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460年秋,南境北麓關。
年峰站在剛剛經曆血戰的城牆上,黑色戰袍被夕陽染成暗紅。他隨手將沾血的長槍擲給親兵,接過侍從奉上的酒盞,目光掃過城下潰退的青周軍隊。
“第三十七次。“
這位二十來歲的將軍啜飲著冰涼的酒液,聲音裡帶著毫不掩飾的失望,“青周這些將領,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副將嚴朔快步登上城樓,鎧甲上還帶著未乾的血跡:
“將軍,俘虜已經清點完畢,要押往礦場嗎?“
年峰沒有立即回答。他眯起眼睛望向東南方向
——那是安城所在,薑旻和那個新崛起的修民駐紮的地方。秋風卷著沙粒拍打在他劍眉星目,輪廓分明的臉上,卻無法動搖他挺拔似蒼鬆傲立的身姿。
“青周這次派來的是誰?“
他突然問道。
“還是周欒,帶著他那一萬五千精銳。“
嚴朔忍不住嗤笑,“那老家夥逃跑時連帥旗都丟了。“
年峰將酒一飲而儘,喉結滾動間,一滴酒液順著下巴滑落。他隨手抹去,眼神愈發銳利:
“修民和薑旻呢?還在安城?“
嚴朔的笑容僵住了。他太了解自家將軍對那兩位的執念
——五年來,每當擊退一波敵軍,年峰都會問同樣的問題。
“探馬今早回報“
嚴朔猶豫著措辭,“修民率兩萬水師沿哈利江西進,薑旻的三萬步騎三日前已過黑石峽穀。
他們似乎是去攻打西梁國。“
“哢嚓“
一聲脆響,年峰手中的瓷杯突然碎裂。鋒利的碎片割破他的手掌,酒液混著鮮血順著手腕流進護臂,他卻渾然不覺。
“西梁國?“
他聲音低沉得可怕,“那個山丘之地有什麼值得他們去的?“
嚴朔不敢接話。城牆上突然安靜得隻剩下旌旗獵獵作響。遠處,幾隻禿鷲正在戰場上空盤旋,等待著夜幕降臨後的盛宴。
良久,年峰甩掉手上的血酒混合物,轉身走向城樓:
“傳令全軍,犒賞三日。另外——“
他停頓了一下,背影在夕陽下投出長長的陰影,“讓夜梟去查清楚,西梁國到底有什麼。“
當夜,中軍帳內。
年峰獨自站在沙盤前,燭火將他高大的身影投在帳布上,隨著火光搖曳不定。沙盤上,代表修民水師的藍色小旗已經插到了西梁境內的白水城,而薑旻的紅色旗標則逼近西梁都城。
“不合常理“年峰用未受傷的左手摩挲著下巴上的短須。西梁雖小,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更重要的是,那裡除了幾座貧瘠的礦山外,幾乎沒有任何戰略價值。
他拿起一枚黑色棋子
——代表自己麾下的軍隊
——在沙盤北境線上來回移動。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催促他立刻揮師南下,趁修民、薑旻深陷西梁時截斷他們的退路。但理智告訴他,此刻北境防線更需要鞏固
——青周北軍雖然屢戰屢敗,卻像餓狼反複騷擾。
燭芯突然爆了個燈花,驚醒了年峰的沉思。他放下棋子,走到兵器架前,取下那杆祖傳的虎頭湛金槍。槍尖在燭光下泛著冷冽的寒芒,映照出他眼角的細紋
——三年了,自從在鈴鹿坡與薑旻那場未分勝負的遭遇戰後,他就再沒遇到過能讓他全力以赴的對手。
世代453年冬,番澤國都城固若金湯。
年峰勒馬停在城門外三裡處,黑色戰馬噴著白氣,前蹄不安地刨著凍土。他抬手示意身後五百親兵止步,自己則望向那座依山而建的堅城。城牆上的番澤旗幟在寒風中獵獵作響,旗麵金線繡著的猙獰獸首在夕陽下閃閃發光。
“比夏藏國那個土圍子強多了。“年峰嗤笑一聲,胡須上凝結的冰碴隨著他說話簌簌掉落。
馬車簾子被一隻素手掀起,一女子悄然探出半張臉龐。恰似一朵半綻的幽花,正值二十五六的妙齡,眉眼仿若工筆精心繪就,既有著如水墨般的婉約柔美,又透著幾分颯爽英氣。如雲烏發上,僅一支質樸木釵隨意挽就,卻難掩其溫婉氣質。而那耳垂之上,兩枚精美的銅製耳環輕輕搖曳,在光影交錯間,折射出細碎的光芒,恰似夜空中閃爍的寒星,為她添了一抹靈動與彆致。。
“夫君,番澤的哨騎已經盯了我們半個時辰。“
她聲音輕柔,卻字字清晰,“該遞拜帖了。“車內女子,正是年峰夫人。
年峰從懷中取出一封燙金名帖遞給親兵:“去,告訴番澤王,夏藏國前鎮北將軍年峰,特來相投。“
親兵策馬而去後,溫玉下了馬車,站到年峰馬旁。她身量隻到年峰肩膀,裹著一件毫不起眼的灰鼠皮鬥篷,看起來像個隨軍文書,而非將軍夫人。
“夏藏王懦弱無能,番澤王卻野心勃勃。“溫玉望著城牆,聲音低得隻有年峰能聽見,“夫君選得好。“
年峰嘴角微揚:“若非夫人三年前那番分析,我至今還在夏藏受窩囊氣。“
正說著,城門大開,一隊金甲騎士疾馳而來。為首者高聲道:“年將軍!吾王有請!“
年峰與溫玉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後大手一揮:“進城!“
當夜,番澤王宮。
番澤王高坐鎏金王座之上,年近五十卻精神矍鑠,一雙鷹目不住打量著殿中昂然而立的年峰。大殿兩側站滿了番澤文武官員,不少人眼中帶著明顯的懷疑與輕視。
“年將軍棄夏藏而來,所為何求啊?“番澤王聲音洪亮,在大殿中回蕩。
年峰抱拳一禮,聲音不卑不亢:“夏藏王胸無大誌,終日隻知飲酒作樂。末將不願明珠暗投,特來投效明主。“
一位文官突然出列:“聽聞年將軍在夏藏時,曾因諫言不被采納而當廷斬了三位同僚?如此暴戾,豈是我番澤所能容?“
殿中頓時一片嘩然,就在這時,年峰感覺到袖口被輕輕扯動,是站在他側後方的溫玉。
“這位大人。“
溫玉上前半步,聲音如清泉擊石,“我家將軍斬的三人,一為克扣軍餉的糧官,二為通敵賣境的邊將,三為強搶民女的王親。夏藏王不但不懲,反要責罰將軍,這才有了今日之事。“
那文官一愣:“你又是何人?“
“妾身溫氏,將軍帳下一文書罷了。“
溫玉微微欠身,卻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這裡有青周國南境布防圖,乃我家將軍臨行前所繪,願獻與番澤王。“
這番舉動引起一陣騷動。番澤王眼中精光一閃,示意侍從取來竹簡。展開一看,果然是詳儘的軍事地圖,連哨卡輪換時間都標注得一清二楚。
“好!“
番澤王拍案大笑,“年將軍果然誠意十足。賜座!“
宴會持續到深夜。酒過三巡,番澤王突然道:
“年將軍初來乍到,身邊缺個知根知底的人。寡人有意將侄女許配與你,如何?“
年峰手中酒杯一頓。他餘光瞥見溫玉正安靜地跪坐在角落案幾旁,執筆記錄著什麼,似乎對這番對話充耳不聞。
“王上美意,末將惶恐。“
年峰放下酒杯,“隻是末將粗鄙武夫,恐委屈了王族貴女。“
番澤王擺擺手:“哎!英雄配美人,天經地義!“
就在氣氛微妙之際,溫玉突然輕呼一聲:“哎呀!“
她手中的筆掉在地上,墨汁濺在了剛寫好的文書上。
番澤王皺眉:“何事驚慌?“
溫玉連忙伏地請罪:
“妾身計算王上剛才提及的軍費開支,發現戶部上報的數字有誤。若按此執行,來年春荒時前線將士恐斷糧半月。“
番澤王臉色一變:“此話當真?“
溫玉不慌不忙地呈上算紙:“請王上過目。按現有存糧與運輸損耗,最多支撐到三月初七。“
番澤王仔細查看後,勃然大怒:“戶部尚書!給寡人解釋清楚!“
一場鬨劇後,番澤王再看溫玉的眼神已大不相同。宴會結束時,他意味深長地對年峰道:“年將軍有位好文書啊。“
回到臨時安置的驛館,年峰一把抱住溫玉,在她額頭上重重親了一口:“夫人這手算珠驚王玩得妙極!“
溫玉笑著推開他:“彆得意。番澤王不是夏藏王,我們得儘快站穩腳跟。“
之後,溫玉得空獨自整理著散落的算籌,指尖劃過那些被磨得發亮的竹簽,忽然想起出嫁的那個清晨。那時母親將這把算籌塞進她行囊時說的話,此刻格外清晰起來。
“玉兒,去了年家,可彆亂做好事。“
十八歲的溫玉聞言詫異地回:“母親這話好生奇怪。不做好事,那壞事可以做嗎?“
銅燈映著母親眼角的細紋:“傻丫頭,好事都不能做,壞事更不能做。“
她壓低聲音,“你當為娘這些年怎麼在溫家立足的?好事做多了招人嫉妒。“
溫玉記得自己當時不以為然地撇嘴。溫家族世代將門,三叔祖更是官至鎮國大將軍,她從小聽著那些精忠報國的故事長大。
“尤其是年峰這樣的新貴。“
母親繼續道,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供桌,“多少雙眼睛盯著呢。“
窗外傳來馬嘶聲,年峰派來的迎親隊伍已經到了。母親最後替女兒整了整衣領,眼角竟流出了淚,滴在了溫玉手背。
“夫人,將軍派人送來的密函。“侍女的聲音將溫玉拉回現實。
她展開信箋,年峰狂放的字跡躍然紙上——番澤王同意了他南下巡邊的請求。溫玉唇角微揚,這正是她三天前那場“算錯賬目“想要達成的結果。
燭花爆響,溫玉望向窗外的弦月。母親永遠不會知道,有些好事可以做,得做得讓人看不出是好。
世代458年冬,番澤國都城。
年峰府邸張燈結彩,慶賀他平定南境十三部族叛亂,且在青周國名將薑旻的突襲中,竟然守住了北麓關。
庭院中堆滿各地將領送來的賀禮:東海明珠串成的簾幕,南疆紅木雕的戰馬,甚至還有西梁秘製的鎏金鎧甲。仆人們穿梭其間,卻都屏息靜氣,生怕驚擾了正在後堂沐浴的主人。
溫玉站在廊下,指尖拂過一株剛送來的血色珊瑚。這禮物來自南海水師提督,珊瑚枝丫張牙舞爪,在雪光映照下如同凝固的鮮血。她輕輕歎了口氣,轉身走向霧氣的浴池。
“夫君。“
她停在白玉屏風外,聲音不高不低,“水可還熱?“
池中傳來嘩啦水聲。年峰健碩的身影透過紗屏若隱若現:
“夫人進來吧,正好有事與你商量。“
溫玉繞過屏風,看見年峰仰靠在池邊,閉目養神。水汽蒸騰中,他額角那道與青周作戰留下的傷疤格外顯眼——那是兩年前薑旻親自帶隊夜襲留下的“禮物”。
“南境軍報,薑旻又擴編了水師。聽說是一個不亞於他的修民在帶領。”年峰突然開口,聲音裡帶著幾分酒意,
“修民那小子居然訓練出了一支能在冰河上作戰的騎兵。”
溫玉取過浴巾,在池邊跪下:“所以夫君要繼續擴軍?”
年峰猛地睜眼,水花四濺:“當然!番澤現有二十萬大軍,我要再練十萬!到時候——”
“到時候,”溫玉輕輕打斷他,將浴巾遞過去,“王上就該睡不著了。”
空氣驟然凝固。年峰接過浴巾的手停在半空,水珠順著他的小臂滴落,在青石板上濺起細小水花。
“你什麼意思?“年峰聲音低沉下來。
溫玉不慌不忙地取來浴袍:
“夫君如今掌七成兵權,朝中三分之二的武將出自你門下。”
她頓了頓,“今早王上賜宴時,丞相看你的眼神像看一把懸在頭頂的劍。”
年峰嗤笑一聲,嘩啦從水中站起:
“誰敢動我?北境造fan誰鎮壓的?青周三次進犯誰守住的?“
他一把抓過浴袍披上,“沒有我年峰,番澤早被薑旻的鐵騎踏平了!“
溫玉等他係好衣帶,才緩緩道:
“我的母親當年和我說過,我們溫家祖上出過一位大將軍,戰功赫赫。後來王上賜了杯毒酒,罪名是功高震主。”
年峰係腰帶的手頓了頓。他知道溫玉從不會無的放矢。
“你的意思是”
“分權。”
溫玉直視丈夫的眼睛,“把北境軍交給嚴朔,南大營讓給兵部推薦的人。事成了,功勞少不了夫君的;事敗了,災禍也由彆人擔著。”
年峰大步走到窗前,猛地推開雕花木窗。寒風裹著雪花卷入室內,瞬間吹散了滿屋水汽。遠處王宮的燈火在雪夜中明滅不定,如同蟄伏的獸瞳。
“你知道嚴朔那小子指揮不了我的南境軍。”年峰背對著妻子,聲音悶悶的。
溫玉走到他身後,手指輕輕撫過丈夫潮濕的發梢:“但王上會睡得好些。”
沉默良久,年峰突然轉身抓住溫玉的手:“好,就依夫人之見。”
他眼中閃過一絲溫玉熟悉的倔強,“不過年家軍必須留在我直屬麾下。”
溫玉垂下眼簾,掩去眸中的憂慮。她知道這已經是丈夫最大的讓步
——那支由五百死士組成的年家軍,是年峰最後的底線。
世代459年春,番澤王宮梅園。
年峰拈著白子,遲遲未落。棋盤對麵的溫玉也不催促,隻是靜靜望著窗外。一株老梅探入廊下,花瓣隨風飄落在棋盤上,恰巧蓋住了關鍵的一個劫位。
“將軍這是要認輸?“
溫玉指尖輕點那片花瓣。
年峰搖頭失笑,索性棄子認負:
“帶兵幾十年,下棋還是贏不了夫人。“
這是他們交還兵權後的第三個月。嚴朔接手南境軍的那天,年峰在演武場站到日落,回來時鎧甲上結滿冰霜。溫玉什麼也沒說,隻是備了熱酒,陪他喝到天明。
如今卸下重擔,年峰眉宇間的戾氣漸漸消融,連那道猙獰的傷疤都顯得柔和了幾分。他今日隻著一襲靛青常服,腰間懸著溫玉去年贈的香囊,散發著淡淡的艾草氣息。
“都督!王後娘娘往這邊來了”侍女匆匆來報。
年峰與溫玉對視一眼,連忙起身整理衣冠。還未及迎出,環佩叮咚聲已至廊下。
番澤王後宓蔓身著一襲素白紗裙,紗質輕柔如煙,緊貼她婀娜的身形,隨著步伐若有似無地飄動,勾勒出她腰肢的盈盈一握,每一步都仿若踏雲而來。
她的發間僅簪著一支玉梅,玉色溫潤與烏發相映,愈發襯得她脖頸修長白皙,身姿宛如靜立雪中的寒梅,高潔而雅致,恍若從畫中翩躚走出的仙人。
在她身後,跟著個圓臉侍女,侍女懷中穩穩抱著一張七弦琴,一雙眼睛烏黑明亮,恰似兩顆飽滿圓潤的黑葡萄,靈動地轉動著,為她周身添了幾分俏皮活潑的韻致。
“年將軍不必多禮。”
宓蔓虛扶一下,“本宮隻是來賞梅的。”
溫玉已命人重布茶席。宓蔓落座時,目光在棋盤上停留片刻,唇角微揚:
“將軍好雅興。”
年峰難得有些窘迫:
“讓娘娘見笑了。”
“鐵甲褪儘見梅心。”
宓蔓忽然吟道,指尖拂過飄落棋盤的粉色花瓣。
溫玉不假思索接道:“金戈沉時聞茶香。”
宓蔓眼睛一亮:“好對!早聽聞溫夫人精通詩書,果然名不虛傳。”
那抱琴的侍女突然插話:
“將軍卸甲比披甲時好看。“
話一出口自知失言,慌忙跪下,“奴婢該死!”
出乎意料的是,宓蔓竟笑出聲來:
“歐婕這話倒是不假。”她轉向年峰,“將軍如今氣色確實比從前好多了。”
年峰摸摸鼻子,居然沒生氣。溫玉注意到丈夫耳根微微發紅,心下暗笑。這個叫歐婕的侍女,膽子倒是不小。
茶過三巡,宓蔓命歐婕取琴來。侍女手法嫻熟地調弦試音,一曲《梅花三弄》從她指間流淌而出。
年峰閉目聆聽,手指在膝上輕輕打著拍子。溫玉則注意到宓蔓撫琴時,歐婕眼中閃動的專注光芒
——那不像是普通侍女對主子的敬畏,倒像是學徒對大師的仰慕。
曲終時,一片梅瓣恰好落在琴徽上。宓蔓輕歎:“可惜了,十三徽偏了一分。”
歐婕立刻道:“娘娘放心,奴婢回去就調。”
宓蔓搖頭:“不是琴的問題。”她意有所指地看了溫玉一眼,“是風。”
溫玉心頭微動。此時年峰已命人取來他珍藏的“雪頂含翠”,親自為宓蔓斟茶。王後接過茶盞,忽然道:“聽聞將軍精通兵法,可知圍師必闕何解?”
年峰不假思索:“圍困敵軍要留缺口,否則困獸猶鬥,反受其害。”
“茶道也有類似講究。”溫玉接過話頭,“斟茶七分滿,留得三分是人情。”
宓蔓輕抿一口茶:“治國亦是如此。王上最近很是在意南境的缺口。”
她放下茶盞,似笑非笑,“不過將軍既然已經交還兵權,這些煩心事就不必掛懷了。”
溫玉聽出弦外之音,正要回應,歐婕卻突然指著窗外:“快看!那枝梅花!”
眾人轉頭,隻見一株老梅最頂端的枝條上,竟同時開著紅白兩色花朵。宓蔓起身走到窗前,久久凝視:
“雙色同株本宮還是第一次見。”
離開時,宓蔓將方才寫就的一首小詩贈予溫玉:
“無心栽梅梅自開,
有意問風風不來。
莫道宮牆春色晚,
一枝已過玉樓台。”
回府的馬車上,溫玉反複品味這首詩。年峰見她出神,笑問:
“夫人還在想王後的詩?”
溫玉將詩箋收入袖中:“夫君不覺得奇怪嗎?王後今日特意來梅園,又特意提起南境”
年峰不以為意:“不過是閒談罷了。”
當夜,溫玉獨坐燈下,突然發現詩箋背麵有極淡的墨痕。她將紙對著燭光,隱約可見幾個被刻意暈染的字:“南境調防慎之”。
窗外,一陣夜風吹過,那株他們今早賞過的老梅,落下了今春最後一片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