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玄幻:朕剛登基,讓我複國大奉? > 第164章 儒家的激烈反應!理念之爭!

第164章 儒家的激烈反應!理念之爭!(1 / 1)

推荐阅读:

“那位當真是十三境聖人?!”

在沉寂了片刻之後,有人忍不住站出來質問。

隻是這話剛一出來,就立刻迎來無數看傻子一般的眼神。

王陽明是不是儒家十三境聖人。

難道張旭這些人還看不出來?

其實這人也是知曉這點,隻是這種事情未免太過誇張。

他們儒家日後還如何做事啊。

張旭緩緩吐了口氣:“其實情況也並非那般壞,便是儒家聖人如何又如何?”

“這天下不是一尊儒家聖人就能輕易改變的。”

事實也是這般。

若是一尊儒家聖人就能輕易扭轉乾坤,那麼仙武大明也不會衰落了。

一人之力終究是有極限的。

但話雖這麼說,可在場眾人還是難以恢複平靜的心情。

那終究是一尊儒家聖人啊!

張旭環顧四周:“明日老夫準備辭去首輔之位。”

嘩!

四周瞬間一片嘩然,所有人都驚愕的看向張旭,他們還指望張旭扛住王陽明這尊聖人帶來的壓力呢,結果張旭這就打算撂挑子?!

“閣老何出此言!哪怕王陽明是十三境聖人,可他終究名聲不顯啊!”

“是啊!若天下皆以境界而論,那麼吾等又何須寒窗苦讀?”

“閣老當以大局為重啊!”

就以目前世家儒家的情況而言,他們還真不能失去張旭。

畢竟無論是劉靜濤還是其他人,根本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站出來扛起大鼎!

張旭搖頭:“老夫心意已決,而且此舉也並非是為那位聖人讓路。”

“而是有意請瀧師出山,擔任大奉首輔!”

“老夫退為內閣重臣!”

“以瀧師的境界、威望足以抗衡那位儒家聖人。”

瀧師昔日便是大奉的首輔,並且在首輔的位置上足足坐了一百二十年之久,

若非是後來瀧師要突破儒家十二境至聖境。

這首輔之位也輪不到張旭一個儒家一品陸地神仙來做。

以瀧師早年間積累下來的威望跟境界,不說壓製王陽明,最起碼也能維持住局麵,起碼也不至於跟張旭他們這般,當著王陽明的麵甚至連話都不敢說。

十二境跟十三境固然是有極大的區彆。

但儒家什麼時候講究境界了?

隻要不是差距太過離譜,還是能夠平等交流的。

眾人聞言也是鬆了口氣,他們還真是怕張旭撂挑子。

隻是

“瀧師當真願意出山?”

他們這些人也是聽聞過瀧師這些年都在安心的立書、著書。

為突破儒家十三境聖人做準備。

哪怕如今朝堂的情況極為不妙,但隻怕瀧師也未必會輕易出山吧。

張旭沉聲說道:“瀧師會的。”

這些人根本不知曉一尊十三境的聖人代表什麼。

但凡能夠成就儒家十一境之人,皆是有自己的理念跟體係。

若是王陽明的理念跟現今的儒家理念有所衝突。

那麼必然會導致理念之爭!

這般爭鬥可要比所謂的黨爭還要殘酷!

瀧師要想突破儒家十三境需要的可不是單純的立意、著書,更是需要得到天下人的認可,將自身的理念推廣天下,教化天下,如此方才能夠成為真正的聖人!

王陽明這尊十三境聖人的出現,最為不安的絕非是廟堂上的這些人。

而是書院那些人。

這也是張旭夜晚跟瀧師溝通過方才知曉的,他在將消息傳到白鹿洞書院後,瀧師第一時間便詢問王陽明的理念是什麼,而後就是說要出仕為首輔的想法!

可不是張旭本人想要退下去。

不過這件事情對於張旭而言也是好消息。

今日王陽明帶給他的壓迫感太強了,哪怕隻是坐在那裡不動,也是讓張旭感受到渾身不自在,他區區一個儒家陸地神仙實在是扛不住這種壓力。

什麼官氣。

什麼突破。

張旭如今隻是想著暫時躲避這個旋渦。

瀧師願意站出來,他是在樂意不過了。

其他人雖是不知曉裡麵的深意,但在得到瀧師願意出仕的消息後。

他們也皆是鬆了口氣。

隻不過無論如何,儒家在這些時日也必然要暫避鋒芒,不敢有所動作。

有關瀧師要出仕的消息。

在次日早晨便傳到了沈楠的耳中。

他微微挑眉:“瀧師?”

高力士在一側詳細介紹著瀧師的情報。

王陽明亦是在下方聽著。

而後他緩緩說道:“當是臣的存在讓那位瀧師感受到了威脅。”

理念之爭這種事情。

王陽明也是知曉的,無論是昔日的荀子、孔子的人性本惡跟人性本善,還是後來的儒家理念之爭,在仙武大明都是有過記錄的,王陽明之所以隻是十三境的聖人境界,也是因為他自身的理念沒有得到天下人的認可,亦是沒有達到教化天下的地步,隻有達到那一步方才是真正的古之聖賢境界,也是儒家的超脫之境!

理念不滅,自身不滅!

而且在王陽明看來儒家的瀧師恐怕都隻是一個試探,若是理念真有什麼大衝突,隻怕儒家隱藏的十三境聖人都會跳出來,因為這牽扯到了他自身的根本!

隻不過王陽明倒也不畏懼這個,畢竟他的理念可不同其他人。

並非是傳承古之聖賢。

而是自身開創出的一條道路!

其理念、思維都是無懈可擊的。

這點從王陽明哪怕沒有徹底教化天下,可依舊能夠突破十三境就能看出來。

他是真正的走出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聖賢之路!

而非是跟瀧師這些人一般走的是學習聖賢的道路。

沈楠聞言也沒太過放在心上,畢竟就從元佑帝未來的記憶之中,大奉亡國的時候,儒家都沒跳出來過什麼十三境的聖人,這或許也跟聖人之道有關,但更可能是儒家根本就沒什麼十三境的聖人,而且就算有,他也相信王陽明能夠頂得住。

他隻是說道:“你且安心講經便可。”

儒家的反應雖是有些激烈,但也算是一件好事。

畢竟沈楠日後若是要收攏儒家,那麼白鹿洞書院這些人也是避不開的。

如今能夠讓他們自己跳出來。

沈楠也能更加清晰的知曉日後要如何做。

最新小说: