑道:“老將軍不知,若看長遠,必須要這麼做,以大義取之,勿謂言之不預。”

“日後南部之交州,東南海外之夷州,皆可大義收服,當地土人百姓自會明白這些話的含義,亦可阻止聯合。”

“若是隻靠江東,兵勢羸弱且後無強援,則難有威懾力,可如今背靠許揚州,隻要一戰出威名,則南部可平!大功於世也。”

“況且,奇襲絕非妙策,這裡至龍泉道路十分崎嶇,且路途狹長,一旦被伏則難脫身,大軍反而會亂,如此按照原定計策,催軍前往誘陳仆至北,再等林峒那些東冶港,定然大事可成。”

“好,”韓當長舒一口氣,年輕人自有計量,我等老將隻待看此結果再說。

他們這些最初追隨孫堅的老將很是忠心,對孫策也是十分信服,孫策看好的人,自然也信任,隻是還未有大戰戰績傍身,心中遠不到崇敬的地步。

韓當在四月最後幾日,將兵馬擺在了龍泉,因為攜帶藥物足備,未曾受到多少瘴氣影響,當然此地也不算深入,瘴氣也未發力。

而周瑜則是換了一條路,沿著大溪下永寧,和孫策合兵攻打城池,欲在奪城之後沿江出水軍,配合東冶港入冶城。

對峙數日,韓當在山地之外駐而不攻,隻是不斷言語譏諷辱罵,誘陳仆來出戰。

陳仆拿不準主意,看到那些甲胄兵士時也有些驚懼,由是不敢出關,靠著懸崖山形來守。

不久之後,傳來了東冶港林峒叛變的消息。

韓當知道時機成熟,帶兵攻山持盾頂殺一日夜,拔下前寨兩座,讓陳仆繼續往山南據守,同時等他派人回去查探消息。

此時又緩攻,隻以軍勢、軍容威壓。

一鬆一緊,令陳仆無比緊張。

韓當常在軍陣最顯眼處巋然不動,宛如砥柱礁石,以氣度攝人心魄,他預估,待陳仆查得消息之後,招降便可談了。

那時冶城西側的武夷山路,將會是一片坦途。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