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壽宴的熱鬨與歡愉還未從眾人的心頭散去,新的一天便在京城的晨鐘中悄然來臨。
太和殿內,莊嚴肅穆,早朝的氣氛與昨日壽宴的喜慶,截然不同。
大臣們身著朝服,神色凝重,在大殿內依次站定,等待著皇帝南擎天的到來。
隨著一聲“皇上駕到”,南擎天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龍椅,威嚴的目光掃視著殿下眾人,“眾愛卿平身。”
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
眾人起身站定,丞相王天成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昨日壽宴上,各國使臣皆表達了與我朝通商的強烈意願,此事關乎國家發展,臣以為應儘早商議出應對之策。”
南擎天微微點頭,神色從容:“朕也正有此意。
眾愛卿對通商一事有何見解,不妨直言。”
話音剛落,戶部尚書趙忠良向前一步,手中捧著一本厚厚的賬本,說道:“陛下,臣以為通商於我朝而言,利大於弊。
從賬本上看,我朝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在他國極受歡迎,若能擴大貿易,稅收必將大幅增加,充盈國庫。
隻是,通商細則必須謹慎製定。
比如關稅的征收,過高則可能引發他國不滿,影響貿易往來;過低又恐損害國家利益。
臣建議,針對不同貨物,製定不同的關稅標準。
像絲綢、瓷器這類我朝獨具特色、他國需求迫切的貨物,關稅可適當提高;
而普通生活用品,關稅則可稍低。”
此言一出,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
這時,禮部尚書李崇義站了出來,他儀態端莊,語氣平和:
“陛下,通商不僅是經濟之事,更是外交大事。
臣以為,在商議通商細則時,需考慮到各國的文化習俗與外交關係。
與西域樓蘭國通商,可在邊境設立專門的貿易集市,既方便管理,又能促進文化交流。
樓蘭國重視玉石文化,我們不妨在貿易中多引入玉石相關的交易,投其所好。
而與北方匈奴國通商,他們以遊牧為生,對中原的農耕技術和器具或許感興趣,我們可適當輸出此類物品,增進兩國情誼。”
李崇義剛說完,兵部尚書周武便大步走出,他身形魁梧,聲音洪亮:“陛下,通商雖好,但邊境安全絕不可忽視。
匈奴國雖有通商之意,但他們生性勇猛,且邊境時常有小股匪患。
臣建議,在通商路線沿途增設烽火台,加強巡邏兵力,一旦有異常情況,能及時預警。
同時,選拔精銳士兵,組建商隊護衛軍,確保商隊安全。”
這時,一直沉默的吏部尚書陳宏緩緩開口:“陛下,臣以為,通商需要大量,熟悉貿易和外交的人才。
目前朝廷官員雖各有所長,但在通商事務上經驗不足。
臣建議,在國子監開設通商課程,選拔年輕有為的學子進行培養,為將來的通商事宜儲備人才。
同時,從各地選拔一些有經商經驗的商人,讓他們參與到通商事務的籌備中來,提供實際的經驗和建議。”
眾人各抒己見,氣氛熱烈。南擎天靠在龍椅上,認真傾聽著每一位大臣的發言,不時微微點頭。
待大臣們的討論稍歇,他緩緩說道:“眾愛卿所言皆有道理。
通商之事,既要有經濟考量,也要兼顧外交和安全。”
這時,一位年輕的禦史站了出來,神色有些緊張,但仍鼓起勇氣說道:“陛下,臣有一言。
通商雖能帶來財富,但也可能帶來一些弊端。
比如,大量外來貨物湧入,可能會衝擊國內的一些,傳統產業。
臣聽聞,近年來,南方的一些手工紡織作坊,因受到西域廉價毛毯的影響,生意頗為冷清。
若通商規模擴大,類似情況恐會增多。
臣建議,在鼓勵通商的同時,也要采取措施保護國內的產業。”
南擎天微微皺眉,目光投向下方的大臣們:“這位禦史所言不無道理。
眾愛卿對此有何良策?”
丞相王天成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對國內一些受衝擊較大的產業給予扶持。
比如,對南方的紡織作坊,可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改進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
同時,鼓勵他們開發新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
戶部尚書趙忠良也補充道:“臣讚同丞相所言。
此外,還可通過稅收政策進行調節。
對國內急需發展的產業,適當減免稅收;對進口貨物,根據其對國內產業的影響程度,調整關稅。”
就在大臣們熱烈討論之際,一位太監匆匆走進大殿,在南擎天耳邊低語了幾句。
南擎天微微點頭,然後對大臣們說道:“西域樓蘭國使臣求見,想必是為通商之事而來。
宣他們進殿。”
不一會兒,西域樓蘭國使臣在太監的引領下走進大殿。
使臣恭敬地,向皇帝行了大禮,然後說道:“陛下,我樓蘭國對與貴國通商一事極為重視。
回國後,我國國王已著手準備貨物,隻等通商協議達成,便可開啟貿易。
我國希望能在通商中,引入貴國先進的絲綢,紡織技術和瓷器製作工藝,我國願以珍貴的玉石和上等的香料作為交換。”
南擎天微笑著說道:“貴國的誠意朕已看到。
通商之事,我國也在積極籌備。
隻是,技術的傳授事關重大,需要謹慎考慮。
朕會命禮部和工部的大臣與貴國使臣詳細商討,在確保雙方利益的前提下,尋求合作的可能。”
樓蘭國使臣,再次行禮表示感謝。
隨後,北方匈奴國使臣也進殿求見,他說道:“陛下,我匈奴國的商隊已在邊境待命。
我國希望通商後,能允許我國商人深入貴國內地進行貿易,這樣可以擴大貿易規模,讓兩國百姓都能受益。”
南擎天聽後,目光投向大臣們:“眾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兵部尚書周武立刻說道:“陛下,臣以為此事需謹慎。
匈奴國商人深入內地,雖能促進貿易,但也存在安全隱患。
臣建議,可先在邊境設立大型貿易市場,待雙方建立足夠的信任,再逐步放寬限製。”
其他大臣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南擎天對匈奴國使臣說道:“貴國的提議朕已知曉。
隻是,通商初期,為了雙方的安全和穩定,還是先在邊境進行貿易。
待時機成熟,再考慮擴大貿易範圍。”
匈奴國使臣雖有些失望,但還是表示理解和接受。
早朝在忙碌,而充實的討論中持續著,大臣們圍繞通商的各個方麵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從貿易規則的製定,到人才的培養;
從邊境安全的保障,到國內產業的保護。
每一個問題都關係著國家的未來發展,每一個決策都需要謹慎權衡。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殿內的光線逐漸發生變化。
陽光透過高大的窗戶,灑在大臣們的朝服上,映出一片莊重的色彩。
南擎天看著眼前,熱烈討論的場景,心中既有對國家未來發展的期待,也有對責任的深深感悟。
他深知,通商之事一旦開啟,將對南國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不僅是經濟上的變革,更是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重要契機。
終於,在大臣們達成了一係列初步共識後,南擎天緩緩說道:“今日早朝,眾愛卿對通商一事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
通商之事,關乎國家興衰,朕會認真考慮大家的意見,儘快製定出詳細的通商方案。
散朝後,丞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留下,我們再進一步商討具體細節。”
大臣們紛紛行禮退下。
走出太和殿,大臣們仍在低聲交流著,對未來的通商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而皇帝則在龍椅上,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這隻是通商之路的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著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