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這安西將軍怎麼如此肆意妄為?受降之事當稟天子,此子竟然私下受降休屠不說,還許以世守焉支、祁連二山的承諾,此舉有違臣子之道,請陛下速速召回孟煥,問清原由!”
“陳博士所言極是,孟將軍不僅私下受降,他還借機攻伐樓蘭國,從軍報來看,樓蘭王也死於亂軍戧殺之中,此行此舉勢必會引起西域諸國的抵製,有礙我大漢與其通商啊。”
明明已是初夏,不少人卻是猶如一盆涼水撲麵,先前還在喜悅於開疆拓土,打通西域通商,可此時隨著博士陳常與侍中張嚴突如其來的攻訐,群臣瞬間鴉雀無聲。
有經曆過武安侯田蚡之死的大臣們尤為驚懼,頻頻回首看向天子,摸不準是這位授意,還是單純的有人嫉妒,所以出庭攻訐。
不由得他們不怕啊。
想當初周亞夫何等人物,晚年將死之時,兒子買了幾百副甲胄準備給親爹儘孝,提前準備陪葬品。
這種私藏甲胄陪葬的事情,解釋開來也就沒事了,可周亞夫剛烈,誰都沒想到隻是一個小小的詰難,結果就能讓功高一世的周亞夫活活餓死獄中。
包括幾年前的田蚡,鬥倒了竇嬰,既是外戚之首,又貴為大漢丞相,未來何其輝煌?
結果竇嬰一死,田蚡就整日憂懼,最後病死榻上。
廣為流傳的言論,就是說田蚡對於害死灌夫、竇嬰心生愧疚,故而被其怨靈纏身索命。
憂懼?在場的官吏誰不識得武安侯的橫行霸道?他能有愧疚、憂懼?
劉徹收斂起了笑意,臉上看不出喜怒神情,隻是就這麼默不作聲的高坐皇榻之上,目光不停的掃視著群臣。
難得回歸朝堂的楊胤不停的向主父偃使著眼色,示意他出麵幫忙駁斥一二。
可後者反倒是閉上了眼睛,一副視而不見的模樣,看起來並沒有摻和進去的意思。
“陛下!不知陳博士與張侍中所言有何依據?”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若是將軍出征後都要事事向朝中發函請示陛下,這以後伐匈奴是不是也該如此?如若真按陳博士所說,將軍主事受降乃大逆不道之舉,還請陛下立下法令,規定事事請命的規矩!”
“至於承諾世守焉支、祁連二山一說,此為休屠太子金日磾請命,孟將軍何時說過準許一事?陳博士有意斷章取義,夾帶私心,可是匈奴大臣乎?居然構陷出征的將主,欲要陷陛下於不義乎?”
出列者,乃中大夫汲黯。
一般情況下,汲黯秉持黃老之道,好順其自然,平日裡極少談論國事。
但若論上下群臣中,誰敢直言不諱,誰敢指著劉徹的鼻子訓斥,還真沒有幾個,汲黯便算其一。
“那樓蘭國早在博望侯出使回轉之際,就有不臣頑抗之心,今歲又收納渾邪賊子,此等虎狼之心者,若是不殺之而後快,還留著他作甚?留著他來劫掠你家販賣絲綢的商隊不成?”
隨著汲黯發聲,楊胤、李蔡、孟陵等臣子也是紛紛附和,與陳張二人對峙怒斥。
劉徹高坐其上,默默的掃視著薛澤與主父偃,以及其他掛職在朝中,未曾領命出征的將領們,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
想來能幫孟煥說話的,也就隻有楊、李、孟這幾人了吧。
“好了,八百裡加急的偵騎從邊塞回轉長安都要二三月的時間,若是事事通傳,將不知令,兵如泥塑,此非為將之道,若行此事,如何能與匈奴戰之?”
“你二人退下,切莫再胡言亂語!”
等待幾人退下,天子未曾訴說陳張二人誣告之罪,其他臣子也仿佛此事未曾發生一樣,將話題轉到休屠歸順之事。
一個博士,一個侍中。
前者不過是一個虛職,主責五經授學。
後者官職更低,不過位格卻很高,是追隨在皇帝身邊的小臣,與宦官不同,工作的事情卻很類似於宦官。
最主要的是,這兩個官職都掛職在少府,少府又是皇室管理私財和生活事務的府衙。
兩人出麵攻訐,在遭遇臣子反駁後又偃旗息鼓,這其中意思便教人有些難以尋味,不敢過多的深究。
畢竟自田蚡死後,太後王娡久不過問朝政,天子的權柄便開始大得嚇人,再無人可以節製。
“孟煥的軍報中有提到,請設河西郡縣,常駐兩萬騎兵,三萬步卒,以震懾休屠部,同時維護河西之地的安寧。”
“諸位,議一議吧,該不該設立,如設又如何設郡!”
偌大的河西地圖被陸恢派人展開,一眾大臣們便圍在輿圖前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
對於設立郡縣之說,其實無人反對。
畢竟未來是要通商西域,有郡縣治所在,便能護衛通過走廊的商隊。
加之河西之地也並非貧瘠不堪,有些路段雖然是沙漠戈壁,可也有不少地方享有兩側高山之水彙流,能引山水灌溉良田。
包括將軍們也是對河西這一塊土地趨之若鶩。
若是能占據河西,等於未來再與匈奴對戰,便能多出一路出兵之地。
從祁連山而入,直撲陰山,繞開右賢王、右穀蠡王的部族,通達漠北之地,單於王廷。
群臣交談片刻後,主父偃望著輿圖輕聲說道。
“陛下,臣覺得應設郡縣,不僅要設,還要設置四郡。”
“其一在安陽、北地之側,可供關口前移,讓安陽、北地之西,之西北,免於匈奴之患,此乃拓疆守土、彰顯武威之郡。”
“其二當以蜂腰口之地為中心,以走廊中部狹窄地帶屯兵,此為兵家險要之地,得此地者,可斷匈奴之臂,張我大漢之臂掖。”
“其三為河西走廊中後段,其地勢險要,為西域入關之處,南北高山聳立宛如壺口,據聞之,其地有泉,泉中有酒,其外為廣袤的沙漠與草原,下設一郡,屯與玉門之處築關,可為西北要衝第一道防線。”
“至於這其四,倒也要多虧安西將軍征服樓蘭國,這第四郡便有用武之地。可在樓蘭與樓下往東路段,設立第四郡,經貿西極財富,中轉諸國物資,敦現我大漢煌煌天威,若是何日西域有不臣者,此郡可為西進橋頭,直撲敵國。”
四郡之說,將偌大的河西走廊內外連成一體,同時又如同加固的四道防線。
進可攻,退可守,從此關中與北地、安陽無憂矣。
劉徹沉吟片刻後,便欣然允諾,並對群臣問道。
“既要設郡,諸位卿家,可對四郡有何想法?”
“此四郡的名稱,諸位可有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