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漢:從絲綢之路開始 > 第49章 天下之大(二)

第49章 天下之大(二)(1 / 1)

推荐阅读:

身毒有高產沃土,有充足的人口,還有神物棉花存在。

棉花自宋傳入,隻是作為觀賞花卉,直到脫籽,彈花技術的出現,棉花才會因為產量大,易種植成活,成為真正的紡織之寶。

這些技術,孟煥自是不知,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隻要把他帶回來,他相信勞動人民的智慧,足以讓它提前綻放出非凡的價值。

再往西行便是安息帝國,又稱帕提亞帝國,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會陌生,但是提起他疆域的前一任主人,被馬其頓滅亡的波斯帝國,便能理解他是一個什麼人種統治的帝國。

長壽的太史公司馬遷曾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有述:“初,漢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將二萬騎迎於東界。”

此時的羅馬正在冉冉升起,而安息帝國便是堵在羅馬東征路上最大的挑戰者。

至於羅馬,更是這個時代,西亞繞不去的坎。

“陛下,北伐匈奴,所需承受的耗費數以千萬,每每思及沉重的賦稅與徭役壓在我大漢子民身上,亦有過苦惱,或許掠敵牛羊以充軍費是一良方,但所獲收益遠遠低於戰爭耗費的預期,臣便五內俱焚,恨不能為大漢赴死!”

劉徹正聽的起勁,知曉身毒之事後,他便有了一種迫切想要擊潰匈奴,然後去看看世界之大的想法。

但是想法也隻會是想法,天子高坐長安,彆說世界那麼大,他想去看看,就算是想去下江南,大漢的臣子們都會以死勸諫,讓天子莫學暴秦,勞民傷財。

可身毒啊,如此龐大的人口,若是都能變成戰爭奴隸,以供驅使。

那大漢能有多麼強大!

對的,奴隸。

終漢兩朝,戰爭奴隸與私奴便一直存在,如今站在後殿聆聽張孟二人訴說世界瑰麗的車騎將軍衛青,就曾是平陽侯府的騎奴出身。

“既然你已提出問題,那麼孟卿可有解決之法?”

“回稟陛下,臣才疏學淺,難有對策,不過有一言可供諸位賢臣良將,與陛下聽之,或許也有旁敲側擊之用,此言便是與羅馬相關,後續所言,臣懇請陛下恕臣妄言之罪!”

“準,但要言之有物。”

孟煥深呼吸,緩緩吐出一口濁氣。

將自己這寂寥的十六年西域見聞,結合前世所學所思,開始娓娓道來。

“漢之戰者,糜費甚廣,而收效甚微。所擊匈奴之地,無法耕種,不得儘全功而戰之。

若是以秦末高祖時論,每得一地,便可得其城,享其民,勢力膨脹,如墨入清水,可聚眾成兵,迅速成就一方割據!

而羅馬、安息所處之地,環繞地中之海,流域甚廣,其國其民,財富累積數百年者不計其數,隻要能占據一地,國勢便能更進一步。

故而,我大漢之於匈奴,便是損己之底蘊,而與匈奴苦耗,羅馬之於地中之海,便是鯨吞大海,其勢會越來越廣,直到未來再過百年,其疆域將不可想象!”

“此消彼長,大漢與匈奴共疲,而外域蠻夷日益昌盛,天下並非匈奴一枝獨秀,長而久之,恐有危機四伏。”

眾臣鴉雀無聲,衛青、霍去病更是皺著眉頭,看著輿圖上龐大的羅馬與安息帝國,久久不能平息。

薛澤等年事已高的重臣也頗有一種急迫感,既是擔心陛下窮兵黷武,讓大漢雪上加霜,也是擔心真如孟煥所言,此世未竟之事,會讓後人麵臨更加艱難的局麵。

與匈奴作戰無所獲,這個話題早在景帝時期便被主和派反複拿出來說道。

拋開呂後當政期間在位時間很短的前後少帝,無論是經曆過白馬之圍的高祖,還是被人認為懦懦不敢言的惠帝,再到文景二帝。

大漢和親歸和親,君臣與民,無一不以抗擊匈奴為榮,無一不在終日思索滅匈之法。

景帝何許人也?能當街用棋盤砸死吳王太子的狠人,在位時可謂是對匈奴忍氣吞聲到怒急攻心,匈奴寇邊,竇嬰與周亞夫請戰,送出公主和親後氣到咬牙到吐血,到駕崩之時也在萬望後人能解決心腹大患。

到當今天子治下,足以稱得上奮六世之餘烈,上下一心,誓與匈奴決一生死。

如此大環境下,漢匈之戰是必然,所有的國策都應該圍繞著如何能更好的消滅匈奴而考慮。

劉徹緩緩起身,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孟煥,不急不緩的開口問道。

“若依孟將軍所言,如何能使我大漢不損,或是少損底蘊?”

“陛下,臣本駑鈍,能發現其中問題,卻難以勘破其中答案,但是總感覺這症結便在休屠、渾邪二部之上,故而不敢擅作主張,先將休屠王獻於陛下。”

“臣無法想到良策,或許陛下可以,天子之位,即受命於天,您乃一代雄主,文治武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諸位大臣也是我大漢智絕天下之人,小子年少,怎敢胡言亂語拾人牙慧!”

眾人聞言皆是一陣無語。

除卻年歲還小的霍去病,在座的哪一位不是人精?

這小子怕不是心中還有一些顧慮,有心挑破了水泡,卻又不予以處理,故意在此藏拙。

“陛下,臣聽聞孟將軍所言,宛如醍醐灌頂,思路大開,臣以為,這解決帑幣靡費的問題,其實並不難。”

主父偃麵色激動的上前回道,神情中還對著正在露出憨厚老實笑容的孟煥,傳出一絲感激之情。

“陛下莫非忘了先前在正殿之上載歌載舞的休屠王?上好的獵犬上門,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啊,陛下!”

“既然我等從中原出兵費時費力,對於糧秣負擔也是極重,我等何不從軟柿子開始捏起?”

“先收服休屠部,然後一戰收服渾邪部,有此二部,則焉支、祁連二山可阻絕匈奴對西域諸國的擄掠,失去貿易與供血的能力,河西走廊收歸我等所有,大漢也能儘攬西域財富,彌補錢糧支出的苦楚。”

“此消彼長,再拉攏匈奴人為我大漢之先驅,往後我大漢便有了更多可選取的進攻方向,從祁連山入,過陰山可直擊王廷,也可以在左賢王部突破,打斷親近單於的左賢王,再與匈奴王廷決戰。”

主父偃雖然品性殘暴了一些,可他也的確是有才之人,三言兩語間便將孟煥欲言又止的思路全盤托出。

選擇告知陛下策略,是為了讓陛下見到他的能耐,而讓主父偃代為闡述論據結果,則是想要分潤自己的功勞。

這才剛剛歸漢,往後道路且長,且他也想對大漢的群臣們表露善意的信號,示意自己並非是好大喜功的粗鄙之人,也懂得與人分享,與人為善。

君不見鐵頭娃李陵,叛漢者趙信。

此二人者並非無能之輩,前者壞在一身傲氣,得罪同僚,死戰之中無人支援,後者則是壞在一張嘴,口無遮攔,得罪的人太多,最終在大漢混不下去,被俘投降。

與人為善,或許一生都難以有需要彆人幫忙的時候,可真要有個關鍵時刻,有個不錯的人際關係,也有可能成為救命稻草,遠比孤傲立於世間,混成被同僚排擠的對象要強。

再者說,有些建議讓他來說,或許不那麼容易被人接受采納,可若是能換個支持者甚多的人開口,反而能更好促成事情。

“桑弘羊擬旨!”

“臣在!”

“今歲秋收,詔令代郡太守,衛尉蘇建,率軍一萬出代郡北上,責令隻可佯攻,不可輕易交戰!”

“詔令雁門郡太守,騎將軍公孫賀,率軍一萬出北地北上,隻可佯攻,不可交戰!”

“詔令雲中郡太守,車騎將軍衛青,率軍一萬精銳出雲中北上,隻可……算了,衛青你自己看著辦吧!”

“詔令北地郡太守,衛尉程不識,率軍一萬出蕭關北上,隔斷匈奴與焉支、祁連二山聯係,不可使一人進出!”

“詔令安西將軍,關內侯孟煥,率軍一萬走河西走廊,於蜂腰處入焉支山,解救休屠部王子金日磾,讓渾邪王也來我長安做客,替朕告訴他,獨舞不足為樂,休屠王正好缺個伴舞!”

“如此,孟煥!一萬騎兵,你可否做到?”

孟煥強忍住內心的澎湃,儘量壓低聲線,平靜卻又自信的回道:“兵貴精,而不貴在多。”

“萬騎!足矣!”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