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一唱一和(1 / 1)

推荐阅读:

“叔……叔父!”

“哈哈哈,好賢侄勿慌,今後就跟著叔父混,有我大漢為你依靠,休屠部的榮光必定會再次閃耀。”

孟煥笑的很是開心,大手一揮,便讓金日磾帶走了這群殘兵敗將。

至於懷疑他們會不會反水,會不會不聽號令?

孟煥其實也不太確定,畢竟曆史是曆史,很多事情也不是太史公親自參與,他雖公允,卻不代表述說者公允。

相比較於相信一個曆史人物的史書形象,孟煥更願意相信自己混跡西域多年,劫掠渾邪、休屠部物資數不勝數,他對這兩個老朋友的判斷。

又或者說,他相信自己對匈奴大部分人的定義。

還是那個不二法則,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

這是一個民族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

可是這條法則在麵對起同類時,又會變得格外的殘暴。

嗯,二鬼子殺起自己人來,往往比敵人更殘酷,這一點,孟煥也是深信不疑。

曆史上被霍侯爺打崩的渾邪、休屠二部就是如此,其中休屠部與屠各部更是在漢宣帝時期,帶領大量匈奴人選擇徹底歸附漢朝,搖身一變,成為了最早期的南匈奴。

南匈奴和北匈奴之間的戰爭,打得更是驚天動地,二單於相爭,直到郅支單於戰敗西遷,才算是結束了第一段時間的交鋒。

按《後漢書·南匈奴傳》的描述是雙方“仇釁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塵,雲屯烏散,更相馳突,至於陷潰創傷者,靡歲或寧”。

金日磾是個聰明人。

回轉王廷的路上,獨孤勃很不高興,打馬跟上金日磾,很不爽利的問道。

“大王,您初登王位,正是需要立威的時候,怎可讓他人侮辱?他還叫你賢侄?”

“這小羊蛋子,才多大年紀?就敢和我這年近四十的人同輩,當真是讓人屈辱啊!”

金日磾淡淡的看了一眼自家親舅舅,不鹹不淡的回道:“舅舅以為他叫我賢侄,隻是單純的在占便宜?亦或者羞辱我?”

“那你可就太小看此人了!”

“彆看他年紀不大,此人心思縝密的很,喚我一聲賢侄,既是看我是否會動怒,也是在告訴我,今時不同往日,他已不是去歲被渾邪王攆得上躥下跳的小人物,而我們也不再是高高在上,主宰西域與河西走廊的雄主。”

獨孤勃先是有些不服氣,想要反駁一二,隻是一想到自老大王被俘後,部族江河日下,不由得麵色一黯,有些悵然若失。

“這人確實有些邪性,去歲他突圍的並不輕鬆,我還以為他會死在重傷之下,誰曾想,此人居然還能完整的完成出使,剛回長安,就立刻點齊大軍又殺了回來。”

“不過,剛剛他的二位得力乾將帶走了一半兵力,我們當時靠的又那般近,為何……咱們不趁亂……”

金日磾搖了搖頭,同樣有些無力。

“唉,我們真的能殺的了他嗎?”

彆人或許沒有太多印象,可是獨孤勃卻是想起了去歲那個渾身浴血,看起來不剩幾塊好肉的身影。

“惡鬼,他是變數,他是遊蕩在草原上的屍鬼,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人,按常理說,他不該活著,那樣的傷勢,正常人當時就會死去!”

金日磾沒有興趣和他談論孟煥該死還是該活,打斷了自家舅舅的回憶,凝望著他有些僵硬的臉龐問道。

“就算真的殺了他,最該開心的應該是渾邪王,你也看到了,那兩位穿插敵陣的漢軍校尉也不是善於之輩,遭殃的還是我們。”

“醒一醒吧,舅舅,屬於休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想要延續輝煌,就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除了休屠人有疑惑,其實漢騎之中也有人疑惑。

畢竟是自家主帥,也算是半個自家人,加上前麵兩場戰役,以極小的戰損換來了不少功勳,這可是他們以前跟著其他將軍,從未享受過的待遇,因此也沒有多說什麼。

彆人不說,孟煥卻不得不解釋。

有時候誤會和罅隙,往往就在細節處慢慢積累,量變到質變。

隻是解釋的這個人,卻最好不要是自己。

大軍繼續前行,在渾邪王王廷以南三十裡外安營紮寨,確保自己的距離既不會讓渾邪王緊張,也不會貽誤與趙、唐二人援助。

稍微等待了一天以後,楊敞便帶著步卒漸漸趕到了營寨,正式開始向前層層遞進。

在紮營的深夜裡,孟煥將楊敞叫到了帥帳,二人交談甚久。

等到楊敞再次從營帳出來之後,這位裨將軍便將軍中各大部司馬、曲長召集了起來,情真意切的問道。

“你們是不是很迷惑,為什麼安西將軍要將到手的功勳送給休屠人?”

“你們是不是覺得到手的功勳都撈到手裡,卻要拱手相讓,覺得非常可惜?”

漢騎中的司馬、曲長們麵麵相覷,主帥不說,他們也的確不會隨便質疑,但是心裡的疙瘩還是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

“哪裡,哪裡,能跟著孟將軍出戰,所得的功勳都足夠我們,回去以後人人最少爵升一級,有此回報,我們又怎麼會質疑孟將軍?”

楊敞看似滿意的點了點頭,等眾人安靜下來之後便緊接著說道。

“諸位既然感念安西將軍對我等的恩德,那楊某便與各位有話直說。”

“唉!其實大家都誤解了安西將軍啊,將軍看似給異族送去功勳,其實不然也。”

“今日之事,就算屠儘了渾邪王所部,將焉支山殺成一片無人區,可這裡的位置,注定會在荒廢之後,吸引其他的匈奴人前來棲息,往後十年、二十年,沒有了休屠、渾邪二部,也會其他的部族重新繁衍強大起來。”

“將軍用心良苦,所做一切都是為了陛下,為了大漢,為了讓北地、隴西二郡的軍民,從此再無戰亂,這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注定要被載入史冊的大功勞啊。”

楊敞的聲音顯得有些大義凜然,這些中層軍官們大部分都來自於郿縣、隴西,就算是身處大河以南的弘農,往年也是征兵出塞的兵源之地。

因此理解起楊敞的意思也不算難。

仔細思索一下,如果真如將軍謀劃那般……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此皆為國事矣。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貪功冒進者死,此為無功與社稷也,我等之性命當用在關鍵之時,而非葬送於小小焉支山。”

“施之以恩,便能讓這些異族能為我等所用。讓他們去攻打渾邪王,能讓休屠部歸順我大漢的事情變成板上釘釘的事實,杜絕休屠反複之逆!”

“如無外力相交,我軍勢必有所損傷,能跟著將軍,那是你們幾輩子修來的福分,爾等是想站著把功勳掙了,還是躺著回鄉,讓汝之妻妾帶著汝之功勳、子女,便宜外人?”

眾將明悟,俯首參拜楊敞,同時遙拜還在閃爍著瑩瑩燭光的帥帳。

“此言已記,吾等必為將軍穩定軍心,但使麾下再無怨懟之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